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精品收藏)

上传人:廉江****3 文档编号:171462895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精品收藏)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风(精品收藏)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风(精品收藏)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风(精品收藏)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风(精品收藏)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精品收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精品收藏)(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谢您的阅览,中风,2020-12-09,中风,2,一、定义,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概 述,1、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 2、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表现。 3、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称之为“卒中,2020-12-09,中风,3,2020-12-09,中风,4,口角歪斜,2020-12-09,中风,5,二、文献摘要,1、病名及分类 2、病因病机 3、治疗,概 述,中风的理论源于内经,成形于 金贵要略,发展于金元,成熟于明清,2020-12-09,中风,6,三、范围

2、,概 述,急性 脑血管病,缺 血 类,出 血 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原发性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2020-12-09,中风,7,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缺血性中风 (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2020-12-09,中风,8,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中风,2020-12-09,中风,9,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1内伤积损 2劳欲过度 3饮食不节 4.情志所伤 5.气虚邪中,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侵; 痰湿素盛,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烦劳过度、房事不节,肥甘厚味、辛香炙煿、饮酒过度,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张

3、素体阳盛,2020-12-09,中风,10,二、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 病机关键: 病性及转归,病因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风,痰,火,瘀,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衰 少;标实为风、火、痰、气、瘀,虚,阴虚血虚,肝火心火,风痰湿痰,肝风外风,血瘀,气逆气滞,气,2020-12-09,中风,11,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中风,2020-12-09,中风,12,一、诊断依据,诊查要点,1)特定的临床表现: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4、(2)起病形式:多急性起病,骤然而至,病情复杂。 (3)诱发因素:五志过极、烦劳过度、跌仆努力。 (4)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 (5)先兆症: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2020-12-09,中风,13,二、病证鉴别,中风与口僻 中风与厥证、痫证 中风与痉证、痿证,诊查要点,2020-12-09,中风,14,三、 相关检查,1、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等; 2、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2、颅脑CT、MRI、头颈血管检查(TCD、MRA或DSA,诊查要点,2020-12-09,中风,15,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中风,2020-12-09,中风,16,一、

5、辨证要点,辨证论治,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肢体不用。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痪,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2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1辨 中经络中脏腑,意识是否清楚,是虚证还是实证,2020-12-09,中风,17,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则舌体倦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 4辨病期:分三期 急

6、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 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2020-12-09,中风,18,二、 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2020-12-09,中风,19,三、 证治分类,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2风阳上扰证 2阴虚风动证 (二)中脏腑 1闭证 : a痰热腑实证 b痰火瘀闭证 c痰浊瘀闭证 2脱证:阴竭阳亡证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7、 2、气虚络瘀证 3、肝肾亏虚证,辨证论治,2020-12-09,中风,20,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中风,2020-12-09,中风,21,预防: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 调护: 既病之后, 应加强护理。遇中脏腑昏迷时, 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面色、呼吸、汗出等变化, 以防向闭脱转化。加强口腔护理, 及时清除痰涎, 喂服或鼻饲中药时应少量多次频服。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 进行各种功能锻炼, 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 按摩等。偏瘫严重者, 防止患肢受压而发生变形。语

8、言不利者, 宜加强语言训练。长期卧床者, 保护局部皮肤, 防止发生褥疮,预防调护,2020-12-09,中风,22,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中风,2020-12-09,中风,23,定义 : 病因 : 病机 : 病变脏腑 : 治则,结语,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

9、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2020-12-09,中风,24,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中风,2020-12-09,中风,25,1. 结合辨病, 掌握其预后。 脑出血急性期 , 绝大多数表现为中脏的风阳痰火闭证, 或 中腑之腑实瘀热证, 有的可表现为脱象。 中经络的重证, 多为脑梗塞、脑血管痉挛,如见风阳痰火证 , 虽然神志清楚, 仍应防其病情恶化 , 临证时须严密观察,临证备要,2020-12-09,中风,26,2. 正确使用通下之法。 中腑因瘀热内阻, 腑气不通,

