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1128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结”人教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结】人教必修 4 第 13 课张衡传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 1 段的“从容淡静”与第 2 段的 “不慕当世” ;第 1 段的“不好交接俗人”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 因以讽谏”与第 3 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 称为政理 ”。又如第 1 段的“通五经,贯六艺” “才高于世”与第 2 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著灵宪 、 算罔论 ,言甚详明” ,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

2、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 张衡传的原文全面地记叙了张衡在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的成就,选作课文时删节较多。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 原文比较多的篇幅收录了张衡的文学创作,节选时都略去了;“永和四年卒”之后还有:“著周官训诂 ,凡三十二篇。 ”综合介绍张衡的著作和学术上的成就,节选时也略去了,使第 5自然段突出了张衡政治上的表现。而原文中有一些政治经历,因关系较小,也略去了。在写到他的为人时,详写了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了“上书乞骸骨”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节选时又删去了原在第 4、5 自然段之间,不敢与阉党斗争以及明哲保身

3、等表现的文字。可见,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织的。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在重点写他的科学成就时,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地动仪时,除了具体记述机构、作用以显示其不平常的科学才能外,还生动描摹了地动仪的形状雕饰,使所写事物更为形象;对地动仪不仅写了它的“静态”,还写了它的“动态” ,不仅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一语概述了它的灵验,还用“地震陇西”这一典型事例证明它的神妙。由于剪裁恰当,详略适宜,使人对他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政治表现和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而对他首创的地动仪则印

4、象更为突出鲜明。3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 “不行” 、 “不就” 、“不应” 、 “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 4 段中仅用 140 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 、 “傍” 、 “外” 、 “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二、素材挖掘1张衡(公元 78139 年),中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东汉时期南阳郡西鄂县人(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夏村人) 。曾 任

5、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以“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不胜其喜”的态度求学治学 。他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以崇高的品德,光辉的业绩,杰出的成就,伟大的贡献而名垂青史,令世人景仰,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他就像 1900 年前升悬到华夏天空中的一颗灿烂明星,代表了一代的精华。学习和继承张衡的科研精神,对于激励肩负着科教兴国重任的广大干部、科技工作者,以及千千万万的青少年科技后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备大军,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作出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

6、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点说他知天文、晓地理;明术数,善制作;精文学,通政治;博才多艺,品德高洁。这与他终生刻苦,奋发努力密不可分。人赞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自述志“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自名心“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如此的治学态度,如此的做人品格,安能不成就他的通才,安能不成就他的博艺,安能不成就他的伟大;切记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成功的基础,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前提是你得要取,你得要用;你得具取的品质,你得具用的人格。我们不一定成为张衡这样的全才,但我们一定应有所建树;我们不一定“万祀千龄, 令 人景仰”;但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自

7、己,对得起家人。三、素材储备四愁诗来源:学科网 衡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来源:学科网 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来源: 学科网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鉴赏

8、:四愁诗是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写的,主要是效法屈原离骚,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抒写出自己明主不遇、壮志难酬的怀愁忧思。全诗以“美人”比喻贤明的君主和清明的朝政,代表作者的理想,以梁父艰、湘水深比喻谗奸小人阻隔了贤良通往明主的道路;以美人赠我“金错刀”、“琴琅玕”等,比喻自己时刻 不忘朝廷君主的恩德,以“ 我”欲报之“英琼瑶”、“双玉盘”等,比喻自己向朝廷奉献治国安邦的忠诚和韬略,以侧身西望“涕沾翰”、“涕沾襟”等,描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思。抒情委婉而又酣畅淋漓、真切动人。诗中还采用了诗经中惯用的重章叠咏的表现手法,反复咏叹,借以突出主题,加重抒情气氛,同时,此诗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每

9、章句首中间有个“兮”字,句式上还保留了骚体的一些痕迹,但毕竟它通篇是七言,况且辞采华茂,音情顿挫,作为七言诗初创时期的一篇杰作,对七言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发轫伐轲的重要作用。3 张衡小故事(1)“从容淡静”“不慕名利”。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

