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72141598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第3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新型农药的是()。A、“六六六”B、 DDTC、有机磷D、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2、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C、农药失效了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3、下列对生物农药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独使用生物农药效果最好B、微生物活体农药属于生物农药C、植物农药中的烟碱无毒、无公害D、生物农药杀虫效果迅速、持久4、生物防治不需要利用到的是()。A、捕食 B、竞争C、寄生 D、共生5、雌性舞毒

2、蛾释放的性外激素会引诱雄性舞毒蛾前来交尾,雄蛾完成此项行为是()。A、神经调节的结果B、激素调节的结果C、遗传物质直接控制的结果D、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6、防治害虫利用较多的昆虫激素是()。A、协同素 B、集合信息素C、性信息素 D、利己素7、下列关于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8、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A、昆虫的繁殖能力B、食物的限制C、天敌的捕食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9、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

3、林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复杂B、人造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C、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D、松毛虫适应环境的能力弱10、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策略是()。A、主要用农药防治 B、主要用生物防治C、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D、用剧毒农药全杀死11、运用激素防治害虫的优点是()。A、可大量杀灭害虫 B、可干扰昆虫交尾C、对环境保护有利 D、可准确预报虫情二、非选择题12、研究人员对两个不同品种的蚊子甲、乙对杀虫剂A和B的抗性进行研究。将蚊子每种分为两组,每组10 000只。5月,对蚊子喷洒杀虫剂,一组喷洒A杀虫剂,另一组喷洒B杀虫剂。第一次喷洒后,记录存活的蚊子数。让生存

4、下来的蚊子繁殖,接下来的3个月内,新的后代继续繁殖,每个月的第1天进行喷洒,其存活数见下表:种类杀虫剂第一次喷洒前蚊子数存活数5月6月7月8月甲A10 0003112916454 055B10 0007833919823106乙A10 000285612071744B10 000307113212388(1)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2)请指出使用杀虫剂对环境的两项副作用:_。(3)下图所示曲线最能代表喷洒杀虫剂后A蚊子从5月到8月种群数量变化的是()。(4)由此可见,使用杀虫剂灭蚊的效果有限。请提供两种消灭蚊子的生物防治方法。13、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

5、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下图是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作用,这种作用是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实现的。(3)一般认为,C点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4)如果A点到D点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14、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

6、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获得纯合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作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杂交,如果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参考答案1、答案:D新型农药是指具

7、有安全、高效、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2、 答案:A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已经有了基因突变,杀虫剂对害虫起了定向选择的作用。3、 答案:B生物农药是在新型农药中,利用生物或生物成分制成的农药,主要包括植物农药、抗生素农药、昆虫信息素、微生物活体农药和植物疫苗等几个方面。4、 答案:D5、 答案:D神经和激素都参与了此调节过程。6、 答案:C7、 答案:B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建立复杂的营养结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8、 答案:D生态

8、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林木植食害虫食虫鸟类”这条食物链。9、 答案:C人造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小,易发生虫灾;天然的混交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大,抵抗力稳定性强,所以不易发生虫灾。10、 答案:C11、答案:C在农业生产中,可利用昆虫性外激素来干扰害虫交尾,这种方法避免了使用农药,既消灭了害虫,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12、 答案:(1)蚊子甲较蚊子乙对这两种杀虫剂的抗性强;蚊子甲对A杀虫剂的抗性高于对B杀虫剂的抗性(或蚊子乙对B杀虫剂的抗性高于对A杀虫剂的抗性)(2

9、)这两种杀虫剂可能会杀死有益昆虫;可能会污染水资源;可能对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3)A(4)利用蚊子的天敌灭蚊,利用感染蚊子的病毒灭蚊,利用昆虫激素灭蚊等。13、 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稻化螟具有抗药性(2)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大量繁殖选择定向生存斗争(3)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等(4)改用其他农药14、 答案:(1)单倍体(2)诱发基因突变抗该除草剂的能力(3)加倍二倍体(4)(纯合)敏感型植株F1都是敏感型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知识,同时考查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遗传规律的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手段;射线、激光可诱发突变的产生,而且体细胞突变必须经过无性繁殖才能保留该突变性状,所以需要经过组织培养;为了获得可育的植株,需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加倍后获得的是纯合子,通过与敏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151,不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释,即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抗性,所以初步推测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