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1466247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4.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6.1透镜名师教案26.2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66.3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96.4眼睛和眼镜 教案15第一节 力21第二节 力的测量25第三节 重力29第四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35第五节 二力平衡38第六节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42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488.1压强518.2液体内部的压强568.3 连通器668.4大气压强698.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768.6 物体的浮沉条件838.7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89第一节 杠杆94第二节 滑轮99第三节 功1031 功教学设计103第四节 功率107第五节 探究实用机械是否省功111第一节透镜课题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透 镜

2、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用放大镜将在大屏上的“透镜”二字放大,并出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入课题,采用实验进行探究,逐步深入,使学生真正懂得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体会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核心素养通过观察透镜的形状,形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物理概念,通过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总结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培养由实际现象到理论体系建设的思维;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1、知道知道透镜及其分

3、类。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4、会画透镜的光路图。过程与 方法1、知道知道透镜及其分类。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4、会画透镜的光路图。情 感态 度与 价值观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难点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引导法、练习法等课前教 学准备投影设备,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平行光

4、源、白纸、刻度尺、纸巾等。准备资源ppt 课件、水透镜视频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经常使用的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比较熟悉,但大多数并不知道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透镜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课前教师布置透镜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课前导入大屏上设置的字太小了用放大镜将观察明确目标在大屏上的思考“透镜”二字放大,并出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出示学习目标

5、用,明确学习目 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任务 1. 透过纸巾用手感受桌面上的两种透镜,凸透镜:边缘 , 中央 。凹透镜:边缘 ,中央 。任务 2.用两种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区别。板书课题师生总结透镜的分类1. 用手感受桌面上的两种透镜2. 用两种透 镜观察近处的物体和凸面镜和(一)透镜的概念:表面是球面的凹面镜对比观察、对比一部分的透明物体。(二)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 通过光心的光,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三) 透镜对光的作用(四)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三条特殊光路得出透镜的概念给导学单上 的透镜分类讲解各种透镜的制作方法观察、记忆探究

6、:通过光讲解主光轴心的光,光的和光心的概传播方向不 念改变!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并展示小结:凸透镜对光具有会探究:焦点、聚作用,凹透焦距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书上记录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总结三条特殊光路当堂训练将两种透镜 “分解”,将透镜转化练习、展示巩固提高为“三棱镜”分析。拓展延伸1. 水透镜的制作和实验2. 查找“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出示光透过三棱镜时的光路 小结:回忆画出它的折射光线观察光路知识升华光路向“厚”折描述学到的 知识和方法课堂反馈观察、记下 课外探究作业教学反思1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关系探究实

7、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本节课的关键是两种透镜的区别、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的相关概念以及特殊光路,采用了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2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初中学生感性大于理性,对知识的感知通过平行光源穿过透镜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真切的感受到不同透镜对光的作用,激发起了学生对透镜的兴趣。课堂检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间仪器材料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

8、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2.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2)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问题的提出1.凸透镜可以成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

9、和讲台上的大屏幕后,接着问:“凸透镜为什么会成不同特点的像?成不同特点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回答现象并总结:凸透镜可以成像提练学生猜想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节探究活动 在此给学生介绍物距(u)、像距(v)的意义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制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A.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制定计划教学过程B.让发光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C.量出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D.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合作“你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想?” 部

10、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并说明原因 强调为什么要共轴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分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学生讨论得到的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倒立,光屏可接到,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是实像提问;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多远处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了?如果把光屏取下,从光屏这一侧观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结论: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这个像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正立、放大光屏得得不到,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的学生小组讨论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

11、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究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学生设计实验中要用到的表格 2.粗测凸透镜的焦距(1)平行光会聚法(2)远物成像法3.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并注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学生探究实验过程:将蜡烛火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观察成像特点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研究:(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5)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6) 在以上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

12、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或右侧偏斜,找出物和像的左右上下关系(7) 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强调和加深“实像与虚像”的意义: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接收,也能用眼睛看,是实像而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人眼逆着光线看去,能看到成的是正立的像它是光的反相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与平面镜成虚像类似3归纳总结将各小组学生实验中填完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对表格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最后投影出正确的结果见下表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4.归纳总结凸

13、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焦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的情况正立、倒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f=u2f2f vf倒立缩小实像U=2fv=2f倒立等大实像2f ufv2f倒立放大实像uf/正立放大虚像U=f不成像进一步总结得到:一倍焦距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I 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且倒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正立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 I 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课堂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如何得出的?从哪几个角度入手进行研究的?有什么共同的规律?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课题生活中的透镜核心素养通过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