10、、不尚虚浮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5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张衡墓导游词张衡生在南阳,葬在南阳。张衡墓位于南阳市北 25公里的石桥镇,墓高 8 米,周长 79 米,周围有砖砌通道和八角形围墙,墓周苍松翠柏,遍植园内,绿茵遮地,墓园肃穆静宜。花墙正面为一月门,门前两侧竖有墓碑两通,一为明嘉靖年间所立,一为清光绪

11、年间所立。墓前有郭沫若的撰文石刻: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来源:Z。xx。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桥镇)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 年),卒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张衡天资聪明,敏而好学,博学多能,才华横溢,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科学泰斗。东汉的都城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人荟萃,学校如林,学术空气浓厚,文化教育空前繁荣。张衡为了开阔眼界,实地考察,于汉和帝永元六年(94 年)的阳春三月,来到了洛阳。这次他在洛阳居住了 6 年。其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游太学、访名师、求好友、虚心学习、刻

12、苦钻研方面。公元 100 年深秋,经好友推荐,23 岁的张衡离开京师洛阳,随鲍德去南阳郡任主簿。汉安帝永初五年(111 年),鲍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张衡学识渊博,便公车南阳征张衡到洛阳当了尚书台郎中,三年后升为尚侍郎,次年改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务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祀典等。这为张衡对天文历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担任太史令时,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但撰写了灵宪等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创制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等精巧的仪器,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安帝元初四年(117 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转动并能准确地

13、观察天象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东汉时期,地震时有发生。张衡从青年到中年这个时期就有 20 多次大 的 地震,其中一次就波及 42 个郡国,百姓死伤无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促使了他对地震进行研究,决心创制一个测知地震的仪器。汉顺帝阳嘉元年(132 年),54 岁的张衡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据英国李约瑟研究说,直到公元 1880 年,欧洲才制造出第一台地震仪,这已晚于张衡地动仪 1700 余年了。张衡发明地动仪在世界地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张衡被公认为是世界地震学的鼻祖。张衡又是一位气象学家,他发明了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候风仪。铜鸟衔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顶

14、端,风来则转向,便可知风向,这一发明,比欧洲的候风鸟早 1000 年,可谓世界之冠。张衡是一位学识渊博、富于创新的科学家。他还发明了指南车。他又发明了记里鼓车。车上放着一个鼓,鼓的两端各坐一个手持棒槌的木人,车轮转动 149 周,便为一里,木人出手击鼓报告。这些都是用机械原理制成的,在 1800 多年前能成功的制作出这样的机械,实在是一个创举。在数 学方面,张衡有专著算罔论,计算出圆周 率在 31415926 与 31415927 之间,比欧洲早 1300 年;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张衡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性格刚强,行政有方,经常受到宦官和方士的攻击。汉顺帝永和三年(136 年)

15、,他被排挤出了京师,调任河间相。永和三年(138 年),他深感事实不平,犹如霾雾迷瘴,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回天无力,报效无门,遂上书皇上,告老还乡。顺帝不但没有准奏,反而升迁为尚书,协助处理政务,皇帝速诏张衡回京都洛阳任职。他在回洛阳的路上,百感交集,为了不使浑天仪湮没后世,抓紧时间赶写浑天仪图注,此书对浑天仪作了详尽的说明。他第三次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到洛阳后,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也是他生前最后的一部大作。由于他极端劳累,回京师任职不到一年就病故了。死后就埋葬在故土南阳石桥镇。他的好友崔青特地赶到洛阳,含泪挥笔在碑文中写到:道德漫流,文章浮动,数术穷天地、制作造 化。对张

16、衡作了极高的评价。张衡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他不仅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张衡以作赋见长,主要有二京赋、南阳赋、归田赋等。其中二京赋从形式上模仿了班固的两都赋,但思想和艺术性都超过了前者。张衡在诗 歌创作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有四言诗怨篇,五言诗同声歌,七言四愁诗。其中四愁诗的价值最高,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了自己伤时伤世之情,对后来七言诗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此外,张衡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之一。张衡不愧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座。公元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曾先后发行了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纪念邮票。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上把他同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齐名并提。1970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 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 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