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70947578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AO KE ER WANG LUO KE JI YOU XIAN GONG SI为美好的明天加油 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摘要】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制造类企业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倾向于定制型,这对职业院校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研究如何将国际先进标准的理念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融入人才培养的各要素和全过程,逐步建立规范和系统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培养符合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 一、引言 在经济高度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

2、的国际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制造类企业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倾向于定制型,职业院校当前的培养方式很难满足转型升级企业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适应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的对外投资企业则迫切需要更多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以迎接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迅速涌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成一支能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

3、有效应对下行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抢抓新旧产业交替的历史机遇,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特色制造业,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快速成为统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也对职业教育创新国际化制造类“工匠”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1-3 二、职业教育推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趋势影响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为区域人才市场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变到培养符合国际职业资格、创新型人才的层面。通过对国内20所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合问卷调研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推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对

4、接新旧动能转换的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职业院校已有的国际课程大多没有与国际职业课程体系接轨,已开设专业的国际化特色不明显,而且专业知识无法紧跟国际技术的发展前沿,尽管有些专业课程的内容涉及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但课程的知识内容在对接企业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与产品智能化等方面明显缺乏系统性、灵活性与适用性。另外,同专业各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并未形成有效的体系,距离以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养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尚有差距。(二)教法实施与教材建设尚未形成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可推广范式职业院校当前教学过程的实施大多仍是

5、以教材为中心、以讲授教材中某一章节内容为目的或者采用形式上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任务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存在一定差距。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方法过于单一,没有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使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同时,当前在多数职业院校中,尚未形成以能力本位为支撑的新型活页式项目化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范式,在教材开发思路、整体架构、内容遴选等方面缺少专业性的设计。(三)科学规范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但是在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向职业素养创新培养的高标准、专业化和系统化体系尚未搭建

6、完成。很多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手段较为孤立,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有些职业院校虽已逐步意识到对人才进行职业素养系统培养的重要性,并将职业素养培养的个别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但在具体培养的方式上缺乏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入,培养方式和渠道过于单一,效果不佳。(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的关键内容。当前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认识不足,只有极少数职业院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当前职业教育教师的国际化普及性不够,职业院校教师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职业院校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7、比较弱,与外籍专家、同行交流多以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深入学习的机会并不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国际化在教师的引进与聘任、激励与培养、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职业教育推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 紧紧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管理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等研究内容为突破口,在明确符合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多岗胜任”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对接国际技能认证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具备国际行业认证培训师资格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基于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培

8、养体系,构建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人才培养管理保障体系,健全对接国际职业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形成特色,探索出符合区域内职业教育、服务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中创新融入国际和国内行业企业的先进人才培养标准,优化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配置,实现国外先进标准的本土化。以点带面,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助力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对接国际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1.明确符合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多岗胜任”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服务国家

9、战略,适应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多岗胜任、灵活工作是装备制造类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达到的重要培养目标。结合德国模具机械工等双元制培训纲要和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技术技能人才在培养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学习和培训后,需具备专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技术系统的运用规划能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应强调灵活胜任不同岗位的重要性,使人才在培训过程中必须达到胜任该培训职业的所有要求。对接国际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工作过程中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通过精准理解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理

10、念,明确符合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多岗胜任”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创新思维模式和国际化视野,具备扎实的能满足职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具备良好的国际化理解能力、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能力,掌握达到国际公认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2.对接国际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结合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转型升级背景下区域内制造类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对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岗位调研,明确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岗位标准,规范岗位名称。在共同分析学生岗位能力与知识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能奠定学生持久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能完成整体化工

11、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体现当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按照“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的思路,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先进化+专业选修课程前沿化+教学项目实战化+实践教学企业化”4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行业前沿的先进技术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提升课程体系的先进性、职业性与实践性。在试点课程推行以英语、德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改革,改善学生外语水平与职业能力不相匹配、职业国际化竞争能力不足的短板。课程体系的国际认证标准对接和双语教学实践是提升人才

12、培养质量、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最重要、最为有效的途径。(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的实施应基于工作过程,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周期性开展,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组成双导师共同培养学生。在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的组织形式上,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理论集中授课、实际岗位培训、企业实践培养和专项任务训练。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的具体性质、特点和要求等,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理论集中授课主要指在学校或企业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实际岗位培训指在企业岗位,由企业师傅指导,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实践方式;企业实践培养指合

13、作企业的专家或师傅定期到学校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提升学生视野,或通过对技术操作进行现场演练示范培养学生扎实的技能;专项任务训练指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多个项目活动,训练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上课次序要以实际工作过程的次序为导向,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不同阶段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接受能力,引入并创新德国职业教育常用的四步教学法、三步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项目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四步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观察和学习完整的操作过程,按照教师的操作演示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演练,明白前后步骤和操作内容之间的关联,对学习内容产生整体认识。三步教学法是一种Ste

14、pbyStep的教学方法,教师操作演示一步,学生模仿操作一步,学人才培养生从一开始就被引入操作过程,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自主学习法中,学习内容和操作内容均由学生自主操作完成,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整个操作过程的记忆与掌握,真正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个人的专业能力。项目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适用于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课程的实训和教学,这两种教学法注重项目完成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项目参与者的责任心。项目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均适用于分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其社会能力。(三)优化科学规范的职业素养特色培养体系。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决定了其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如

15、何在我国当前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注重将职业素养融入试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要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职业教育核心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的重要核心内容,从课程目标设立、课程内容确定、课程过程实施和课程总结评价等环节将职业素养内容贯穿到课程教学整个过程。5开发涵盖不同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模块,使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绿色节约意识等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通过课程思政完成对专业课程职业素养内容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培育注重细节的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突出校企双导师的榜样示范

16、作用。在发挥职业院校教师“身正为范”积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师傅“技高为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企业师傅与学生关系经历工作支持、能力认可、价值观契合、建立信任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师傅的职业素养会逐步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充分发挥企业师傅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形成非常关键。3.创新培养方式,拓展网络和优质资源。在国际化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也要推陈出新,创新培养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职业素养培养变得更加生动。通过建立远程开放学习系统,实现职业素养课程资源共享。实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元、灵活、开放式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加高效和人性化。(四)项目化活页式教材的开发。由于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完成不同的项目任务,应开发由易到难的不同项目化活页式教材,以便师生根据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项目实施教学。项目化教材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