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093125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是你在学生时代唯一有意义且回报深远的工作! 柳柏竹优学教育 网址: 坚持,再坚持,当你抵达胜利彼岸时你才有足够的勇气回首往事!高中虚词用法(精编版) 交流 QQ:331573421虚词:即没有实际意义的,没有一定的形象的,不能拿出来单独回答问题的一些词语。 (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文言文虚词:而、之、其、所、因、若、与、以、则、乎、乃、何、且、为、焉、也、于、者讨论(泛例):一、 【而】 1.表示并列关系。用作连词:所绘(事物)在特点、种类、动作等方面成并列关系(比如高和险、矮和丑、唱和跳、阴

2、和冷)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蟹有六只脚、两只螯, (可是)除了蛇和黄鳝的洞穴可以寄居外就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寄居了。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向北去救赵国 在西边抵御秦国 这就是五霸的战争夫舞而唱者,歌妓也。所谓歌妓,献媚于权贵者也。 (自创)2表示递进关系:所绘(事物)在性格、精神、特点、程度、范围等方面有客观上的递进关系和主观上的感情色彩。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君子(指有才能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3、遂绝齐(屈原列传 )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回头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红白颜色相互交织,并且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总结:有些句子还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揣摩作者思想感情才能作出判断。3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于过程(指持续状态)与过程、动作与动作之间,多跟时间有关联。可译为就、接着、 “然后”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因此(我)离开你后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

4、说 ) 披草而坐。 喜得西山宴游记4表示转折关系。多用于出乎意料、剧情反转或违背常识、真理时。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却早早地绝后了呢? 养而不教,父之过也。5表示假设关系。也可以理解成连词用法。在复句当中,如果前一个复句可以作为后一个复句(结果)的发生条件,那么这时候而就是表假设的用法。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 (就是说,听从我来指挥)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

5、,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 ):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有多久?如果没有知觉,那么(我的)悲伤也不会有多久了,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意为都死了,无所谓悲伤,都浑然无知,所以是没有尽期)啊! 学习是你在学生时代唯一有意义且回报深远的工作! 柳柏竹优学教育 网址: 坚持,再坚持,当你抵达胜利彼岸时你才有足够的勇气回首往事!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人)只要不停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出花纹。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可以归类为“而”作连词那一类用法,只是翻译不同。 吾尝跂(qi3)而望矣,不如登

6、高之博见也(劝学 ) 填然(象声词)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你是干什么的?”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童趣一丝而累,以至于寸。7表示因果关系,前后复句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而”起到的作用是连接因果关系。一般可以翻译为:所以、因此、以至于可以归类为“而”作连词那一类用法,只是翻译不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中途退出) ,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 林高而人迹罕。泉香而酒冽。 (醉翁亭记 )8表示目的关系,起连接作用。可译为

7、“用来” 、 “便于”等。也可不译。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长久的站立着远远的观望,希望自己能被黄帝宠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等到将军的驾临特殊用法:1、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这个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立的地方(项脊轩志 ) 2、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军队惊乱如同大房屋崩塌。3、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

8、已(虎丘记 ):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4、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 5、 【而况】即“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 g(大骨)乎! 肯綮(qing4)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我在运刀时)即使是牛身上那些小的骨头的结合处及其骨头与肉的结合处都不曾碰到,何况是牛身上大骨头(的那些

9、地方)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我虽然卑下愚蠢,知道这不可以,何况聪明人呢 6、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报告)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 qiang1(用头撞地)呼欲绝(促织 ) 学习是你在学生时代唯一有意义且回报深远的工作! 柳柏竹优学教育 网址: 坚持,再坚持,当你抵达胜利彼岸时你才有足够的勇气回首往事!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后来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公婆,公婆溺爱自己的儿子,管束不住他。二、 【之】 1、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太

10、后盛气而揖(x)之。 (触龙说赵太后 ):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我)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之: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是市井中的屠夫,公子你却多次看望慰问我。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你) (与妻书 ):但是告诉了你,又唯恐你天天为我担忧 2、指示代词,这,此。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 zhun y ):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这么做呢

1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 ,这样。后一个“之” ,它。 ) (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它辩解的作法。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3、助词。分为结构助词、语气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si4)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 (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勾践灭吴 ) 4、

1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出现在从属关系、事物特性、物动词性之间的虚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勾践灭吴 )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5、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譬若(好比)以肉投馁 ni 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 大王来何操?6、放在倒置的

13、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7、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 余扃牖(jing yu:关闭窗户)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一会儿,浓烟和火焰布满整个天空 学习是你在学生时代唯一有意义且回报深远的工作! 柳柏竹优学教育 网址: 坚持,再坚持,当

14、你抵达胜利彼岸时你才有足够的勇气回首往事!8、作动词,可以翻译为“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方飞去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大王看见了他,问道:牛(牵) 到哪里去呢? 卒之东郭墦(fn)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三、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 (包括复数)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表敬词,荣运)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从他(指给我出点子的那个部下)的建议,大王您也赦免了我。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 (包括复数) 。 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在我之前出生,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多古有吴县人,其生生所资皆以渔樵。 (自创)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