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模版

上传人:乱石****奔波... 文档编号:172104113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模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培训心得体会姓名:所在部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专题首先非常感谢学院及系领导对我的关心,给了我一次非常好的学习锻炼机会。11月28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学科研部组织的全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专题培训班。此次专题培训班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赵志群博士担任主讲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触很多,启发很大,受益非浅。在为期一天半的培训过程中,赵志群博士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设计、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实施

2、、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训场所的设计与建设和课程的质量控制与评价9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并针对大家提出的有关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的解答。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对高职课程开发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在参加了赵志群博士的培训后,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高职课程开发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说,在培训学习的这一天半里。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经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

3、个方面:1、高职课程开发的设计要求高职课程开发并不是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后面增加几个项目课程,用以整合与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真正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系应该考虑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整个工作领域,能否承载该工作领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按照什么线索对项目进行划分,其结果能否全面地体现工作体系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对于高职课程开发,我们缺乏的不是理论和思路,而是课程开发关键技术。高职课程开发的设计应该符合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思考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就是说项目的出现必须源自实践领域,是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的,这样的项目才具有驱动性,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才大。相关性原则,是指可以把工

4、作内容相关程度比较高的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根据这个原则,既可以把同一个任务领域的几个单项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也可以把几个不同任务领域的模块合并在一起,从而实现按照工作体系进行课程开发门类的划分。思考性原则,是指项目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智力含量,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是“智慧+技能”的智能化项目,而不是纯粹动作技能方面的项目。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的目的。高职课程开发的设计内容上应该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在内容组织方面,要打破思维定势,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将学科性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

5、,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可以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来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要注意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每个项目应该有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些理论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项目来介绍。比如“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档,如个人自荐书,让他们在学会建立文档的过程中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课程开发的设计项目排列顺序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项目顺序排列方面,课程开发改革是要求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其课程内容的顺序排列线索就需要在项目的关系中去寻找。一般地说,工作项目常见的有三种逻辑关系:其

6、一是递进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可按照零件的复杂程度来进行项目序化。其二是并列式,即这些项目之间既不存在复杂程度差别,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如药剂生产专业不同剂型的生产。其三是流线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的,如电子产品生产专业中的产品组装、产品检测、产品维修。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专业的具体内容,找到每个专业所特有的工作逻辑。2、课程开发改革的配套建设问题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项目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

7、建设。笔者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课程教材建设问题特色化教材建设历来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更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课程开发改革的教材建设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内容上,项目化的课程教材不再是相关学科体系中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而应当是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背景资料、操作规范说明和进程指导方案。在形式上,这类教材不再仅仅是纸质的书本,而应该是包括纸质教材、电子课件、课程教学软件、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同时,教材必须是动态的,针对地区或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时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

8、即体现教材建设的“求新、求异、求变”。基于高职院校目前的课程研究现状,可采取引进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培训本校科研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课程开发与专业教学指导手册,建立课程改革的规范,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教学基地建设问题课程开发改革的要求是将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因此,必须专门建设等同于具体职业工作各种客观条件的教学环境,建成配备“全仿真”的车间、工作室、设计室、操作间、客房、剧场或者办公室等等,即建设“校内职场”。就高职院校中实训中心(室)而言,以往主要根据学科课程教学的需要设计和建设,这是一种学科内容导向的设计模式,它存在零散性等缺点,缺乏整

9、体设计思路,加之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实训中心(室)设计的偏差。因此,按照课程开发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实训中心(室)的设计和改造上,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其二,具有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具体而言,在空间设计上,要尽量模拟企业的空间布局,同时将生产区与教学区合理组合;在空间的装饰上,如照明、色彩以及室内布置等方面也要尽量模拟企业情境;在设备陈列方式上,要给学习者以真实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实训中心(室)的教学过程,从而让学习者发展其无法在教室中获得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与具体企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延伸到现实职

10、业岗位,这方面的建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改革的“瓶颈”问题,但其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不仅要全面规划,更需要持续有效地加大投入。相关保障机制建设问题建立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重点建设应包括:建立弹性教学计划;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课程开发的前提。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变更。组建“双师”队伍是实行课程开发的基础。课程开发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完成课程开发方案设计、实施教学等一

11、系列任务,因此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贯彻职业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开发的根本保证。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应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

12、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等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如学校和企业可以以股份制形式共建学院或某一专业,坚持服务和受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企双方情感的交流与效益的增长。此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开发的改革。例如,增加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专项经费投入;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加大对课程建设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对课程开发的开发实行招标,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课程开发改革的相关“精品课”建设等。赵志群博士的培训活动结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剖析,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理论深刻,开阔了广大教师课程开发视野,引导教师深入思考课程开发模式,开拓了教育教学理念。使我院参会教师进一步坚定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步骤,将对我院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