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154472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2007级高三月考试题(历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漳浦一中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 分校 历史)试卷命题:胡永明 (满 分:100 分,考 试时间:120 分钟)第 I卷(选择题,共 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40 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60分)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据此回答 13 题:1在汉语中, “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3 论语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

2、:( )A “苛政猛于虎 ”的思想 B “仁者爱人”的思想C “政在得民 ”的思想 D “为仁由已”的思想4能够体现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的作品是:( ) 兵马俑 史记 长城 四羊方尊A B C D一个时代的潮流,往往表现在一种制度的出 现。 谁能创新制度,谁就能站在潮流的前列。据此回答 58 题。5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相比,其巨大的进步主要是:( )A扩大了疆域 B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C限制了大臣的权力 D促进了民族融合6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州郡县制7明初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调整。其中,相当于元朝的行中书省这

3、一级地方行政机 构称:( )A提刑按察使司 B都指挥使司 C承宣布政使司 D都督府8清朝实行的下列哪项措施,改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建立八旗制度 推行改土归流 设置理藩院 建立宣政院9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水一度很清澈,其主要的原因是:( )统治者大规模治理黄河 B统治者倡导植树造林,重视环保C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D北方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大10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代 B “相”的设置开创于汉朝。 C “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4、D “围魏救赵 ”的象棋战术源于三国史文字记录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是 历史演进的阶梯和传承文明的火炬。据此回答 1113 题。1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 B楷书 C金文 D小篆12下列哪项不属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所为:( )A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B仿照唐朝官制,设置各级官府C亲自创制吐蕃文字 D迎娶文成公主入藏13契丹仿照汉字偏旁创造了契丹文字,西夏人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其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A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B有利于巩固少数民族政权C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大大缓和了紧张的民族关系14中央电视台热播大型历史题材剧贞观长歌 ,其剧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唐太宗

5、的历史功绩,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下列剧情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创新人才选拔制度,重用狄仁杰 B民族政策开明,册封怀仁可汗C革新政治制度,明确三省职权 D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 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下列描述某人于公元 7 世纪末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你认为哪件是不可能的:A皇帝亲自主持了他参加的一场考试 ( ) B诗赋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C有些考生因出身庶族,被考官拒之门外D一些考生应付考

6、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17天福茶博院里有两副“眼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 ;“春泥身稻暖,夜火焙茶香”诗作书法,反映古人饮茶风气盛行,依据历史知识推测该诗句的作者可能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18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哪一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A在各州设通判 B在各路设转运使 C派文官任知州 D实行更戍法19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北宋末年以后,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 )A经济发展状况 B对外交往状况 C民族关系状况 D文化发展状况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战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也很值得借鉴。据此

7、回答 2022 题。20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重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迁离此区域是在:( )东汉末年至三国战乱时期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结束时唐朝灭亡后的分裂战乱时期 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都时21江南的开发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地区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西汉时期西域作物的引进 隋朝开凿大运河宋朝时北方作物向南方传播 靖康之变宋室南迁22清朝“康乾盛世”时,对于山区、海滩、北方边疆地区土地进一步开垦,使当时全国耕地数额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原料是我国

8、农耕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体现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的过程是我国封建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此回答 2325 题。23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控制蒙古高原的先后顺序是:( )突厥 回纥 契丹 匈奴A B C D2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府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C瀚海都督府辖区 D忽汗州都督府辖区25由回纥改名回鹘的古代边疆民族,是下列哪些民族的祖先:( )彝族 维吾尔族 白族 裕固族A B C D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使中国和世界 获得了双赢的效果,据此回答第 2627 题。26唐朝哪个手工行

9、业中融入的外来风格表现突出:( )A丝织业 造船业 制瓷业 冶铁业27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B到过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C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为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本积累与内地联系的不断加强是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据此回答 2830 题。28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生产和医药方面的书籍,推动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后来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医学名著是:( )A 唐本草 B 四部医典 C 四库全书 D 千金方29元、清两代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A理藩院 达赖喇嘛 B乌斯藏都司 办

10、事大臣 C宣政院 办事大臣 D奴儿干都司 喇萨将军 30清朝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B团结了宗教人士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部的种图谋31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大臣会议 议政大臣会议 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 内阁 内阁 宰相 军机处 内阁 军机处 南书房A B C D32我国古代有利于农业商品化的赋税制度是:( )A初税亩 B两税法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33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11、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苏州丝织业“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34下列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粮,民间渐次推广”一语的是:(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35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西方近代的到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36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是:( )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 B

12、接受外来思想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巨大变化。据此回答 3740 题。37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位于:( )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 B珠江口沿岸地区C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38外国商品大规模向长江腹地倾销,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北京条约39下列人物中,最早提出“设投票箱、公众选举官吏”的是:( )A姚莹 B洪仁玕 C郑观应 D梁启超40右图所示的蒸汽机示意图出现在下列的哪著作之中:( )A 天工开物B 海国图志C 天朝田亩制度D 各国律例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40分)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