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195936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妙用Liu640725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任何事物都各有其特性,只有通过比较方见其个性,通过比较让事物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善于比较,可以激发学生探微求真的乐趣,善于比较,可以促进学生求同求异思维的发展,善于比较,更会使学生在自觉思维的基础上展开多角度的联想,推理演变并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比较阅读的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学生鉴别鉴赏的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和实际成效,使我对比较法很是看重。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古诗词鉴赏复习中用比较法尤其有益。当然,古诗词鉴赏这一块的复习离不开对诗词的几个要素形象意境、

2、主旨、语言及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基本理解与分析,离不开对每一个点的有条理的,系统的复习。而笔者认为,在对每一点的复习中都可用“比较法” 。因为“比较法”在鉴赏复习中可大显妙处。1、比较中了解不同作家的风格,整体感知诗人的各自特色。读过一些大诗人的作品,就能对他们各自的风格有大体感知,能掌握到他们各自的特色。同为唐代诗人,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平实易懂,李商隐朦胧晦涩。同为北宋词人,苏轼旷达豪放,柳永婉约缠绵;苏辛同为豪放词派,辛弃疾的词比苏轼的词显得苍凉沉郁,等等。学生根据平时积累,了解各诗人的风格之后,再去阅读各诗人的作品,就可以利用各诗人的风格去分析、理解,就能够准确地鉴赏了。读李

3、白的将进酒那飘逸豪放自然而出,读杜甫的兵车行那沉痛哀怨萦绕心间。李白、杜甫是好朋友,试看他们各自写的表达他们二人朋友情深的诗句,就分明感受到风格迥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地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租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二人即将离别,难分难舍,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令人难过。但李白觉得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干脆倾尽手中杯,来一个醉别吧,感情多么豪迈而爽朗。而杜甫的诗呢?请读他的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

4、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李白遭流放,世路凶险,杜甫深切同情,细心关怀。自身沦落,本不足虑,怀想朋友,感情十分强烈,但情感的抒发是千回百转,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与李白风格迥然不同。2、比较中知人论世了解社会背景,感受诗人际遇。任何诗词都是作者表达当时当地的思想感情,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景都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引导学生比较同一诗人不同作品中不同的情感倾向和思想意愿。就如李白在朝廷征召,准备就任时,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狂放。在有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优越时,他赞美体态丰腴肥美的杨贵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

5、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 ) ,作为宫廷诗人,他多么称职,多么高兴。然而在他的傲慢得罪了朝廷,被贬出宫中时,他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洒脱,表达了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的愿望。又如杜甫,目睹安史之乱,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心情沉郁,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哀痛悲怆,而战乱平定时,也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惊喜天真。一个诗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时代,他的身上、他的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我们教学生欣赏诗歌时,一定引导学生看注释、看题目,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去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去真切地、深刻地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这样就不会理解错误。再如,婉

6、约风格的南宋词人李清照,学生鉴赏她的作品就应明白其作品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并比较两个时期风格的不同,少女时代如梦令 “沉醉不知归路”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风多么轻快开朗。 点绎唇 “蹴罢秋千”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又何等轻松明快。然则国破、家亡、夫死,长期流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 , “元宵佳节,次第岂无风雨”?“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其词风多么低沉哀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其情哀伤幽怨,其词凄恻婉约。学生通过比较,可以明显感知,社会生活对诗人的命运、情感影响之大,而诗人的作品也直接地再现了社会现实。3、比较中感受意

7、象,领悟诗人写作意图古诗词常用一些物象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往往都有其象征意义。如傲霜之菊花,人们称赞它的坚强,歌颂它的清高。如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用菊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表现自己清高超俗的志趣,唐人元稹菊花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现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宋人郑思肖窗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花,依前金靥照泥沙”又表现了菊花何等执着、清高的品质。然而唐诗人黄巢却借菊花表达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请读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

