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学高中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人音版)昆曲课有感少儿戏剧表演教材新编精选

上传人:1828****612 文档编号:171381418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教学高中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人音版)昆曲课有感少儿戏剧表演教材新编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教学高中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人音版)昆曲课有感少儿戏剧表演教材新编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教学高中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人音版)昆曲课有感少儿戏剧表演教材新编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教学高中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人音版)昆曲课有感少儿戏剧表演教材新编精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教学高中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人音版)昆曲课有感 少儿戏剧表演教材时间:20XX年X月X日教学高中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人音版)昆曲课有感 少儿戏剧表演教材 时间:2021-07-21 03:44:20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自新课标实施后,戏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学、初中开设了戏曲课。笔者是一名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近几年也围绕高中音乐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尝试上了“走近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越剧艺术的魅力”“学唱尺调腔”等戏曲课,对戏曲教学的方法、路径和技巧进行了一些摸索。实践中感悟到:高中戏曲

2、教学确有其独特性,相对来说,教学难度要远超过其他内容。一是由于新纳入高中课程,高中戏曲教学尚缺少传统和规范,缺乏支撑体系,初始时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如何操作。二是从授者角度来说,为上好课,最好也要喜欢戏曲至少会唱一些戏曲,但事实上据笔者了解,具备这一条件的教师比例还很小;不会唱,既让许多老师缺少了兴趣、缺乏了底气,也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三是从学生角度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戏曲很陌生,心理距离较大,这无疑会影响老师的信心和教学的效果。 应该说,解决这些难点是高中戏曲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依据笔者近年成功执教的“走近昆曲”一课,谈谈对高中昆曲教学的粗浅体会,以抛砖引玉,求教大方。 一 高度重视,充分准备

3、 只有思想重视,才能下定决心。戏曲教学既然是新课标的要求,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上好戏曲课就是音乐教师的责任;能为戏曲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一点贡献,是时代对我们的眷顾,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相信,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觉,是上好戏曲课的动力之源、恒心之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让我有了坚持的信心和恒心。 如果说思想重视是上好戏曲课的前提,那么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就是其基础。 我的第一节戏曲课是“走近昆曲”。在此之前,我对昆曲也不甚了解,也未学过昆曲,对上此课实无把握。为此,我从最基本的做起,钻研昆曲知识和昆曲发展史,读了几本专著以及大量研究论文;同时在网上反复欣赏昆曲名作,像牡丹

4、亭等。在此基础上,将不理解和一知半解的问题一一列出,上门向当地研究戏曲、昆曲的前辈请教,逐步解开心中的疑惑。随后,我开始在网上学唱昆曲,学发音、学唱腔、学身段,有一点点进步后,再向真人求教。经过这一流程,我不但了解、学唱了昆曲,还培养了我对昆曲的感情。我开始喜爱昆曲、迷恋昆曲并能够体悟昆曲的魅力了,这平添了我上昆曲课的自豪感和上好昆曲课的自信心。 “功夫在诗外”“功到自然成”,对上好这一课,我有了底气。 二 把握关键,精心设计 尽管作为授者已具备了开课的条件,但具体如何上好这一课,取得期望中的效果,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1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和进程。作为引领学生“

5、亲近昆曲”的第一课,确定一个恰切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总体教学目标应定位为激起学生对昆曲的好奇和兴趣,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初步认识昆曲、欣赏昆曲、体验昆曲。 为此,在“走近昆曲”一课中,我设定的情感思想目标为:拉近学生与昆曲的心理距离(“拉近距离”因此成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关键词)。知识技能目标为: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昆曲的历史地位、人文内涵及艺术价值;了解昆曲语言语音特征,学习昆曲韵白;学唱牡丹亭(皂罗袍)片段,引导学生体味昆曲之美。尽管这样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有点多、难度有点大,操作起来颇为不易,但我感到,对于第一堂昆曲课来说,这三个方面对学生了解昆曲都有所帮助,缺了哪个方面都会不完整

