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

上传人:1037857****qq.com 文档编号:171467688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 页数:21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A卷)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年度财政盈余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1847年,财政为380万两,到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这一数字达到760万两。这些数据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同时又面对日本的威胁下,清廷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加速发展国力,反倒一心放在上,只想往国库多存钱。 A.结余 节流 B.节余 截流 C.节余 节流 D.结余 截流 2.逻辑作为人类探求知识、追求理性的工具,其研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是以推理有效性为核心研

2、究内容的逻辑,其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演绎的逻辑,还有各种非演绎的逻辑,如归纳逻辑、类比逻辑等,围绕推理研究,逻辑还研究与推理有关的概念、判断、论证以及基本的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等等。 A.不但,而且,甚至 B.即使,不仅,并且 C.如果,那么,也是 D.既然 所以 然而 3.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则威之以法限之以爵,采取的是有所为。为与不为,都深得人心,实现大治。原因就在于:秦朝苛政,百姓苦不堪言,不为而治,顺应人民的意愿;而蜀中刘璋长期暗弱,豪强专权自恣,必须严刑峻法。 A.异曲同工 度德量力 B.殊途同归 审时度势 C.背道而驰 实事求是

3、D.见仁见智 量力而行 4.打动我们的,除了信中流淌的那些而充满情怀的表达,还有写信这种方式。说它,是因它在社交媒介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迅捷的时代显得格外传统。说它,是因它需要坐下来细细体味、静静琢磨,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走近人的心灵深处去对话交流。 A.真实 老旧 死板 B.真诚 老旧 死板 C.真实 古老 笨拙 D.真诚 古老 笨拙 5.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把兴仁除害的期盼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 这届领导班子成员年轻有为,会想能干,村民们厚望,盼着自己选出的领头人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尽快结束多年来吃粮靠国家、用钱靠贷款的窘迫历史。 进入新世纪的这一

4、年,我不断审视自己,从头认识生活,重新估量生活每天了我什么。 A.寄于,寄予,赋予 B.寄于,寄予,给予 C.寄予,寄于,给予 D.寄予,寄于,赋予 6.将下面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当幼虫将要羽化时,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地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开始蜕皮羽化。 因此,夜晚便成了蝉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段。 成功的蜕变对蝉儿来说非常重要,一旦蝉在蜕变的过程中受到骚扰,翅膀就不能正常地发育生长,会导致它一生都不能飞起来。 为了避免在蜕变的时候受到干扰,蝉喜欢在夜晚爬上树枝进行蜕变。 夜幕降临,人们准备入睡的时候,蝉儿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A. B. C. D.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A

5、.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他竞争对手将占据美国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 B.新疆地广人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C.八十挂零的耄耋老翁,还能在网球场上跑动,还能跳起拦网,这多少还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点赞的! D.有一晚风大雨大,早上出门只见地下厚厚一层落叶被晨光照得一片金黄,抬头看树上的叶子也是一片金黄,宛如一幅巨大的立体油画。 8.下列说法中,含义和其他几项不一致的是。 A.了解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 B.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C.实践,是个伟大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

6、欺欺人。 D.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9.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人成功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能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人能否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有效控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对情绪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要能够敏锐地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反应。一个人情绪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管理。人控制自己情绪的水平决定了他发挥自己智力能力的效度。 A. B. C. D.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这社会,人际关系越

7、来越复杂,谁知道自己哪天要求到谁呢? B.有人说水儿去南方打工了,也有人说她出国了,谁知道呢?总之,我心里真的对她很怀念。 C.那么,谁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他笑着问,然后一屁股坐在前排中间的一个课桌上,自嘲地说:一个政客,是不是? D.他已经一个月不见踪影了,对此司空见惯的老婆说:谁知道又跑哪儿疯去了?我才不想管呢! 11.乾隆帝曾颁布谕旨,专论书生气: 朕阅奏章,每有书生不能胜任及书气未除等语。夫读书所以致用,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备载于书。人不知书,则生心害政,有不可救药者。若州县官果足以当书生二字,行宽和惠爱之政,任一邑,则一邑受其福;莅一郡,则一郡蒙其休。朕惟恐人不足当书生之称,

