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赏析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71789094 上传时间:2021-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征战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边塞征战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边塞征战诗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边塞征战诗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边塞征战诗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征战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征战诗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塞征战诗一、 概念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这类诗多以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为题材。代表诗人: 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 岑参 ,李贺,高适,李益,李白,卢纶,常建。二、常见意象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

2、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风)沙、白(长)云、冰川、雪山、大漠、黄河、秋月、孤城、边关;常用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战马 ;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塞外、雁门、漠北、玉关、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黄河;常见乐器是: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人物多是戍卒、将

3、帅、胡人; 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时光飞逝,漂泊)鸿雁(理想,追求,思乡怀归、思亲、音信,消息)鹧鸪(离愁别绪,思乡怀归)马(漂泊思乡,奔腾,追求)燕子(离别思念亲友、时光飞逝、羁旅情愁)雨(希望、生机、残酷的环境)秋、西风、秋风(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云(游子飘泊、自由自在)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故国之悲)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大漠(浩瀚无边)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海风、瀚海、楼兰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旌旗、鼓、干、戈, 号角、战车、辕门、烽

4、火楼兰、阴山、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 单于、吐谷浑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 关山月三、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

5、无法得到排解,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兵车行杜甫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燕歌行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

6、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四、边塞诗的语言特点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3、清新雅

7、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

8、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6、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 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白居易的新乐府诗。7、 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

9、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8、 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9、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10、。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10、 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孟浩然:语淡恬静 王维:恬淡生动王昌龄:雄健浑厚 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高岑:雄浑奇拔韦应物:清新典雅 贾岛:萧瑟悲愁李贺:奇诡雄浑 元稹:艳丽浅近白居易:

11、平白清新 刘禹锡:明朗隽永李商隐:清丽俊逸 杜牧:含蓄绰约李煜:伤感细腻 欧阳修:清丽明媚范仲淹:苍凉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苏轼:旷达豪迈 柳永:缠绵悱恻秦观:情真意切 李清照:婉约凄切杨万里:新鲜活泼 陆游:雄浑奔放辛弃疾:气势雄壮 姜夔:清妙秀远五、边塞诗常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最后两句即为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塑造人物抒情。仍以李白的塞下曲为例借写景抒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征人思乡的情感借景(如

12、雪之沙、如霜之月)得到了抒发。借议论抒情。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借议论表达了对朝廷所派将领昏聩无能的不满。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诗通过写骏马的神清骨峻,凌厉奔驰突出其雄健,又写其具有的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以及它的忠贞。是马而非马,作者这里正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这匹马,表达盛唐时期一种蓬勃向上、渴望建功立业、封侯千里的精神。,既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六、解题方法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

13、景。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它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大,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而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

14、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4、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