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03332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巫溪中学高 2019 届第一期历史月考试题(3)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60 分)35.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 ,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36.根据太平天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A共产与民主 B共产与平等 C平等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37.下列中国近代的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三元里

2、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A B C D38.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39.“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可能()A是大清帝国国歌 B是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国歌C伪满洲国国歌 D新

3、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协商会议征集的国歌之一40中国近代史上由学生工人市民等城市民众第一次积极地加入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迫使中国政府在谈判桌上向列强说“不”的政治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人民解放战争41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42.“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 , 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依据

4、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 D中国人民解放军43.从 1938 年 2 月 19 日起至 1943 年 8 月 23 日,日本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都进行了长达 5 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在 5 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 218 次,出动 9 000 多架次的飞机,投弹 11 500 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 10 000 以上,超过 17 600 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破坏。对这一史实分析最全面的是( )A 日军用意在于动摇乃至瓦解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抵抗决心,威逼中国政府投降求和B 日军企图迫使中国政府

5、再次迁都,破坏国共第二次合作C 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百团大战对其交通线的破坏D 日军妄图炸死国民政府首脑,造成群龙无首局面441949 年 1 月 19 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45. 1985 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成立,关于此事的判断错误的是()A青龙满族分布比较集

6、中 B贯彻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C青龙县有权选择社会制度 D保障青龙县满族的当家作主的权利46“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上面这段话,是周恩来在什么场合说的?()A1950 年 1 月 访问苏联 B1954 年 出席日内瓦会议C1955 年出席万隆会议 D1971 年 出席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47. 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共产党章程482008 年 12 月 15 日

7、,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海峡实现两岸“三通”的倡议最早出自()A.告台湾同胞书 B. 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D.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492005 年 12 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 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

8、二、材料解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50、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一 法 自 君 出 , 皇 帝 “钦 定 ”法 律 , 皇 权 置 于 法 律 之 上 。 这 遗 风 流 传至 今 即 权 大 于 法 , 有 法 不 依 , 拟 法 不 严 , 徇 情 枉 法 。史 仲 文 中 国 人 走 出死 胡 同 材 料 二 “中 华 民 国 之 主 权 , 属 于 国 民 全 体 。 ”“中 华 民 国 以 参 议 院 、 临 时大 总 统 、 国 务 员 、 法 院 , 行 使 其 统 治 权 。 ” 中 华 民 国 临时 约 法 (1)材 料 一 所 述 及 的 法

9、律 有 何 特 点 ? ( 4 分 ) 结 合 材 料 二 , 简 要 评 价 中 华民 国 临 时 约 法 。 ( 6 分 )材 料 三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是 工 人 阶 级 领 导 的 , 以 工 人 联 盟 为 基 础 的 人 民民 主 国 家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一 切 权 力 属 于 人 民 , 人 民 行 使 权 力 的 机 关 是 全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和 地 方 各 级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 ” 1954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宪 法 (2)1954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宪 法 体 现 了 哪 两 大 原 则 ?

10、 ( 4 分 ) 从 材 料一 到 材 料 三 , 反 映 了 立 法 思 想 上 有 哪 些 进 步 ? ( 6 分 )5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 “1954 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8 分)(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