8、与桃花一处开。 ”作者不赞菊花孤高绝俗,却为菊花的开不逢时惋惜、不平,于是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 ,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在春天,表现了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宏伟抱负,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笔下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赞它们傲霜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地为它们的处境、命运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将其改变。又看他的另一首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更是想象奇特,设喻新颖,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 “冲天香阵浸透全城” ,这里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和性格,把黄色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

9、它从幽人高士之花变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而菊花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冲” 、 “透”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比较方法,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深入地理解了诗词的主要意旨。同样,梅花它具有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特征。在古代文人笔下也常用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写梅不畏严寒,因风布香, “梅花”有着高贵圣洁的品格,寄寓诗人虽变法失败却仍然顽强地保持自己高尚品质的意旨。而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已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10、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人虽有“寂寞开无主”的无奈, “黄昏独自愁”的凄凉,但他借梅喻己,托梅言志,表现自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不与世俗同流的孤高品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顽强不屈的精神,陆游的“梅花”比王安石的“梅花”多了些哀怨凄凉以及孤芳自赏的无奈。通过比较,求同求异,理解会更具体、更深刻。4、比较中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与语言特色诗歌言志抒情,而抒情方式又是多种多样,有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情寓景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有情景交融的物我一体,有托物言志,有借古讽今,有用典达意等等。这些都是在复习“诗歌鉴赏”时需要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的

11、,并且用这些基本方法去鉴赏诗词答问作题。如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会直接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这个图景中,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诗人直抒失意苦闷的情怀。杜甫茅屋为秋风的破歌 “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直接表现了诗人甘作天下寒士而舍已为人的宽阔胸襟和高尚情操。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借“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而接着“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再一次突出那生

12、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可是全诗综结在“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芳草越茂盛,越连绵不断,那么离情越深,别愁越沉,仿佛每一片草叶上,大地每一个角落里,萋萋芳草都是别情,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就是借景抒情,一切的“草”就为末句的一个“别”字。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可他只是写山水吗?请读其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清幽明净的自然山水,风景如画,安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真实自然。一切都那么静谧、和谐、美好,让诗人陶醉,怎么是“空山”呢?联系作者经历,那“空山”又何尝不是诗人称心的世外桃源呢?诗人以物芳

13、而明志,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所以评论家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让学生比较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的不同,要让学生于山水物象之中读出作者的心志、诗人的情怀,这样才能品赏出诗歌的丰富内蘊,深刻主旨。当然诗词抒情方式灵活多样,有的诗词先借景抒情,再直抒胸臆;有的还用人物动作、细节、神态来抒情,鉴赏时要灵活把握。诗歌的语言,也在比较中鉴赏,才能感受更细致,体会更深切。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 , “敲”与“推”究竟哪个字好?学生可以想象作者写诗的意境,比较当时的情形,琢磨具体的状态,感受作者选用“

14、敲”的原因与意趣。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比较“绿”字与“至” “来” “吹”等字,调动想象,那“绿”就明显地表现了“春风”的力量及结果,让人联想并眼前浮现出江南大地“绿意葱葱” ,生机盎然的景象, “绿”字比其它字更具形象性、直观性。再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把“闹”字与“显” “浓”等字比较, “闹”不仅从视觉上写出了红杏花开旺盛、火热、繁荣的颜色、形态等画面美,而且从听觉上让人仿佛可以听见花儿互不相让、争相开放、比妍斗艳的争吵,更让人听到红杏花开招蜂引蝶,蜂蝶纷飞的“热闹” ,有色有声,视听相融,那春意之盛之浓之烈,全在一个“闹”字上。比较出真知,比较悟绝妙。比较在诗词“炼”字、 “炼”意上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我们欣赏诗词写作文章都离不开它。总之,比较法在古诗词鉴赏及其复习中的每一环节都可运用,它贯穿于整个“诗词鉴赏”的复习、练习之中,只要学生掌握了诗词的基本特征和诗词鉴赏的基本常识,又能够灵活地运用比较法,那么鉴赏古诗词的复习以及鉴赏答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