6、,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我就接受了这个挑战。 2精选素材 “走近昆曲”一课的素材主要来自牡丹亭。昆曲牡丹亭是明朝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昆曲牡丹亭不仅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无与伦比,更辉耀在世界艺术之林,让后人赞赏不已,它的问世,标志着昆曲艺术进入鼎盛时期。笔者设定的选材原则是经典、有趣、学生相对熟悉。经典,就是能充分体现昆曲的特点、展现其艺术魅力,这样才有说服力;有趣、学生相对熟悉,才能吸引学生尽快进入情绪。我把“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和“春香闹学”分别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如“春香闹学”中,随着两声拍板、一句“啊,女学生,

7、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否?”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昆腔韵白缭绕课堂,学生当即被这几分熟悉、几分陌生的场景所吸引。陌生的是:舞台上的道具、摆设、人物对话的方式、昆曲的语言语音、节奏腔调等;熟悉的是:教室、老师、学生、书本、诗词。春香背诵“关关雎鸠”时一连串生动、幽默的表演,逐步把学生带入戏中;当先生吩咐春香“回去重读”,而春香认为“这样熟,还要读,读个什么吤?”继而打断先生讲课,问起雎鸠鸟“这鸟声是怎么叫的?”而先生反被其干扰至忘我学起“咕咕”的鸟叫声时,舞台下(视频内)笑声一片,教室里也笑声一片。在会心的笑声中,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形成共鸣。此时老师提问刚才的第一句念白,学生无拘无束地学着先生的腔调“

8、啊,女学生”模仿起来;老师不失时机地给予指正,再渗入对昆曲语言语音“昆山中州韵”知识点的讲解,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完成,而且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学生观看发生在课堂里的情景,会有亲切感尽管是发生在古代他们也不会觉得很陌生;语言简单诙谐,表演生动精彩,不会给学生带来初次接触昆曲的“审美困难”;选择这段纯对白作为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更便于由浅入深地教和学。 3高效导入 引导学生尽快“入课”,是这一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只有让学生尽快进入昆曲学习的氛围,教与学才能积极互动,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走近昆曲”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难度大,尤其需要高效的导入,引导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素材

9、的反复斟酌和消化,我设计了一个简洁而厚重的方案,以期引起学生重视、引发学生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较好的基础。具体是这样的:从京剧切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昆曲、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如可从“同学们是否看过戏?”“是否听说过一些戏曲名称?”这样的简单互动开始上课,在以上两个话题的小讨论中,一般会出现一些像“越剧”“黄梅戏”“沪剧”等大家较熟悉的剧种名,也有可能会说到“昆曲”,而能够肯定的是不管何时何地,一定会有学生说到“京剧”,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京剧是什么”“国粹是什么”“京剧的祖师爷是谁”,甚或可以试问“京剧和昆曲有什么关系”等,至于具体问题如何选择,可视进展情况做灵活安排。而当京剧和昆

10、曲的比较一经展开,其实就意味着已翻开了本课新授的“第一页”。然后,教师围绕“京剧”与“昆曲”的历史地位、人文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作精要阐述,以强调京剧堪称现在的“国剧”,而昆曲则是三百年前的“国剧”“百戏之祖”“戏曲百花园里的一枝幽兰”,在世界首批十九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赫然位列榜首;其在三百年前所达到的“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普及、流行程度,可以说远超于今天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和今天人们对昆曲的了解、喜好有着天壤之别。接下来,教师对昆曲之所以是“百戏之祖”的两大理由(集大成、影响力)作简要说明;继而,借伟大人物的妙喻“一枝幽兰”来继续引证;最后,以“昆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已得到当今世界的公认,昆曲将在新世纪再度绽放异彩的盛况”作结。如此层层堆积、摆事实、讲道理,使课堂导入简洁而厚重,虽未“亲密接触”,却已在学生的心头播下了种子,让学生感受到昆曲的分量,留下深刻的印象。致自己的励志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