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1503560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年王勃教学设计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会10 个生字,认识5 个二类字和2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直面王勃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2、询问:你知道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吗? 生交流:王勃(相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多音字“少(sh o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

2、走进这位少年英才,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思考一下: 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 )的王勃。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课文主要讲王勃应邀参加宴会,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后来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过渡: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吗?写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学生浏览后交流:第2 4 自然段。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1、请大家把心放到

3、课文中,跟随王勃一起走进滕王阁,走入那场宴会。自由读第2 4 自然段,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交流并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1 )从“谁也不敢答应”看出什么?(2 )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3 )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极其慌张,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2、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的王勃在干什么呢?(1 )指读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学看课件。(2 )交流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3 )指导读这句话,从“凝望”

4、、“边看边想”中感受到什么?王勃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欣赏画面。从王勃“突然回转身来”你好像感受到什么?相机理解“胸有成竹”。补充资料: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

5、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你觉得王勃怎样?交流(出示成语: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文思如泉 笔下生花(4 )指导朗读:景美人更棒3、王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又是怎样写滕王阁序的呢?(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想象王勃是如何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交流指导读好这个情境。过渡:王勃在事先毫无准备,在极短时间之内写的滕王阁序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他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体会诗意,欣赏秋景

6、:(1 )多媒体播放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边读边欣赏秋景,边看边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3 )对比着读诗、文,体会意境。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浮想联翩,诗情大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名文滕王阁序。都督听人读到(引读诗句)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引读)请你也学着都督的样子来称赞王勃,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参加宴会的宾客,你们有什么想对王勃说的?交流有感情地齐读第4 自然段。四、拓展延伸,敬仰王勃王勃这位少年诗人还写了很多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一首,出

7、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配乐诵读)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1、背诵课文3 、4 自然段2、“自古英雄出少年”,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六、板书设计:胸有成竹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二)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作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

8、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出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14岁的王勃受阎都督之邀,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板书课题:9、少年王

9、勃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3、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4、检查自读情况:A、用各种方式读一读: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文章野鸭披着灿烂读藤王阁序才气秋景庆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传诵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C、再次默读全文。三、紧扣才气顺学而导1、通过初读,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2、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奇才

10、?为什么称他是奇才?3、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一)诗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二)文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2、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自由读句

11、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指读。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情景,再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句子。(放眼望去,蓝的天,蓝的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了。)(我感受到了,在你的心中澎湃着一股激情,你真想亲眼见一见这美景,是吧!请你再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地欣赏一下。)还有不同的读法吗?(烟波浩淼,一碧千里,多么美的景色,怎么看也看不够。轻轻地读,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间,细细地去回味。)这么美的景色,想看吗?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一下。(放课件)这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与你刚才想象的一样吗?带着新的感受,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师生共读。3、少年王勃用凝练的字词、奇妙的想象将这赣江美

12、景浓缩成了一句千古传诵的名诗。出示【齐读】4、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5、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什么叫拍案叫绝?(动作演示)谁来当一回都督,夸一夸王勃。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四、小结本课设置悬念今天是诗文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通过诗文初步领略到了少年王勃的丰采,我也通过诗再一次感受了教学的快乐。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读。五、拓展延伸敬仰王勃1、搜集并背诵王勃的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2、读有关王勃的故事。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