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70955946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AO KE ER WANG LUO KE JI YOU XIAN GONG SI为美好的明天加油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索摘要:“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使得教师与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课前、课上、课后”3个阶段的便捷式学习,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的自由性、便捷性以及紧密性,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阐述“雨课堂”教育工具的技术优势特征,以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特点,探索两者间在教学运用过程中的全新模式。通过这一工具在教育途经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实现互动学习,解决电工电子技术教育过程中的课时紧、实践难等问题。 关键词:雨课堂;电工电子技术;互联网

2、教育;教育实践探索 “十二五”期间,在“科教兴国”背景下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共同提出“改变课程结构缺乏整合性和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关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目标。进入“十三五”后,随着“科技创新”发展转变,我国经济、产业、科技等领域出现结构调整等重大变革,确立“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些列世界前沿技术领域发展战略计划,如何更好促进国家战略计划的实施,保障国家“十三五改革创新发展”最终目标实现,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领域。

3、通过总结世界强国发展历程来看,国家高效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培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储备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保障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竞争力核心组成。因此,教育发展改革是实现我国当前一切发展的前提基础。在此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雨课堂”作为当前教育领域新工具,依托网络的自由性、便捷性实现更为积极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参与度,是当下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探索。 1“雨课堂”特征及实践现状 2016年,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全新教育工具“雨课堂”1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组织研发成功,该平台是一种“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其主要特点是

4、基于网络的快捷性,利用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教程资料,为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提供与考试实时沟通的渠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参与、师生高效互动的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雨课堂”的产生优化了我国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了课堂教学体验,获得了较好的实践评价。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外多所高校使用,凭借其互动性强、操作简单、反馈及时、个性化定制等优点,被应用于多种具有较强实践需求的理工类课程。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第3版“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电工电子技术学科作为工程技术领域专业学科,具有专业知识性强、注重实践的专

5、业特点,目前我国电工电子技术主要分为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两大部分,其中电工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电路分析部分、磁路变压器和电机及其控制电路部分;电子技术领域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共射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差分放大电路等基本电路,集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2。2.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性。电子电工技术是针对高职高专、高级技工学校等技术类学校设立的专业性课程,是一门较强的理论结合实践课程。理论方面,电工课程涉及电路、磁路、电子等诸多物理电学知识;电子领域强调半导体领域知识。同时,该课程因为较强的实践性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课程加以佐证,并且在相关部分需要融合学

6、生设计思维。2.2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环境。鉴于电子电工技术课程的专业性,应用的广泛性,教育的实践性,使得该课程在教育中需要三大教育环境。第一,该专业的理论深度,需要大量的课程时间保障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实现“教”的内涵。第二,该专业适用于广泛的工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这既是学科特征也是对学生的重要考核标准。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形成高效的教学互动,加强教育连贯是这一学科的必备学习要素,体现“学”的内涵。第三,电子电工技术作为一门强实践学科,在理论基础上通过激发学生思维及积累经验达到创新实践,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目的。因此,该专业必须具备较强动手实践内容,保障学生能将

7、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以应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3基于“雨课堂”在“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 “雨课堂”依托互联网,可形成“课前课上课后”3个阶段学习辅助,根据阶段目的,制定相关学习任务,达到独立和统合的学习目标及效果,该模式可引申为线上线下、课堂课外的混合式教学理念。3.1“雨课堂”三阶段设计。课前。电工电子技术庞杂的理论知识体系,使得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材编写上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其主要原因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述,导致问题讲得太深学生无法领悟,老师教学进度断链;讲得浅则无法完成核心知识传播,学生无法掌握关键知识。以上问题本应通过课前预

8、习、课后练习进行弥补,但受限于教学条件往往无法实现。在“雨课堂”教育辅助作用下,教师可在课前环节,针对基础教育内容进行设计优化,将教育内容形成重点体系,并按照深入浅出的教育哲理形成课前、课中、课下三级划分,根据内容形成任务清单,完成重点知识体系的知识点资料包,包含课件、习题、试卷、课程视频或习题讲解视频等;在课前阶段,通过“雨课堂”下发学习任务清单及重点预习资料,实现学生打卡学习,学生通过预先了解学习任务、学习内容、资料等完成自主学习,达到知识体系初步了解内化,促进下一环节教师课堂教育效果。为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可适当设立监督机制,例如根据学生在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打卡数据(预习完成情况、观看情况

9、、预习时长、预习题的完成情况等),形成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状况。课上。教师可根据此前“电工电子技术”重点知识体系的构建,针对课前阶段形成的任务清单,开启任务验收及回顾。在“雨课堂”反馈体系的帮助下,对于学生预习期间出现的主要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精讲及拓展,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专业知识实践教育,完成课堂教育任务。这一阶段“雨课堂”的作用将着重体现于“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阶段设置“学习心得”(学习理解)、“专业知识学习程度”(理解、不理解)等栏目,达到师生充分沟通、充分互动的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完成学生课堂专业知识点学习的数据搜集,为后期教程调整和改

10、善提供支撑与保障。课后。课后练习作为“雨课堂”第三阶段,以习题、课后问题解答为主。教师通过个人学生在课前和课中两阶段的学习范围针对性布置知识点练习内容,也可统一布置相关习题,学生通过“雨课堂”推送的教学资料和学习作业完成知识点强化,对不同或者不了解的内容可进行实时沟通。这一阶段充分显现了“雨课堂”个性化学习定制,以及实时共同的作用及功能。教师通过学生课下数据反馈,可详细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促进教学总结与评价3。3.2“雨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高效互动。“双通道教学”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支持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同步”和“异步”两条师生交流通道。“同步教学”是指在

11、教学活动中,师生在同一时间参与并完成同一个教学行为;“异步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不必要求师生同时参与,而允许课堂参与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教学行为。“雨课堂”依托互联网完成跨时空限制的授课,实现师生“双通道教学”,更利于促进电子电工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讲解,知识体系“同步”,提升教学质量。数据支撑。“雨课堂”覆盖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上、课后3个阶段,完成学生在某一知识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完整记录学生对知识从接触到掌握的全过程所衍生的数据,对后续形成教育体系,个人定制教育模式起到支撑作用,保障教学方案的科学性。 4结语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雨课堂”可实现新教育中的简单操作,其功能丰富、

12、师生互动等诸多优势,使之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同时基于“雨课堂”形成的教育形式基本达到线上线下、课堂课外的混合式教学目的,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获得显著的成效。这种教育模式主要通过手机、微信等移动终端机网络软件,贴合民众,不仅将手机变成学习工具,同时还凸显了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数据时代,该教育模式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形成一系列个人学习数据,而这些数据将有助于为学生个人定制个性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个人学习成绩的提升4。 参考文献 1孙长平,卢兆信,王法社,等.基于“雨课堂”的电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4):102-105. 2360百科.电工电子术.EB/OL.(2019-12-22). 3刘梅.“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11(11):169-171. 4罗梓超,筱雪,吴琼,等.学会青少年教育及科普探索以国外化学会为例J.学会,2019,5(5):55. 作者:李耀贵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少年强,则国强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