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推断方法(教师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196649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推断方法(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虚词推断方法(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虚词推断方法(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虚词推断方法(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推断方法(教师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子洲三中 高二语文 导学案(教师版)2012-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高二 年级 班 组 姓名 编写者 审核者 使用时间 2013 年 月 日课题 :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课时:1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虚词考查的方式。2、学习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推测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3、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提纲:自学导与练p8990 虚词考查的相关内容,明确虚词考查的类型。基础达标:合作交流:一方法引领方法(一):语法功能分析法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

2、,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

3、说)“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要判别以上几例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突破口。例中“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的”。例中“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

4、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例中“晋”是主语,“有”是谓语动词,可得出本句是宾语前置句,所以“之”起提宾作用。例“许”是动词,作“答应”解,而“以”后的“负”也是动词,作使动用法解“使担负”,可以推知“以”作 “而”解,这样我们可断定“之”是“许”的宾语。作代词解,指代齐国提出的条件。方法(二) 、瞻前顾后语境分析法要反复阅读前后文,在具体语言中加以分析,不要只看一点,望文生义,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a)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

5、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c)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d)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以上简析使我们明白:判断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前提是读懂原文,只有联系虚词的上下文,搞清句意,虚词的意义自然就清楚了。可见“读懂”是关键。2当然,语境是判断虚词意义不可

6、少的条件,但是从语言规律上去认识一个个虚词,熟悉某一虚词的几种用法也是判断虚词意义不可少的条件。在熟悉、记忆某虚词用法时,要通过典型例句去理解它。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比单纯地背条条要效果好。熟记一些固定格式,也便于分析词义。所谓固定格式,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一个固定结构,它在文言文里是一种不变的句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不会随意变动。如:“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所以”相当于“原因”等。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指出:“虚词所以成为虚词就在于它的意义是跟着实词变,跟着句子组织变。”因而判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连带注意虚词所跟的实词或句子组织。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

7、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判断虚词用法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并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历数虚词的用法。因而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培养这种整体阅读能力。方法(三)、“删”、“换”、“代”法所谓“删”就是指将加点的虚词删除,看是否影响句子的意思,若不影响,一般来说该虚词就是作连词的;所谓“换”就是指将虚词前后的两个词交换位置,若交换后,意思不变,则表明该虚词起的作用是并列关系;所谓“代”就是用其他词语替代加点的词,看语意是否发生变化,则可推断出其用法。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修饰劳苦干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并列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却惑而不从师(师说 )却而又与大国执

8、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 )表结果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 )来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病梅馆记 )把如何辨别以上的“而”和“以”呢?先看有关“而”的 4 个例子。第一步采用“删除” ,将至句中的“而”全部删去,读起来仍然通畅,句意表达没有影响,这表明“而”在句中都是作连词。第二步采用“换位法” ,将“而”字前后的两项交换位置,就能辨别出这 4 个“而”的差异。换位后,只有不影响原意,说明此句中的“而”是并列关系。 第三步采用“替代法” ,将“而”字的有关连词的常用意义代入句子中,则可判出句都表转折关系,句是表修饰关系。用“删”的方法删去“以” ,发现不能,确定是介词

9、,可以删去,表明是连词,这样再区分,可用“结果”连词替换。表目的关系。方法(四)典型实例对照比较法在分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辨别的过程中,只需要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而”的用法,我们可以熟记“黑质而白章” , “起疾病而死” , “吾恂恂而起”等三个句子,并分清它们依次表明并列、承接、修饰的三种用法。缇骑按剑而前(五人墓碑记 )劳苦而功高如此道塞,无所归(2004 年重庆卷)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依据上述“所”的结合规律,我们很快可以判断出例句中的“所”

10、为代词;例句中的“所”为助词。方法(五) 、对应位置推断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 “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 “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 “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

11、助词。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方法(六) 、特殊标志推断法。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 “故夫” “且3夫” “盖”等。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苏洵六国论 )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 “至”“至如嗟夫!予尝求古仁人

12、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 。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 “呜呼”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 。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 “虽然” “然则” “盖”等。方法(七) 、 句式特点推断法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 “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 “于”是介词“比”的意思。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 “”“石”是中心语, “铿然有声者”是定语, “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是宾语前置句, “

13、何以”即“以何” , “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是省略句式, “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 “与(之) ”是介宾短语, “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是被动句, “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方法(八) 、 语气表达推断法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李将军之谓也(2002 年全国卷)“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其”表商量语

14、气,可译为“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小结: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达标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B )A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用来或靠它来)原庄公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B宁以义死,不苟幸生(介词,因为)是以君子之难能(介词,因为)C太宗施德于天下(介词,对)或脱身而逃,不能容于远近(表被动)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代词,那些)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表祈使语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D )A.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结构助词,的)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代词,代我)B.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介词,凭借身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表原因,因,由于)C.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疑问代词,哪里)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多么)D.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村中有少年好事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课堂小结(教师版):学习小结(学生版):板书设计(教师版):布置作业:学后反思(学生版):教后反思(教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