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1106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讲” 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讲】人教必修 4 第 5 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 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来源:、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 提高古典诗

2、词阅读鉴赏能力。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

3、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苏轼:(1037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 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

4、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故垒( 纶巾( 樯橹( 早生华发( 还酹(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一)、分析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

5、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什么用“人道是”三字?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

6、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来源:学科

7、网 ZXXK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 (二)、分析下阙 1、女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明确: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苏轼词中插入“小

8、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人物 周瑜 苏轼年龄 34 岁 47 岁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职务 东吴都督(24 岁) 团练副使最新海量高中、

9、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 34 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 ,也是“以甲托乙” ,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明确:“故国神游”承

10、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

11、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因此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六、探究: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

12、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七、课堂小结: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 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

13、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八、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词。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 进行阅读品味。九、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奇景写景 咏赤壁大江气势抒情英雄风采咏史 怀周瑜抒怀感慨定风波【教学目的】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

14、升学生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营造教学氛围。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词吗?对了, 就是苏轼。苏轼, 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到底是一

15、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 (板书: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 。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李定等人诬告将他以“谤讪新政” “毁谤君相”之罪弹劾入狱,被囚于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结果 20 多人受到牵连,坐牢 103 天,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