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乐趣的语文阅读教学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1038272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有乐趣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学生有乐趣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学生有乐趣的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有乐趣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有乐趣的语文阅读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学生有乐趣的语文阅读教学 严家坳中学 邹悦一 旧题新做,再弹琵琶日日新 初一新生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他们怀着激动和新奇的心情,迈进了初中的门槛,开始了紧张而又有序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更多,知识难度更大。在初中新的学习生活开始的时候,如果学生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出现不适应。学生在初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小学学习的飞跃,又是其初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作用。能否搞好初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初中三年学习的成败。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在现行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过渡衔接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

2、读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呢? 就语文学科而言,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联系,但小学向中学的过渡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进入中学后,同学们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就要了解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区别。只有了解了这些区别,才可以在初一阶段做好充分的过渡衔接工作,为整个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从阅读教学的内容看,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识字、写字、解词、造句、默读、背诵等,比较偏重于识记;而中学语文学习则提高了层次,强调正确领会词句含义,理解文章脉络层次,把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其次,小学的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中学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各种书籍、报刊、影视

3、、戏剧、广告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生都是值得广泛深入学习的生动教材。再次,小学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学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中学语文教材较之小学又有了新的“亮点”,如:古诗文大量出现;文学作品比例大增;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综合性学习全面开展。 二 过渡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面对以上这些新的变化,初一的新生只要掌握好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针对中学语文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学好语文。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个过渡准备非常重要。 1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1)在朗诵古诗文中培养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

4、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背诵课内的古诗文,还要求学生每周背诵 12首课外的古诗文。学生每日预习,有不懂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由语文课代表集中交给老师。老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精讲,并指导学生朗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在阅读经典美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典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文化内涵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我们要竭力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广播站等教学资源,定期开放图书室,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如高尔基的海燕初读时,同学们只知道这篇文章是以海燕来影射人物形象,却不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于是我在教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上网查找高尔基海燕这篇文章的

5、写作背景,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同学们对海燕所代表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很有帮助。 (3)在引领互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我特别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原初认知与情感体验,当学生的认知还比较“单一”、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时,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追问、旁问与即时评价交替的进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我在教论语十二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学生 1回答:“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去学习,永远有学习的意识,这是一种智慧。”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但这不是唯一的答案,其他同学还有智慧的发现吗?学生 2补充说:“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变得谦虚,

6、别人也乐意教你,你就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学生 3继续补充.,学生相继发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关系。北宋教育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强调了学习质疑问难的精神。阅读过程中也是这样。阅读的过程应该是质疑问难、联想比较的过程。有些文章较深,不好理解,有疑难,自然要质疑。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体会、心得和灵感。我们应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可以摘录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警

7、世名言,可写札记或读后感,谈谈你对文章内容情节或人物的看法,或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续写、扩写。如丑小鸭文末写到“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可以续写丑小鸭变成天鹅以后。通过不断的练笔,会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使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头疼。 (3)养成读书中要感悟领会的习惯 阅读文章不能只求读懂则罢,应力求感悟,力求致用。重要的是把作者的人生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读文章获得的肤浅感觉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在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审视。例如读珍珠鸟可感悟到人与自然的重要性,人要与自然一起和谐发展。读伤仲永可体会到当今社会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

8、,除了靠天资聪颖以外还要通过自己后天的勤奋。 3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1)朗读是基础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阅读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2)质疑是深入 在语文阅读教学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地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阅读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

9、此,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3)创新是关键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一个答案,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

10、学习方法的乐趣。 三 衔接尝试,小试牛刀争先锋 有了以上精心的过渡准备和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不妨进行以下阅读教学的衔接尝试。 1新瓶装老酒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可选择适当文章,采用老课重上的方式(用中学的教学方式重上小学课文),以明确中学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教会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当然,这些阅读方法和思路要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进行,为了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可先选择较为简单的文章,甚至是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文章重新切入,深入浅出地上好几节关键的衔接课,让学生切实有效地感受到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语文学习的不同目标和要求。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也学到

11、过他的另一篇童话,题目叫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不少教师觉得既然学生小学已学过安徒生的童话,就没必要多讲,于是就干脆跳过这篇课文,或者粗略地带过。的确,同类型的课文,重复分析大家都已懂得的内容没有价值,也浪费时间;但如果以此为契机,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用初中的方式再上一遍,让学生了解中学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先阅读小学的相关教案,了解小学对此篇文章的教学处理情况,然后再设计好自己的衔接教学方案。初中的教学应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如在教师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提出自己的疑问,以此让他们逐渐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同时还组织学生交流,共同探究。 2新

12、酒新品尝 小学阅读教学重视语文基础,如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等;阅读方面,以积累、阅读为主,如语言积累、知识积累等,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初中阅读教学以理解阅读为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把握文章层次、段落、文意和写作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迅速而准确理解一般文章的能力。要求进行一些必要的智力训练,教授一些思维方法,以训练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和敏捷性。中学阅读教学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如下:整体阅读研读迁移。整体阅读:首先要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然后教会学生先快速地、粗略地读全文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路

13、、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获得整篇文章的框架印象。研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仔细、深入地阅读,去分析思考文章的各个局部、片段,甚至推敲一句一词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迁移: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同类特点的文章,举一反三,鼓励其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并提高自读能力。 总之,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过渡衔接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九年一贯制教学模式的实质内容。在过渡衔接教学中要研究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要对学生的身心变化心中有数,要以旧知识为起点,更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观念、思路和方法上有一个质的突破。具体地说,就是及时地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做好心理过渡,以此让学生平稳顺利地完成过渡,轻松愉快的进行衔接,使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