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无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200532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南开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春期高二下 7 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24 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 ”这说明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25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你虽然是皇帝的父亲,但还是臣子的身份,皇帝如果向你跪拜,威严何在?此后刘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知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君臣关系等级森严C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 D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2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

2、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27元代剧作家关汉卿,自称“郎君领袖,浪子班头” ,沉溺于市井勾栏,基本上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元曲创作中。关汉卿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A政府不干预作家的文学创作 B元代剧作家多沉溺于市井生活C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D元曲成为元代文学代表28梁启超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习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这反映了当时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 B翻译西学著作是维新变法的手段C国人的知识结构

3、已发生根本改变 D民族觉醒促进西学传播29新文化运动深刻影响了 20 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及历史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平民化 B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C有效反击了尊孔复古逆流 D “民主” 、 “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30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1978 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重量向重质转化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国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31下表中新中国

4、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 434所 1.1倍 67.4万人 3.3倍中等学校 80993所 14.1倍 1432万人 6.9倍小学 1681000所 4.9倍 11626.9万人 3.9倍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开展了“教育大革命”32马丁路德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 ”这表明他认为A神职人员应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B所有人都是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C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应信奉上帝 D否定

5、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33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己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由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思想家A反对教会垄断教义解释 B打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提倡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34肖像画是许多画家所钟爱的绘画艺术类别,下列肖像画的风格变化说明画家达芬奇蒙娜丽莎 梵高自画像 毕加索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A寄托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望 B越来越倾向传达对世界的想象C绘画技艺呈倒退趋势 D逐渐迎合大众对艺术的审美趣味35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

6、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挑战了封建神学世界观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40(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域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所

7、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整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敬重文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重要关键。君主如果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思想,不用奖赏而民众就能勤勉,不用刑罚而民众就能服从,官吏不费力而事情就能处理好,政策法令不繁多而习俗就能变好。 荀子(1)根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分析对比两种主张的本质差异。(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各自的历史价值(15 分)4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8、问题。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 ,隋唐宋为“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 “开放” ,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 “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5(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

9、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牛顿学说。 (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