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72124816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摘 要: 这篇生态学报论文发表了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现状,论文通过调查宁陕县的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发表了政策性建议。 这篇生态学报论文发表了南水北调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利用的调查,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现状,论文通过调查宁陕县的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发表了政策性建议。关键词:生态学报论文,生态工程论文我国西部及华北地区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成为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整个南水

2、北调工程中,中线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区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70%的水源来自陕西南部的丹江和汉江。该项工程涉及陕西省安康、汉中、商洛三市31个县区,地处陕西省安康地区的宁陕县位于秦岭南坡,是中线工程中水源区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保护区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林业县。宁陕县生态环境、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直接关系着能否保证一江清水进北京。因此,我们着重调查了宁陕县生态环境、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1生态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现状1.1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概况陕西省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南北长

3、130km,东西宽110km,总面积3678km2。所辖14个乡镇、98个行政村,总人口7.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2万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宁陕县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全县土地面积36.8万hm2,其中耕地面积仅3330hm2,农业人口人均0.05hm2。2001年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7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6520万元,第二产业17190万元,第三产业17040万元;城镇人均收入6178元,农民人均收入1662元。宁陕县属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山大沟深,层峦叠嶂,河流交错,谷地狭窄,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秦岭东梁)2965

4、m。最低海拔(铁炉坝磨石沟)540m。境内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县属林业用地面积204107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84715hm2,森林覆盖率50.2%,享有绿宝之乡;和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属国家天保;工程县,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县和退耕还林县。1.2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现状宁陕县境内的汶水河、旬河、池河、长安河属长江水系汉江流域二级支流,是长江水系汉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被国家列为长江中上游水资源涵养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保护区。全县水域面积4084.6hm2,水库6.4hm2,池塘20hm2,宜渔稻田460hm2,加之独特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2.3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

5、量921.2mm),适宜大鲵、冷水鱼和常规鱼生长,发展渔业生产极具潜力。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42.74万kw,其中可开发量6.28万kw。汉江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后,陕西省提出了以山兴林、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水电兴产业、以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策略,多年来,宁陕县委、县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汉江支流水质,取得了显著效果。县城过境河段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类标准,其它地区为、类标准。水的硬度在4.79.3之间,PH值在7.98.1之间,有害有毒物质均未超标,大多数河水可直接饮用,为理想的饮用水源地。为切实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保

6、障防洪安全。县委、县政府以山青、水秀、人富为目标,提出了生态立县;和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大规模地开展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水利预防保护工程。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9万hm2,封山育林0.4万hm2,19992007年累计造林1.82万hm2。经过八年的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一是全县大部分坡地实施退耕还林,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二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加大,人们的保护意识明显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三是封山育林工程有效推进,森林植被恢复加快,增强了水源涵养的能力。水利、水保方面,相继建成了一批引水渠及防洪防滑、

7、小型人饮工程等水利设施。1998年,宁陕县被列为国家水保建设项目县;后,先后实施流域治理13条46km2。2002年以来,在四亩地、金川、城关镇等乡镇,先后建了一批防洪、防滑工程。丰富的水力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先后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和十五;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并顺利通过达标验收,全县小水电装机达1.5万kw。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居民用电的普及,以电代柴的户数越来越多,这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治理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4928户实施了以电代柴,占全县总户数的20%。一年减少的烧柴量,可保护森林0.1万hm2。同时,水产养殖业也正在起步,全县总养殖面

8、积为28hm2,其中堰塘10hm2,专业池塘14hm2,稻田养鱼4hm2,主要品种有鲤、草、鲢、鳟、大鲵等鱼类。尤以鳟、大鲵等冷水鱼的养殖最具特色,也最具影响力。在实施生态工程、节能项目和配套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法制宣传。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破坏植被、河道乱弃、水污染、毒鱼、电鱼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2存在问题2.1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根据长江水委组织开展的航测资料显示,宁陕县水土流失面积1390km2,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7.8%,土壤侵蚀模数3273t/km2年。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85.65km2,占流失面积的42.2%;中度流失面积