8、安得以书生相戒乎!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王公大臣为朕所倚任,朝夕左右者亦皆书生也。若指迂谬疏庸者为书生,以相诟病,正伊不知书所致,而书岂任其咎哉! 这一段谕旨,乾隆帝意在。 A.说明读书明理对行政、处事的意义 B.说明不读书的危害 C.指出以书生气相诟病者,正在其不知书 D.希望官员能知书爱民 12.建于1756年的智珠寺,在中轴线上分布着三座建筑,旁边还有一些零散建筑。寺院在历史上经历过火烧和烟熏,这些痕迹在修复中都被完整保留。郭黛姮说:文物不仅是具体的房子,还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包括它曾经受到过的破坏和灾难。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认识文化遗产,你就不会把它涂得面目一新。

9、 这一文段意在说明。 A.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B.智珠寺建筑的修复 C.火烧和烟熏的痕迹要完整保留 D.要真实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 13.近年来,新崛起的中西部城市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都加入到新一线城市的争夺中。在信息鸿沟被逐渐抹平,高铁也拉近了城市间距离时,准一线和二线城市看到了换道超车的机会,而人才是其间的关键。从武汉2017年初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到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等,都足见揽人心切。眼下。中国城市间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人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布呈现出马太效应,一旦错失,未来10年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而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如今到达了一个拐点-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10、老龄化问题严重,已在向高质最发展转变,粗放式的发展已难以为继。这样,人才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抢人才大战实质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内驱力所致。因此,。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将重新塑造中国未来的经济版图 B.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引擎 C.要抓紧实施人才计划 D.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源更加重要 14.不辞辛苦培训、不惜人力陪读、不惜成本择校教育的焦虑为何愈演愈烈?利用家长从众、攀比的心理,培训机构的洗脑阵地已经前移到了手机里。在某小学入学群,刚开始大家交流孩子和家长信息,相谈甚欢。随着人数增多,广告出现了-暑期游学团、游冰训练班、理财平台等等,而最多的还是各种培训班的

11、推荐,散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相比各种培训、竞赛、考证给家长带来的焦虑,不少人宁愿恢复一考(即小升初考试)定成败。采访发现,城市的商业中心正在变身超级学校,每到周末、假期,就有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频繁进出。 如对这一文段进行内容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 A.家长的教育焦虑 B.教育的焦虑为何愈演愈烈 C.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参加各种教育培训 D.培训机构助推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15.为了抵抗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失控,我们需要在本世纪中叶到来之前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这意味着必须早日放弃肮脏的化石燃料。核裂变技术昂贵且饱受争议,核聚变技术则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可再生能源在过去1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2、,但尚且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的电力需求。到2050年,我们真的可以完全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吗?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C.化石燃料不是清洁能源 D.核技术是人类的终极梦想 16.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曾经在1999年的时候拿出7500万美元做公益,但事后却花了1亿美元宣传这件事。对于公司来说,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广告而已。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问题在于,以广告为目的的慈善要的是出名,捐款的实际效益是没人关心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捐赠经常会适得其反,给社会带来伤害。 上文第三句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在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造成转折,反驳前文的观点 B.提出假设,引出全新的问题 C.主动让步,提出反方观点后再进行解释和反驳 D.层层递进,帮助强化前文观点 17.我们都有过不由自主的时刻,就好像有一种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力量,违背我们的意志,支配我们做下平时不会做的事,说出平时不会说的话。人越年轻,不由自主的时候就有可能越多,而会使我们陷入不由自主境地的导火索,往往都是由过往事件引发的情绪。它们的逻辑关系是:过往某个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人们在意识层面可能会遗忘这个事件本身,但是这个事件引发的情绪却会被永远铭记,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