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战争:可能是没有赢家的较量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77KB
约4页
文档ID:17121415
网络战争:可能是没有赢家的较量_第1页
1/4

网络战争:可能是没有赢家的较量(文汇报 2010 年 9 月 21 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日前正式宣布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此举旨在提高美军应对先进电子设备的能力按照盖茨公开的相关备忘录,该司令部最晚将于 10 月进入工作阶段美军官员表示,此举标志着美军的战略转型,争夺“网络战主导权”已成为美国军事的一环逻辑炸弹 ”:让人不寒而粟今天,一张空前庞大的电脑网络已经把世界上绝大多数电脑都连接了起来,因特网的好处固然很多,但现在美国人更担心的是“美国的敌人”会不会躲在哪个角落里利用“逻辑炸弹”来关闭美国的供电系统呢?恐怖分子或黑客会不会通过篡改华尔街的网络交易系统的指令来制造美国金融系统的混乱呢?美国军方位高级军官为此忧心惊忡,他承认“只要一想到这一前景,我就吓得浑身哆嗦,要知道,这潜在的破坏力是绝对令人难以想象的” 这就是当前美国媒体在渲染的继陆、海、空和太空战争后的第五战争形态——网络战争今年 5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的数据基础设施系“国家战略资产” ,任命微软的前安全主管斯密特为他的“网络安全主管”,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宣布成立了新的“网络司令部” ,任命国防部国家安全局(NSA)局长亚历山大为“网络司令部”的“司令” 。

他的工作就是负责指挥美国“网络军队”的“全方位运作” ,任务一是保卫美国军方的网络系统,二是负责对其他国家的网络系统发动攻击,不过,时间和方式则是美国的“国家机密” 据报道,英国也已经成立了类似的“网络司令部” ,名称为“国家通讯总局” ,英语简称为 GCHQ此外,美国媒体报道,俄罗斯、以色列和朝鲜等国也正在组织准备应对“网络战争”的“网络军队” ,伊朗则声称自己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网络军队” 网络战争:威力不亚于一场核战争那么,网络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白宫前负责反恐和网络安全的官员克拉究在他的新著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景象:一旦网络战争全面爆发,军方的电子邮件系统将在 15 分钟内崩溃,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将相继爆炸,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将全面瘫痪,火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将大量出轨,金融系统的数据库要么是一片混乱,要么是大量的数据消失,美国东部的电网将全部瘫痪,太空中的卫星将脱轨失控,食品供应中断,货币短缺,整个社会将一片混乱美国一位前特工主管还认为,一场全面爆发的网络战争的威力完全不亚于一场核战争,他认为,网络战争“已经开始了” ,而美国“正在输掉这场战争” 不过,奥巴马的网络安全主管斯密特则反驳道, “此话说早了” ,现在还根本谈不上“网络战争已经开始”。

网络“双刃剑 ”:既是福音也是咒语不过,美国媒体指出,网络这玩意儿,无论对发明者还是使用者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福音”他是“咒语” 今天的炸弹都是由 GPS 导航的,无人驾驶飞机是遥控的,战斗机和战舰实际上成了庞大的数据处理中心,甚至普通的士兵现在从头到脚也早已“网络化”了,而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现在发现上述这些东西都连接在一个“不安全的网络中” ,对计算机的严重依赖的结果就是一旦发生“电子攻击”的话,所有的便利都将于瞬间化为灾难虽然说因特网能承受局部的损失,但是,连接全球的数据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是非常脆弱的,90%的因特网运行都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的,而串联这些光缆的交接处就是最脆弱的部分,比如说位于红海和菲律宾吕宋湾等地的光缆交接处就是最易受到攻击和破坏的部位,连接非洲大陆的海底光缆同时也可能是“网络犯罪分子活动的天堂”网络出现的本意是给人类的活动提供便利和安全,但如今全球联网的“副作用”是:全消失了——护照消失了,因为网络空间不需要护照;边境消失了,警察不能出境,但网络犯罪分子可以自由往返于任何国家;敌人消失了,因为现在的敌人不是有形的,而是在防火墙的背后;罪犯消失了,因为“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身份和活动地点全没了。

