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精选

上传人:1363****974 文档编号:171044597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精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姓名:XXX时间:20XX年X月X日第一章 油田概况 第一节 油田地理 说明油田的地理位置(包括盆地、构造单元)、行政归属、油田区域范围、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平均海拔高度、气候、当地交通概况及输油气管道条件等),简述国家或当地地方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要求。报告附油田地理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勘探成果及开发准备 一、勘探简史 简述油田勘探简史,其中包括:.油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工区范围、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富集规律;.油田勘探开始的年份、经历的阶段、重大勘探部署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发现井产油的时间、油层以及试油工作制度、压

2、力、日产量,并说明油田范围内的地质探明储量和控制储量等。 二、油田资料概况 1.地震工作量 1)油田范围内地质普查、详查及物、化探工作量。2)简述油田范围内地震工作量(二维或三维),测网密度、测网条数、长度,或三维的测网密度、覆盖次数、覆盖面积、采样率等。地震资料的处理及结果。 2.钻井及取心 1)说明已钻井的基本情况,列出各井的基本数据,参考表2-2-1。说明目前的井网密度,即井数/km2。 表2-2-1 油田完钻井基本数据表井号 开钻时间 完钻时间 井别 井位坐标 地面海拔m 补芯海拔m 完钻井深m 完钻层位 x y 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 2)统计取心资料:包括取心井数、累

3、计取心筒数、总进尺、总心长、平均收获率、含油岩心长。统计结果汇总成表,参见表2-2-2。 表2-2-25 5 油田钻井取心统计表层 位 井 数 筒 次 进 尺 (m) 心长 (m) 收获率 (%) 储集层岩心长(m) 含油岩心长(m) 3.测井 说明已钻井所采用的测井系列。列出其相应的测井内容,对应用的测井系列作出评价。说明各种录井资料,如气测录井、岩屑录井及录井综合图等。 4.分析化验 统计地质实验分析化验项目及其样品数,参见表2-2-3。按不同层位统计开发实验分析项目及其样品数,参见表2-2-4。 表2-2-3 油田分层岩芯分析地质化验项目统计表 项目 样品块数总计 孔隙度水平渗透率垂直渗

4、透率饱和度毛管压力岩电实验岩石力学覆压实验粒度分析泥质含量薄片鉴定铸体薄片电镜扫描荧光薄片能谱碳酸盐含量重矿物荧光含量图象含盐量X衍射总计注:实验项目可空缺、也可以增加。 表2-2-4 油田开发实验项目统计表层位项目 层 层 总计 润湿性 速敏 水敏 盐敏 碱敏 相渗 油水 油气 气水 驱替试验 长岩芯 水驱 气驱 流体试验 油 气 水 总计 注:实验项目可空缺、也可以增加。 5.测试、试油及试采 统计中途测试、完井测试、试油、试气、系统试井及井数、井次、层次,其中单试层数、合试层数、产油层数、油水同层数、水层层数;试采井数、试采层位,试采时间等。并将统计结果列表,参见表2-2-5。 表2-2

5、-55 5 油田测试、试油工作量统计表油井 序号 层位 厚度/层数 日期 方式 结论 注:方式是指包括DST、FMT、RFT、常规试油、系统试井、试采等方式。 三、资料说明 说明开发准备阶段录取资料是否可以满足地质油藏工程设计的需要,是否还需要补取必要的资料或增加基础实验。特别是对于特殊的油藏,比如,断块油田、裂缝性油藏等要说明目前是否具有地质油藏研究的必要资料(地震或测井系列等)。 第二章 油田地质 第一节 构造及断裂特征 一、构造 描述油藏的构造类型、形态、倾角、闭合高度、闭合面积、构造被断层复杂化程度,构造对油藏的圈闭作用等。列出构造要素表,参见表3-1-1。 表3-1-1 5 5 油田

6、构造要素表层位 高点 闭合幅度 (m) 闭合等高线海拔(m) 长轴(km) 短轴(km) 长短轴之比 构造圈闭面积(km2) 埋深(m) 海拔(m) 根据油田情况,附油田分层组或重点层组顶面构造图(比例为1:10000或1:25000),报告附缩小的构造图。 二、断层 说明主要断层条数、断层名称、断层级别;描述主要断层的分布状态、密封程度、延伸距离、钻遇井井号及断层要素(走向、倾向、倾角及变化、断层落差及在平面上的变化)。说明断层与圈闭的配合关系以及断层对流体分布、流动的作用,报告附主要断层要素统计表(参见表3-1-2)和主要断层的地震剖面。 表3-1-2 5 5 油田主要断层要素表断层编号

7、发育层位 断层分级 断层性质 断层走向 断层倾向 断层倾角 断距 ( m ) 延伸长度( km ) 落实程度 钻遇井号 三、现今地应力和裂缝(裂缝性油藏) 1.现今地应力 说明地应力测试方法,描述现今地应力状况,确定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和大小,可能的话附地应力分布纲要图或玫瑰图。2.裂缝描述 利用岩心观察和测井方法描述裂缝性质、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密度(间距)、开度、裂缝中的填充矿物及填充程度、含油产状、裂缝与岩性的关系等。分析裂缝组系、级次及形成序次。要严格区分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缝。利用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等确定微裂缝的分布及其面孔率。报告可附岩心观察的裂缝描述记录表,参见表3-1-3。

