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2068219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台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 分)本部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分,共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右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遗址分布星罗棋布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部落联盟战争频繁D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2.据左传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种制度A取消了贵族凭血缘获得的特权 B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维护了大一统国家的长治久安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助于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焚烧诗

2、书 D拆散大家庭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其中主张“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的思想家是A孔子 B韩非 C邹衍 D墨子5.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丞相 B设立御史大夫 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A陈胜、吴广 B张角 C黄巢 D李自成7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均输平准 C设置刺史 D实行盐铁官营8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 北方人口南

3、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 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 B. C. D. 9.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治世局面,其中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A. B. C. D. 10.右图为西安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该史料有助于研究唐朝的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11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 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C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D机构重叠,官员冗滥12.右侧材料是史书记载的时人对于王安

4、石变法的看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D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13.下列属于辽、西夏和金统治措施共同点的是A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B向宋王朝称臣纳贡C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D学习中原王朝制度14.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包括结束民族政权并立,实现统一 实行了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平等对待不同民族,促进交融 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A. B. C. D. 15.用以下两则史料进行互证,可以说明北宋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

5、,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A城市经济繁荣 B海外贸易发达 C纸币广泛流通 D水陆交通便利16.宋朝时期“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状况反映了A门第观念流行 B雇佣关系发展 C社会控制严密 D身份趋向平等17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他所说的“理”在社会中应体现为A自然法则 B. 天人感应 C历史规律 D伦理纲常18明太祖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

6、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废分封制 B. 设立中朝 C. 废除宰相 D置军机处19.明史郑和传记载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是“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出于这种考虑,郑和下西洋宣示了明朝的天朝上国的地位 促进了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加强了与亚非多国的政治联系 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A. B. C. D. 20.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清朝巩固疆域措施示意图的草图,其中处应填写A设置台湾府 B.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设立伊犁将军D派遣驻藏大臣21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A王守仁

7、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2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图片中的历史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王祯农书齐民要术 A. B C D 23. 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据此推断,该条约是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接受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4.19世纪70年代,率军击溃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官员是A林则徐 B. 左宗棠 C. 冯子材 D. 邓世昌25.下列对马关条约影响的解释正确的是A. 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使

8、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引发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26.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27. 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历史主题研学时查阅的资料内容,可概括出他的研学主题是一四洲志海国图志二资政新篇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8. 中国近代某

9、次事件之后,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该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维新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29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对应三民主义中的A民享、民治、民有 B民生、民族、民权C民有、民治、民享 D民族、民权、民生30.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正确的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A. B. C. D. 31.下面列出的是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将笔记内容进

10、行归纳,可以得出的认识是1. 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府院之争”、护法运动2. 纺织厂、面粉厂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3. 创办青年杂志、拥护“德先生”“赛先生”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先进与落后同时并存 C.革命潮流浩浩荡荡 D.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32.右图为新申报发行的一期号外(局部),该号外报道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3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学校如果组织游学活动参观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应去上海 浙江嘉兴 井冈山 延安A. B. C. D. 34.下列关于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放松侵略 B革命统一战线推动C军阀势力

11、极为软弱 D红军战士英勇斗争35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对新道路描述准确的是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 B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C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6.抗日战争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取得这一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民族实行了全民族抗战B世界友好国家给予鼎力相助C国民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D中国在欧亚非战场勇猛出击37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下图所反映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8.某班学生组织题为“新中国外交风云”的展览,以下能进入20世纪50年代展板内容的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尼克松访华A. B. C. D. 39. 制作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轴,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是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40.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包括“一国两制”构想得以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