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1079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08-近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探究(原卷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高频考点解读】一个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 1956 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1976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 四大重点:“一五” 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八字”方针;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热点题型】题型一 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到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趋势例 1、(2014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

2、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提分秘籍】新中国成立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开展“一五” 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了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良好开端;1958 年“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 左” 倾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20 世纪 60 年代初,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但“文化大革命”带来经济的劫难。题型二 从计划经济

3、体制到改革开放为核心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道路的探索 例 2、1983 年 4 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提分秘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了中

4、国社会经济高速、稳定、繁荣发展。题型三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左”倾思想 例 3、 (2014山东文综,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1958 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提分秘籍】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探索社会主义阶段。中共八大后,中央在指导思想上犯了“

5、左 ”倾错误:在所有制形式上追求“ 一大二公” ;在建设速度上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三年严重困难;随后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劫难。题型四 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新时期社会主义探索的指导思想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例 4、据统计,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提分秘籍

6、】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题型五 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改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比较例 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提分秘籍】(1)相似之处 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都对斯大林模式

7、进行过改革。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与国有企业。 (2)不同之处 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 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 1925 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开始改革:中国是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改革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结果不同的原因a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b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

8、,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c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d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题型六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折射出的两国政治外交、思想关系例 6、1961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9、化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 【提分秘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封锁、禁运时期(19491971 年)、坚冰突破时期(19721978 年)、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1992 年)、贸易快速增长时期(1993 年至今)。(1)从政治外交折射点看: 封锁、禁运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美国对中国实施封锁和禁运的政策,中美贸易处于完全割裂状态。坚冰突破时期: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政治上的坚冰被打破,中美贸易的航船正式起航。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 年 7 月,中美签署中美贸易协

10、定 ,规定两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奠定了中美经贸往来的法律基础,两国贸易进入正常贸易时期。贸易快速增长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中美贸易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随着贸易的快速增长,中美之间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2)从思想折射点看:封锁、禁运时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冷战”思维,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对立;从 1972 年至今,虽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仍然影响着两国贸易的发展,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美贸易总体呈现向前发展的趋势。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题型七 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折射出的政治、外交、思想特点 例 7、(2014广东文综,39)

11、(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78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 1992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 2001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提分秘籍】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1)从政治外交折射点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

12、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外交策略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从思想折射点看: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高考押题】1下图所示为 19531957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施了“一五”计划B开展“大跃进 ”运动C组织了人民公社D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下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

13、48 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 1956 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 的变化,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主要因为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 “一五”计划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31959 年 12 月,毛泽东和工作人员一起过 66 岁生日,生日宴会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席间他说:“现在全国遭灾,有些地方死人呀,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到底好不好?群众有什么意见?正确情况搞不到”。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毛泽东反对祝寿,因此材料真实性不足B造成“全国遭灾 ”的主要原因是“大跃

14、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 左”倾错误,并立即纠正D为解决物资匮乏,采用凭 “票”供应的计划经济41961 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 41 437 个,1962 年为 38 666 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51982 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 9 8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9%,1983 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 11 0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初见成效B城市经济体制改

15、革全面展开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6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 “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7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8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 ”该材料说明 ()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 ”主要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B明确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 1980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了四大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