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72060350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中学高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鲁枢元如果对西方现代文学现象稍作考查,便不难发现,二十世纪的文学较之十九世纪的文学,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明显的调整,文学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文学的“向内转”,成了整个西方文艺从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时的一个主导趋势,而令人讨厌的“现代派”们,却在这一历史性的转换中打了先锋。如果对中国当代文坛稍微做一些认真的考查,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竟然在我们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显现出一种

2、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我们差不多可以从近年来任何一种较为新鲜、因而也必然是存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中找到它的存在。首先是小说创作方面。粉碎“四人帮”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 例如所谓“三无小说”。这些小说,其实并不就是没有“情节”、“人物”和“主题”,而只是在割舍了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之后,换来了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 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这类小说,成就高下不一,但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作者都在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并以此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小说心灵化了、情绪化了、诗化了、音乐化了。小说写

3、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新的小说,在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的同时,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其次,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还更早一些、更突出地表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以个性的方式再现情感真实的倾向加强了,诗歌的外在宣扬,让位于内向的思考,诗歌的重心转向了内在情绪的动态刻画,主题的确定性和思想的单一性让位于内涵的复杂性与情绪的朦胧性。正如谢冕同志指出的,新时期的诗歌,由对外在客观事物的铺叙描摹变为对于具有复杂意念的现代人心灵对应物的构建。也正如一位青年诗人的自述,新时期的诗歌,发生了由“客体真实”向“主体真实”的位移,发生了由“被动反映”向“主动创造”的倾斜。上述“三无小说

4、”和“朦胧诗”,应该说都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些极端的现象。极端的当然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然而却是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除了这些作品表现出较强烈的“向内转”倾向之外,一些选材和写法都倾向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受新时期文学这一总体趋势的牵动,也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比如,一贯以“炮火连天”、“杀声动地”为特定风格的我国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开始由传统的写敌我对垒、生死角逐之类的外部冲突,转为写生死关头人与人之间的“内心冲突”。又如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部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有份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倾向,张洁在答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记者问时曾

5、作过如此剖白:“我的小说实际上不讲究情节,不在意对人物的外部描写,我更重视的是着力描写人物的感情世界,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描述人物所处的处境,以期引起读者的感情上的共鸣,这样的叙述方法可以比作音乐。”张洁小说创作追求的显然是一种内向的小说美学。可以看出,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似乎已成了我们的文学最富当代性的色彩。“内向化”的文学艺术观念已经成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审美意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的“向内转”即文学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明显调整而呈现出的强烈的“主观性

6、”和“内向性”。B.所谓“三无小说”是以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替换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的新的小说。C.由“客体真实”向“主体真实”的位移,由“被动反映”向“主动创造”的倾斜,正是新时期诗歌,由对外在客观事物的铺叙描摹变为对于具有复杂意念的现代人心灵对应物的构建的具体表现。D.受新时期文学“向内转”总体趋势牵动,某些传统的文学作品在选材和写法的倾向上都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自然段由“引”“议”两部分构成,以类比手法提出了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竟然在我们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

7、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的统摄全文的观点。B.第三自然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三无小说”的特点和价值,论证了粉碎“四人帮”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C.文章引用张洁的剖白有力论证了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部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有份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也证明了其小说追求的显然是一种内向的小说美学。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摆事实讲道理,论证部分采用并列与递进相结合的层次,析现象抓本质,论证了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的特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可以看出,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

8、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成了我们的文学最富当代性的色彩。B.作者认为“朦胧诗”是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但否定它的极端性。C.粉碎“四人帮”后文坛上出现的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因为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就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因为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就有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D.文学上的“向内转”,在我们八十年代的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内向化”的文学艺术观念成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审美意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

9、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1967年初,确定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月,这颗卫星被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送入大空,发射成功。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静

10、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摘编自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材料二: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习近平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杨“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自2016年起

11、,国家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近日,孙家栋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摘编自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材料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35912个,工程图形标识7439个。经专家评审筛选,“天问”排名第一,得票31.7万余张。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宇宙自然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这个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

12、统文化,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标识呈“揽星九天”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此次标识设计以行星探测重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统一命名并设计标识。根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Mars”(火星)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

13、一号”。专家表示,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火星探索的起步,代表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摘编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年4月25日)4.下列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能够在太空播送东方红乐曲这一连续信号,表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都要先进一些。B.科学家赵九章最早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支持。C.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

14、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此以后,我国的卫星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D.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空间技术进入新时代,从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1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50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各型卫星,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卫星发展之路。B.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即将实施,一代代航天人的功勋被铭刻在中华伟大复兴的辉煌史册中。C.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都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而命名,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

15、化。D.2020年将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迈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但也只是我国规划中的行星探测重大工程整体中的一部分。6.推动我国成为航空强国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7-9题。太湖碎锦 范烟桥 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