不但如此,还可以冒用他人的身份,轻而易举地进人他想进人的任何地方,把电子时代的信息财富、个人资料或情报资料等“一网打尽” 奥巴马总统承认,仅 2009年一年,美国因网络犯罪而造成的损失高达 1 万亿美元,网络犯罪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毒品交易间谍:从偷书到搬 “图书馆 ”犯罪分子的目标总是那些相对容易侵犯的“猎物” ,间谍也不例外据美国联邦调查局负责网络安全的高级主管斯蒂文透露,只要把犯罪分子的黑客技术和情报装置结合起来,加上“足够的时间、耐心和资金” ,就完全可以“对目标系统进行渗透” 如果说传统的间谍要冒极大的风险才能偷盗若干机密文件的情,那么,在网络上就完全不存在这一问题,传统间谍只能偷盗若干有价值的资料,而网络间谍则可以把整个图书馆搬走,如果你把书架再重新装满的话,他只要再点击一下手中的鼠标,把你的书库再次彻底清空美国著名智库CSIS 的研究人员路易斯称, “网络间谍是 1940 年原子弹泄密事件以来最大的情报灾难” 获取情报后的第二步措施也同传统的问谍大相径庭,传统的暴力渗透式的破坏已经“老掉牙”了,现在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通过网络对已经锁定的军事目标进行破坏,破坏手段就是修改数据,比如,你把导弹的参数改变后,弹道就成了“盲弹” ,用那些经常上网玩军事游戏的行家的话来说,就是把“蓝军和红军”对调一下,轻而易举, “一键”搞定。

据亚历山大透露,在2008 年,曾发生过对美国“军事绝密网络的严重人侵” ,之后,五角大楼和 NSA 就开始联手对付这一问题路易斯称,当时事件的冒标就是“中央司令部” ,据悉,花了一个星期才把“入侵者”赶走,这一事件究竟造成多大的损失谁也不知道,但美国军方高宫一想到在作战系统国居然有敌人潜伏就不寒而栗据悉,美国现在最担心的还是网络间谍或黑客对美国电网的袭击,一巳电网被袭,电力供应中断,那出不了几天,整个美国经济就会陷于空前的混乱一名美国高级将领称,如果有人想如法炮制在美国电网安置“逻辑炸弹”的话,其后果将“不亚于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历史回眸:苏联人吃了哑巴亏 1982 年 6 月,正值冷战高潮时,美国一颗预警卫星发现西伯利亚某地突然起人是苏联导弹爆炸?核试验?人们后来发现,这好像是一起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爆炸原因是控制天然气管道的电脑系统发生故障,而这一电脑控制系统是当时的苏联间谍从加拿大一家公司偷来的可苏联人不知道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已经篡改了该电脑里的软件指令,设定了让该电脑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运行后就自动失灵的程序,只要该程序一启动,天然气输送速度就突然加速,阀门失灵,产生的气压将超过管道接口处和焊接点的承载能力,最后导致管道爆炸,引发大火。

火势之大,连美国在太空中的卫星也看到了20 多年后的今天,据美国有关人士透露,这就是从电脑问世以来最早出现的在软件中植人的“逻辑炸弹” 2007 年,爱沙尼亚爆发了“第一次世界网络大战” ,一场空前的黑客袭击重创爱沙尼亚的全国网络系统,政府、媒体和银行系统的服务器几乎陷于全面的瘫痪据悉,这场网络战争爆发的诱因就是因为爱沙尼亚当局坚持把首都塔林市中心一尊两米高的苏军纪念碑“青铜战士”像迁往他处其后几个月,全球各地的评论家纷纷回顾这一事件,并探讨其意义,将此次事件称为“第一次网络大战” 2008 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冲突爆发,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格鲁吉亚的政府和媒体网站全部瘫痪,通讯爆满,从而使格鲁吉亚当局根本没有办法把国内的情况向外界通报事后,很多人认定这两起网络事件的“罪魁祸首”是克里姆林宫可是,调查发现却很奇怪,在俄罗斯发现的是黑客和犯罪集团的“僵尸网络” ,大多数发动攻击的电脑却是在西方国家里,这就使袭击者身份至今还是个谜这两起事件还引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对爱沙尼亚的网络攻击能不能算作武装攻击?爱沙尼亚如今是北约成员,那么,爱沙尼亚派遣人员帮助格鲁吉亚,是否会使爱沙尼亚卷人同俄罗斯的战争呢?北约会不会被拖入这样的战争中去呢?据悉,这些问题已经在北约内部引发了“战略考量”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