8、表3-1-3油藏裂缝描述记录表井号 项目 井 井 井 层位岩芯数顶深芯长岩性岩芯特征面描述 性质要素 倾向倾角裂缝描述 裂缝顶深相对倾向倾角投影长中心距开度基块基块几何形态裂缝面性质其它孔隙类型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该表仅汇成总表。第二节 地层 一、地层层序 描述油田全套地层的地质时代、岩石组合、厚度变化、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沉积旋回性及标准层等,对于影响钻井及地面流程建设的特殊地层、岩层如异常高压层、膏盐层等要加以特别描述。报告附油田钻遇地层简表,参见表3-2-1。 表3-2-1 5 5 油田钻遇地层简表地 层 层 位 厚度( m ) 岩性简述 接触关系 地震反射层及标准层

9、界 系 统 组群 符号 二、油层划分 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接触关系,结合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在区域地层层序划分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基础上,将含油气层段划分为不同旋回性沉积层段。在此基础上结合隔层条件,压力系统,油气水系统划分油层层组(小层)。 1)描述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岩性及电性特征,建立油气层对比标准剖面。 2)对比油气层组,说明油层组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对比砂岩组,对砂体分布、油层分布进行描述和评价。 报告附地层划分小层对比表(参见表3-2-2)和地层对比剖面图、油层段小层对比剖面图(要求附比例尺)。 表3-2-2 55油田小层划分对比结果表层 组

10、砂 岩 组 小 层 井 井 井 井段m 层厚m 井段m 层厚m 井段m 层厚m 3)确定隔层岩性、物性,分别描述层组之间隔层及砂组内小层之间的隔层厚度分布,小层之间若上下连通无隔层的井,在相应的层位应给予标明。报告附层组间隔层厚度统计表(参见表3-2-3)。表3-2-3 55油田油层组间隔层厚度统计表 隔层 井号 5-5间 5-5间 5-5间 5-5间 5-5间 各井平均 第三节 储层 一、沉积相 1.沉积背景及沉积物源 根据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古生物及岩矿标志反演古气候特征及变化。根据岩石相、岩石轻、重矿物成分等在平面上的变化说明物源方向。 2.岩石相 根据岩心观察归纳岩石相类型,描述不同岩

11、石相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生物构造等,对各自沉积条件作出初步判别。岩石相的划分尽可能与储层质量相统一(参见表3-3-1)。 表3-3-1 5 5 油田不同沉积相带分析表层位 相 亚相 微相 剖面厚度m 砂岩厚度 m 占 砂 岩 总 厚 度( % ) 砾岩 砾状砂岩 含砾砂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3.沉积相分析 根据沉积背景、沉积物源、岩石相组合,综合分析划分沉积微相,建立油田沉积相剖面及沉积模式。报告附岩相柱状图及岩相沉积模式图。二、储层岩石组成及成岩作用 根据岩芯化验分析资料,分层描述储层岩石的矿物组成、杂基、胶结物及其含量,固结程度。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

12、物等描述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及所处成岩阶段,分析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层描述随埋深增加颗粒接触关系,粘土矿物、胶结物、含量变化及对孔隙度的影响。参见表3-3-2表3-3-6。 表3-3-2 5 5 油田储层岩石矿物分析表层位 统计井数 样品数 石英 ( % ) 长石 ( % ) 岩屑 ( % ) 备 注表3-3-3 5 5 油田胶结物平均含量表层 位 样品数 杂基 胶结物( % ) 泥质含量 ( % ) 样品数 方解石 高岭石 硬石膏 黄铁矿 菱铁石 绿泥石 方佛石 水云母表3-3-4 5 5 油田砂岩颗粒磨圆度统计表层位 样品数及频率 棱次棱角状 次棱角状 次圆次棱角状 次棱角次圆状样品数 频

13、率 ( % )表3-3-5 5 5 油田粒度结构参数统计表层位 样品数 粒度中值 ( mm ) 平均粒度 ( mm ) 标准偏差 偏度 尖度表3-3-6 5 5 油田储油层段粘土矿物含量表层位 泥岩 ( % ) 砂岩( % ) K S I C I/S K S I C I/S注:K高岭石,S蒙脱石,I伊利石,C绿泥石,I/S伊蒙混层。三、储层物性 1.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 根据取心井的岩心分析,对储层分层统计孔隙度及渗透率,并根据岩电实验结果及水分析资料,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分层计算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报告附分层平均物性参数表(参见表3-3-7)。 表3-3-7气田分层平均物

14、性参数统计表层位 平均孔隙度(%) 平均渗透率(10-3m2) 平均含油饱和度(%) 报告附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关系图、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图、含油饱和度与孔隙结构关系图以及其它物性关系图等。 2.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 根据岩心室内实验求取岩石压缩系数,对于特殊油藏(比如异常高压),根据室内覆压实验确定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随覆压的变化或按经验公式计算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报告附相应的关系图。 3.储层非均质性 1)主力储层内夹层性质及发育程度描述主力储层内夹层的岩性、物性、夹层条数、发育位置及程度,并估算夹层的延伸长度。尽可能定量估计对垂向渗透率的影响程度。报告附夹层发育统计表(参

15、见表3-3-8)。 表3-3-8 5 5油田夹层发育统计表层位 统计砂岩累计厚度 (m) 夹层累计厚度 (m) 夹层条数 夹层厚度 (m) 夹层发育位置频率 夹层频率 (条/m) 夹层密度 (%) 最小 最大 平均 砂层顶 砂层内 砂层底 2)层内、层间非均质性 统计岩芯柱塞的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关系,计算宏观的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分层组(或主力油层)计算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等(参见表3-3-9)。分别评价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分层统计出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并建立分层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图,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作出评价。报告附相应的关系图和平面分布图。 表3-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