9、444.9km2,占流失面积32%;强度流失面积283.9km2,占流失面积20.42%;极强度流失面积43.1km2,占流失面积3.1%;剧烈流失面积32.8km2,占流失面积2.36%。2.2治理任务重宁陕县在保护汉江流域水资源方面虽然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全县累计通过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6km2,仅占应治理1390.4km2水土流失面积的3.5%。据调查,全县地质灾害隐患251处,其中滑坡201处,垮塌14处,泥石流29处。生态环境建设后续管护工作量大面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滞后,全县仅县城建有一处垃圾填埋场,从县城到乡镇均无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生活污

10、水排放经过引水渠或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使过境河流受到污染。2.3资金严重匮乏保护汉江水质,责任重大,面对保护汉江水质要做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宁陕县财政拮据,捉襟见肘。作为国家和省重点林业县,长期以来农民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木头,是典型的木头经济;。自1999年天保;工程实施后,农民和县财政收入迅速下降。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而县财政依然未走出由吃饭财政;变要饭财政;的困境。加之2002年6月9日;和2003年8月29日;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恢复重建仍需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的缺乏,影响到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各个方面。生态环境体系

11、建设工程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水资源管理体系和水保机构不健全,水利工程不配套,小水电开发进展缓慢,渔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难以引进和推广。1999年至2003年,林业重点工程体系第一阶段建设中,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到位3118.61万元,占规划方案应投入资金5000万元的62.37%,因地方财政无力投入,工程实际单位造林投入不足3000元/hm2,工程建设投资水平与实际需要极不相称。在小水电开发上,存在小水电上网电价不能与国家电力公司所属水电企业相同、投资体制不顺、管理体制不顺、税收政策不能兑现、电价不尽合理(现行电价偏高,居民难以承受以电代柴高额电费的支出)等问题。3采取的措施宁陕县委、政府对生态

12、环境、水资源保护非常重视,提出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为龙头,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水资源保护工程的机遇,大力推进以水资源保护、防洪护岸、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偷猎、乱砍滥伐行为,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广泛开展新的炉灶革命,即高山普及节柴灶,低山推广沼气池,最大限度地节约森林资源,积极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多措并举,力促宁陕县生态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3.1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2005年至2020年,预计将完成水土流失面积1390km2的综合治

13、理任务。全县将改造基本农田0.13万hm2,配套引、蓄、提灌溉工程1090处,其中:新修水窖400口;新修堰塘200口;新修标准化引水渠道280条;新修护田河堤60km。水土保持工作逐步由治理步入预防监督检测为主的轨道。3.2积极发展小水电建设对蒲河、汶水河、长安河、池河、旬河等五大流域水力资源进行阶梯式开发。现在已规划设计并开始建设的水电站11处,新增装机4.4万kw,通电入户率达100%,水资源转化为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以电代柴工程的实施,一年可减少烧柴4万m3,可保护森林资源0.67万hm2免遭采伐,可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个。同时,水电站的建设有效的遏制了

14、五大流域的频繁水患。3.3加快沼气建设自2003年开始到2007年全县共完成了圈、厕、沼气三位一体技术5500户(占全县农户的30%)。这项措施可节约木材16500m3,可保护森林资源2000多hm2。同时,沼气建设是将圈厕污水直接排入沼气池内转化为能源的过程,大幅度减少了圈厕污水注入河流溪水污染水源。3.4加快污染源的治理整顿宁陕县境内的长安河、汶水河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流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因此,县委、县政府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曾先后对境内探矿区域、矿山企业和采石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进行了评审,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3.5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力度,确保森林

15、资源安全宁陕县是陕西省重点林区县,按照森林和林地的区位主导功能和经营目的,将其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其中:公益林面积16万hm2,商品林面积为4.4万hm2。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管护面积为16万余hm2,营造公益林2.5万hm2。县林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和稳定了天保工程体系建设,成立了半专业化的天保管护员队伍,强化了森林资源管理;组建了半专业化的森林消防队伍,强化了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加强了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止,确保森林资源免遭破坏。3.6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以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质量。近十年来,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长足发展,宁陕大熊猫保护区的成立,朱q野化放飞工作的圆满成功,野生动物的数量、种类明显增加,标志着宁陕县野生动物保护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保护好野生动物的同时,加大了对野生珍稀植物的保护工作,曾先后多次查处乱采乱挖珍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