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1827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 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课后强化训练 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一、(2015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吕元膺 丁用晦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 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 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 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 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注释】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2、。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赆(赠送的路费或财务。俾(使。 灭裂:疏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认为、以为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私自,暗地里,偷偷地(3)吕请棋处士他适:到去,往,去到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要注意课内学过词语的常见义项,并联系具体语境加以确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理解全文内容是正确翻译句子的前提,注意关键的几个词语。 “易”:换;“足”:值得;“介意”:在意;“心迹

3、”:心机。课时讲解题型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细读原文,寻到“易子”前后语境,找到与之相关的语句,注意用原文语句作答。课时讲解题型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分析时应紧扣文中人物的主要言行、

4、事件:发现处士易子但不声张,还赐予钱财;临终借此事教育后人。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二、(2015常州)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问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核舟记)【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明末丧乱,

5、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 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 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 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 物趣,毕集毫端。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 ,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 。名动天下,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创“常州画派” 。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日点染 ;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选自瓯香馆集序言 ,有删改

6、)【注释】恍惚:捉摸不定。幽隽:幽静美丽。喋:吸。天机:自然界的秘密。妍妙:精妙。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清风徐来:缓缓地(2)舟长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3)卖画以赡父:赡养父亲(4)毕集毫端:笔下,笔底,笔端(5)临富贵而失其本心:丢失他的天性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 “徐”与“曾不盈寸”是课内文言文实词解释,书本上有现成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的解释,这是考查识记能力。第(3)题“赡父”是一个动宾短语,采用现代汉语的组词法分别组词。第(4)题“毫端”重点是解释“毫” ,联系上下文,从而确定“毫”的意思是“笔” 。第(5)题“失其本心”

7、,这样短语的曾经出现在鱼我所欲也中,即“此之谓失其本心” ,因此可以明确“失其本心”的意思是“丧失了他的本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2)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不是他看得起的人,把太多钱财当作草芥一类没有价值的来看,不会买一朵花一片叶。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第(1)题“尝贻”是“曾经赠送”的意思, “盖”表示推测, “泛”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是“泛舟、游览”的意思。关键词翻译准确后,然后调整语序,使之通顺。第(2)题“非其人”的翻译要联系上下文来推测,确定为“

8、不是他看得起的人” ,“市”是“买”的意思。课时讲解题型3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坦然面对生死,崇尚气节,不重钱财,具有开创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的能力。两个人相同的地方是“技艺高超” ,而恽寿平独特的地方要抓住细节分析。从“而南田意气如常”可知其“坦然面对生死” ;从“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可知其“崇尚气节,淡泊名利” ;从“创常州画派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可见其“开创性” 。课时讲解题型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简桃核修狭者” “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

9、相同, “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B. 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C. “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D.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以及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C 项选文没有介绍恽南田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三、(2015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选段),完成问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10、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乙】公 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 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 ”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 ”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 ”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 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 ”偷泣而去,改过

11、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 ”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 。【注释】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窒碍:阻碍。赀:通“资”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没(: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2)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买(3)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偶尔(4)是不能改矣:这、这种人、这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

12、思。(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文,注意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第(1)题关键词是“陟罚臧否” “异同” ;第(2)题关键词是“去” “者” 。课时讲解题型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

13、语言概括表述。课时讲解题型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赏罚得当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偏私”(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解析本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禅的劝谏,希望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地道出他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表彰宣扬,对小偷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四、(2015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14、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

15、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 之拔 逼阳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 下,而蓄养锐气,先备 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A.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C 项中的“狱”指的是“案件”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 它的实情) ,(我)怕( 他们)设有埋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句中几个重点词语要准确译出。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句中“大国”前省略了的主语“齐” , “惧”的主语“吾”要补译出。课时讲解题型3语段甲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语段甲主要写的是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