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1094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高频考点解读】一个主题: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两条线索: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个领域:科技、文学艺术、教育。 【热点题型】题型一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演变的历程例 1、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提分秘籍】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 18 世纪

2、的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地球村” ,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社会生活。题型二 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发展演变历程例 2、 “它站起来反对 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3、()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C 母亲 D 老人与海 【提分秘籍】19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现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题型三 科技创新 近现代中外科技发展蕴含的主流思想例 3、在 1543 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 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 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

4、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提分秘籍】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题型四 “科教兴国”战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例 4、1977 年 10 月 21 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

5、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提分秘籍】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科教兴国”必须处理好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关系,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以教育保证科技进步;以经济发展带动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题型五 16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 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

6、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 岁以后,面对明末农民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 ”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 ,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 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 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7、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 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两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8、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提分秘籍】项目 中国科技 欧洲科技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结局 未能形成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经济基础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经济政策 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欧洲先进国家实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 思想条件 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原 因 政治制度 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题型六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文学艺术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特征例 6、右图形象地刻画了 1936

9、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提分秘籍】19 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进行及扩展,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流派、形式、艺术特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样,文学艺术发展折射出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1)从政治折射点看: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弊端日益暴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露,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美妙社会逐渐失去幻想,推动了文学艺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演变。(2)从经济折射点看: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现实

10、矛盾的文学艺术作品出现;经济的发展与富裕,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从思想折射点看:19 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等,这些反映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题型七 20 世纪现代主义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特征例 7、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

11、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提分秘籍】现代主义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它包括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音乐等。现代主义从各方面看都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其特点是象征性、表现性、抽象性。 (1)从政治折射点看: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亡和心灵的伤害,使人们的心灵遭到扭曲,现代主义艺术正是对其反映。(2)从经济折射点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尖锐,经济危机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瘟疫疾病等问题凸显,给人们心灵以打击,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

12、来的社会问题表示失望和不满。题型八 中国古今教育发展历程及特征例 8、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材料三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

13、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2)材料二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提分秘籍】(1)古代 春秋时,孔子兴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 ,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汉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4、以儒家经典为授课内容。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隋唐的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宋元时,私人书院增多,理学思想成为学校必学内容。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思想文化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2)近代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学堂,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开始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维新派主张开办宣传变法思想的新式学堂。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至民国时期,开办新式学校,全国公立私立大学开始发展,并与国际接轨。(3)现代 开基创业(19491966 年):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混乱

15、曲折(19661976 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教育复兴阶段(1978 年至今 ):教育事业重获生机, “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高考押题】1某科学著作的序言中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该著作提出的理论 ()A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进程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突破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D弥补了牛顿力学认识宏观世界的不足21919 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 牛顿观念的破产”。据此判断,具有“科学革命” 意义的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C量子论 D相对论3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一部著作:“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 ”这是因为这部著作 ()A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B摇撼了理学的理论基础C建立起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D在哲学上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4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选项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牛顿力学体系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