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03347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巫溪中学高 2019 级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语 文 试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 题。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刘 娟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 “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

2、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 ,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 。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 20 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 19 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

3、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 18 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 ,应有选择性, “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

4、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 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

5、无文,行而不远。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 ,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6、(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 ,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

7、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B20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8、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 19世纪之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之处。C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价值追求。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

9、而艺术”时代的一个明证。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主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祜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 ”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 ”翌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

10、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暬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 ”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

11、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

12、塞天变/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朔,农历每月月中。古人用“晦” “朔” “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C衣冠, “衣”指衣服,“冠”指帽子。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

13、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B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谏官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C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D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4、代汉语。 (10 分)(1)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2)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 89 题。岁暮归南山 北阙 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 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 40 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青阳:指春天。

15、8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6 分) 9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2) 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3) 赤壁赋中从侧面来表现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乙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残 缺田洪波我的职业是医生,爱好很广泛。我特别喜欢购买甚至收藏民间饰物,因此,我的业余生活并不像人们惯常思维中那样刻板。这样就有了一些故事。当然,发生在那个名叫喜鹊的女子身上的故事最独特。那几天,阴雨连绵。我们趁一个学术会议的空隙到清河泉旅游,看过一些景点后,就呈散花状开始购物。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