10、 邪热上扰, 神机失用, 应及时使用通腑泄热之法, 有助于邪从下泄。 中脏阳闭证, 风阳痰火炽盛, 内闭神机, 有时因邪热搏结, 亦可出现腹满 , 便秘, 小溲不通, 苔黄腻, 脉弦实有力, 亦应配人通下之法 , 使大便畅 通, 痰热下泄, 则神识可清, 危象可解。 但正虚明显, 元气欲脱者忌用,2020-12-09,中风,27,3. 出血性中风可配凉血化瘀法。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参照血证有关内容。其出血的机理多有瘀热搏结, 络伤血溢, 临床有时可见面唇青紫 , 舌络或紫黯, 可配合凉血化瘀止血法, 以犀角地黄汤为基础方治疗, 以行瘀热, 有助止血, 但应注意活血而不破血、动 血,破

11、血逐瘀,泄热醒神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课题,199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12-09,中风,28,4. 中风后遗症口眼喎斜的治法。 中风后遗, 口眼喎斜多由风痰阻于络道所致, 治宜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通络;僵蚕、全蝎熄风、化痰、镇痉。本方用散剂吞服较汤剂为佳。口眼润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熄风;山萸肉、枸杞子补肾益精;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当归、鸡血藤养血和络,2020-12-09,中风,29,谢谢大家,2020-12-09,中风,30,1、病名及分类,内经中没有中风的病名,但有关中

12、风的论述较详。在病名方面,依据症状表现和发病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在卒中昏迷期间称为仆击,大厥、薄厥;半身不遂者则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风痱等病名。 金贵要略首创“中风”之名,并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四证。 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 明代医家李中梓将中风中脏腑明确分为闭,脱二证,概 述 文献摘要,2020-12-09,中风,31,2、病因病机,内经在病因方面,认识到感受外邪,烦劳暴怒可以诱发本病; 东汉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是本病发生的主因 ; 在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

13、是中风病因学说的一大转折; 明代张景岳认为本病与外风无关,而倡导“非风”之说,并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清代叶天士始明确以“内风”立论; 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 ; 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等总结前人经验,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概 述 文献摘要,2020-12-09,中风,32,3、治疗,东汉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是本病发生的主因,在治疗上,主要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法,千金方小续命汤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秦艽汤,均为代表方。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并提出滋液熄风,补阴潜阳,以及开闭、固脱等法。 王清任指出

14、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概 述 文献摘要,2020-12-09,中风,33,病因(以示意图讲解,内伤积损,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水不制火,阳亢风动,劳欲过度,损伤肾阴,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热极生风 聚湿生痰 痰湿生热,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肝气不舒 气郁化火 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长期烦劳紧张 阴精暗耗 肝肾阴虚,气虚邪中,风邪痹阻经络 痰浊闭阻经络,脉络空虚,气血上逆、蒙蔽神窍,风火痰湿 窜犯络脉,将息失宜,素体心肝火旺,素体阴亏或年老,2020-12-09,中风,34,病性及转归,病因病机,中经络,中风,中脏腑,闭证,脱证,阴闭,阳

15、闭,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2周或1月后,阴阳回复,神志变化,半年以后,阴阳离决,死亡,好转,2020-12-09,中风,35,中风与口僻鉴别,诊查要点,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附示意图,2020-12-09,中风,36,A:中风:口舌歪斜(中枢性面瘫) B:口僻: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附:面神经支配图,鉴别示意图,2020-12-09,中风,37,面神经支配图,

16、2020-12-09,中风,38,中风与厥证、痫证的鉴别,诊查要点,共同症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厥证,口吐涎沫,两目上视, 四肢抽搐,异常叫声,多,2020-12-09,中风,39,中风与痉证、痿证鉴别,诊查要点,中风与痉病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多出现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 中风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2020-12-09,中风,40,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主症: 舌脉: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药及加减,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辨证论治,2020-12-09,中风,41,中经络 风阳上扰证,主症: 舌脉: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药及加减,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