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1794873 上传时间:2021-03-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学号:201511540915班级:2015级9班专业:野保摘要:如何客观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先性, 为自然保护区的晋级和确定管理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对比、专家咨询、评价指标量化处理, 提出了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方法。此评价方法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等量化模型。同时我们应用此方法对华北暖温带区域的39个自然保护区和东北温带区域的67个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位于

2、华北暖温带区域的河北南大港湿地和辽河源及北京雾灵山, 以及位于东北温带区域的黑龙江镜泊湖、大佳河和翠北湿地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 可推荐优先晋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及各类群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差异, 确定自然保护区保护优先序列。此外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在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和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别。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和重要性的主要表现形式。近些年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保护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截至目前, 全球已经建立

3、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 以期遏制区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丧失的态势。如何评价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通过样方数据评估物种多样性的指数方法,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保护价值, 包括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 但是这些指数在较大尺度的研究中却难以应用。而且多样性并不能作为评价保护价值的唯一标准, 特有性、分类独特性以及生境代表性等均应该成为评价内容。“ 国际重要湿地” 、“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等评估中均就区域保护优先性和保护价值的评价指标和要求等进行了描述。欧盟通过生境保护指令(要求按照区域内物种的稀有性、地理分

4、布特征等确定其保护重要性, 作为保护区选址的参考。在我国, 李文华和赵献英(1984)首次提出从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等9个方面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并以此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等级。郑允文等(1994)参考其指标内容, 提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的评价方法, 并对自然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等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而后研究人员基于此方法对我国不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评价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宋秀杰和赵彤润, 1997; 张峥等, 2000; 栾晓峰等, 2002; 戚继忠和张吉春, 200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晋级评审中, 采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也应用了相似

5、的评价指标, 并增加了相应的管理指标。科研人员对保护区保护价值的评价内容和等级划分等进行了很多探讨和实践, 但多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主要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濒危性、特有性和独特性等方面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确定其保护优先性。近些年, 人们提出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分标准、数量化评估方法等, 并对其进行了应用验证。但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各个指标的量化赋值方式略有差异, 且多依赖于定性描述和专家打分等。因此评价动机和专业背景等的差异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其赋值。崔国发和孙锐以自然保护区水鸟的数量, 以及不同水鸟的重要性等为基础, 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测算和排

6、序, 提出了新的保护价值定量评价途径。本研究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对比, 综合可靠性、可获得性等因素, 提出了一种定量化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并进行了案例分析。1 评价方法1.1 评价指标的选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在物种层次所表现的保护优先性。目前对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保护价值评价指标很多, 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主要集中在物种的珍稀濒危特征、地理分布特征和保护等级等方面。在经过多次讨论和咨询12位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专家的基础上, 本文利用濒危性、特有性、保护等级和多样性(通过物种种类变化反映)等来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价值。首先对野生动植

7、物的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3个指标进行量化, 得到其保护重要值。其中, 濒危性指物种濒临灭绝风险等级; 特有性指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特有程度及特有等级; 保护等级指物种在我国受法律保护等级。然后根据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种类和每个物种的保护重要值评价该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1.2 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1)评价指标分级赋值采用等比数列法进行赋值, 即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数为常数, 设定最高赋值为8, 常数为2, 数列为“ 8、4、2、1” ; 具体分级赋值标准见表1。(2) 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计算计算每种野生植物的保护重要值和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P), 公式如

8、下:式中, VPi为野生植物i的保护重要值, 其取值数列为“ 1、2、4、8、16、32、64、128、256、512” , 数值越大表明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地理分布特有程度和重点保护级别越高, 其保护价值越高, 应予以优先保护; TPi为野生植物i的濒危性赋值; EPi为野生植物i的特有性赋值; PPi为野生植物i的保护等级赋值; n为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种数。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情况, 可选择维管束植物或高等植物作为评价对象。1.3 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1)评价指标分级赋值同样采用等比数列法进行赋值, 即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数为常数, 设定最高赋值为8, 常数为2, 数列为“ 8

9、、4、2、1” ; 具体分级赋值标准见表2。(2)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计算计算每种野生动物的保护重要值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A), 公式如下:1.4 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PT)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VPi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i的保护重要值; p为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类数, 包括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高等植物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 2013)中极危和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极小种群植物。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AT)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VAi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i的保

10、护重要值; q为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类数, 包括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 2016)中极危和濒危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是确定自然保护区重要性和保护优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目前很多保护区体系均倾向于通过评估保护区(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保护价值, 来确定是否将其纳入保护名单或网络中(李霄宇, 2011; 魏永久等, 2014)。目前对物种多样性的评估主要围绕濒危性、稀有性、特有性, 以及保护等级等方面开展, 本研究围绕以上评价内容, 构建了一种定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方法。但受数据来源限制, 在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

11、值指数的计算过程中目前未包含珍稀濒危物种的个体数量, 而其个体数量的差异将直接影响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的高低, 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考虑加入此指标, 将“ 公式(5)” 改进为VPTpi=1VPiQPiVPTi=1pVPiQPi, QPi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i的个体数量。而在保护对象独特的自然保护区, 其生境的不可替代性较高, 这些保护对象是该自然保护区内生境保护的旗舰种。可以从其旗舰种的保护重要值、种群个体数量和生境重要性等方面评价自然保护区旗舰种的保护价值, 计算公式如VF=V HR QR, VF为自然保护区内旗舰种的保护价值指数, V为自然保护区内旗舰种的保护重要值, HR为自然保护

12、区内旗舰种的生境重要性, QR为自然保护区内旗舰种的相对数量; 将评价结果与具有相同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 确定其保护优先性。本研究中以自然保护区公开的野生动植物名录为依据, 主要来自于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在物种名录整理过程中, 未考虑各项资料之间的出版年代差异, 也无法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 有些地区可能未包括进一步调查所发现的新分布物种。但是这些数据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 而且目前许多评估也仅以已知调查数据或公开数据资料为依据。对华北暖温带区域和东北温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评价时, 发现一些自然保护区在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上

13、的差异很大, 特别是内陆湿地与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区。因此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和排序时应考虑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自然地理景观之间的差异。由于以保护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中迁徙候鸟较多, 鸟类分布较集中, 其脊椎动物种数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且珍稀濒危脊椎动物种数也高于其他类型。东北温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普遍高于华北暖温带区域, 这可能与我国东北温带区域仍保留有大面积的天然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以及人类干扰程度较华北暖温带区域更弱等有关, 因此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比较应该在相同地理单元内进行。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对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但并不能直接决定野

14、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结果也与该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和保护物种等的构成有关。如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总数低于黑龙江镜泊湖和翠北湿地自然保护区, 但其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较多, 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高于这两个自然保护区。4 结论(1)本研究提出了从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角度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该方法主要选择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三项指标来量化评价物种的保护重要值, 再依据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种类来评价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等。(2)通过案例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 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均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及其各类群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差异, 确定保护优先序列, 能为自然保护区晋级和管理类型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并可以为保护成效评估提供参考。此外, 其研究结果也可以反映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而且保护森林、草原草甸和湿地等不同自然地理景观的自然保护区, 其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