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信阳市第二次仿真模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16132 上传时间:2017-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信阳市第二次仿真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信阳市第二次仿真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信阳市第二次仿真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信阳市第二次仿真模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信阳市第二次仿真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信阳市第二次仿真模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潢川高中 2012 年上期高三第七次周考语 文 试 题命题人:李 超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 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 续性生成、 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 间开放性 对话、共 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 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互联 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 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 对应。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 间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

2、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 贯通文化。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 发端于欧洲。 这两种概念在本 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 文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 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 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 “贯通文化”来讲,最 为明显 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

3、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概略地说,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 义”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 ”和“外围”, 强调“中心”与 “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 别是美国的文化霸 权主义是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 “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 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互 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 组合起来,你 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

4、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 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在当今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 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 贯 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 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 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 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 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5、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 ,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作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 ,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6、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 ,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 。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

7、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 ,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8、。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 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履阕,与 观俱诣 太学, 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 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 吏,随府王 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 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 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 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 报

9、主,今 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囊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吏、会稽郡丞。革 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 闻 革应至,并 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连

10、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2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今何敬 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王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粱书列传第三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B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赍:携带。C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雅:一向。D傍无姬侍,家徒壁立 徒:仅仅。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江革性格刚强的一组是( ) (3 分) 称患脚不拜。 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执笔

11、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每至朝宴,恒有褒贬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

12、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l)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 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春日即事 吕本中病起多情白日 迟, 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8诗歌的首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尾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9诗歌

13、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春日景象?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李白行路难)(3)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述而)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九公 凡夫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 须,多得数也数不清。九公九岁的时候,被

14、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 之乎者也”十分烦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 难题难为他。一天在 讲曹植七 岁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 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 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盆泼也 瓢倒也一滴雨一个大豆也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 过气去。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 节语 文课,老师教学“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 导他。“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 人”,二人 为“从

15、”,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众”,是说很多人的意思多形象!多生动!”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个“人 ”字。老师有点生气。“这不是字!”“不是字?”九公面向大伙,手一 挥,如同一位 镇定自若的将 军。“这个字念一堆人!”从去年入冬以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 袭击,大片大片的庄稼开始枯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大伙开始忙着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匮乏,加之抗旱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效果不明显。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九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天,九公带领四个六七十岁 的老伙计来到河边求雨。九公说,河中心有个千年鳖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年轻时曾见过有人在 这里求雨,当天就 电闪雷 鸣,大雨倾盆。方圆几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看热闹。九公在河边支起一个供案,上面 摆着供品,然后点燃三柱香,双手捧着擎 过头顶,对着上天三叩九拜,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