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 KE ER WANG LUO KE JI YOU XIAN GONG SI为美好的明天加油 新媒体下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研究1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1.1研究对象以农科院首个官方公众号“农科专家”2017年4月11日—2018年7月9日的发文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农科专家”公众号后台的用户关注、图文阅读情况,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农科专家”公众号的特点农科专家”平台立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的专家团队、顶级的农业科学研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资源,紧紧围绕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致力于提高公众科学知识素养团队成员注重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受众对科学技术相关信息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重视传播的质量、效果和可持续性经过详细论证,将发布周期定为每周至少1篇原创文章,展现形式通过图文、视频、音频、H5等展现选题、约稿、回稿、审核和发布等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审阅,保证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做到严格把关,坚决杜绝错误信息误导广大受众[13],从而影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声誉与公众对其的信任度,保证平台内容的原创性、严谨性及科学性。
2.2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特征分析2.2.1用户关注情况农科专家公众平台的关注人群主要是从事农业科技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对农业科技知识、科研成果感兴趣的受众后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10日,农科专家公众平台累积关注用户共7493人图1显示平台从上线开始,不同时间段的净关注人数均为正数,累积关注人数表现为线性增长的趋势2017年4月11日—2017年5月10日期间,无论是新关注人数还是净增关注人数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的关注人数(图1)从关注人数的地域分布看,“农科专家”公众号关注人数最多的10个省份分别是北京、河南、山东、河北、广东、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吉林,约占关注总人数的64.7%,其中以北京最多,河南和山东次之(图2A)用户关注人数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北京、郑州、杭州、长沙、长春、兰州、青岛、上海、武汉和深圳,约占关注总人数的36.7%,其中北京市的关注人数占总关注人数的20.2%(图2B),除青岛市外,其他8个城市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这说明目前“农科专家”的受众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一是增加“农科专家”在已有省会城市的受众,二是逐步增加二三线城市“农科专家”的受众,三是争取让海外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专家、学者成为“农科专家”的受众。
2.2.2图文阅读情况农科专家”公众号的传播功能需要借助用户的关注和转发实现为更好地了解“农科专家”公众号消息传播情况,对公众号的图文转化率进行了分析图文转化率是评价公众号质量的标准,等于图文阅读人数/送达人数[14]图文阅读人数指一共有多少人阅读了这条消息,包含关注人数和非关注人数送达人数是指将该条信息推送给多少人,即现阶段有多少人关注该公众号图文转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是否愿意阅读并主动传播这条消息[14]农科专家”公众平台图文转化率居前10位的见表12017年4月11日第一期《张泓解读马铃薯主食加工》的送达人数在图文转化率前10位中最低,图文阅读人数也最低,而图文转化率最高(720%),明显高于其他9篇的图文转化率(表1)原因在于这一期是“农科专家”公众号成立发布的第一期消息,对于受众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公众平台,凡是关注“农科专家”的用户非常愿意阅读并主动传播这条消息农科专家”公众号的图文转化率均高于100%,高于廖燕和魏秀菊报道的学术期刊类的图文转化率[11]农科专家”72期的平均图文转化为64.5%,明显高于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平台3年的平均图文转化率(5.54%)[11]农科专家”相对高的图文转化率可能在于“农科专家”以图文、视频、音频、H5等多种形式展现,文章涉及农科院研究成果展示、科研进展追踪、科学知识普及等内容。
音频为表现形式的文章为《科学家破解双色百合分子密码,带你了解一个你不知道的百合!》、《夏天到了,爱美的女人要懂得吃豆腐》;视频为表现形式的文章为《大地丰碑——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H5为表现形式的文章为《国庆中秋双节特别选题》、《暮去朝来,我们走过这一年》不同的推送形式,既丰富了农科专家的表现方式,也有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农科专家”选题范围广泛,涉及农业科学各个领域,自2017年4月11日发文起至2018年7月9日,共72期选题,包括作物科学类选题21篇、畜牧兽医选题10篇、资源环境选题5篇、食品营养选题13篇、食品安全选题8篇、农业经济选题5篇以及农科院院庆等重大热点事件的选题6篇覆盖了中国农业科学院23个研究所的50位专家,其中院士4位、农科院院长4位、研究所所长21位、首席科学家33位农科专家”选题不拘泥于某一单一的形式,紧跟农科院的热点新闻,致力于传播农业科普知识截至2018年7月9日,从选题类型的角度分析,平均图文转化率最高的是其他重大热点事件(126.5%),其次是食品营养类(93.7%)(表2),作物科学类排第三(71.7%)说明这一阶段“农科专家”公众平台的关注者对重大热点事件、食品营养以及农业作物的信息的阅读和传播意愿高,受众喜欢阅读这些方面的文章。
2.3“农科专家”传播经验分析2.3.1选题特色1)亲近性科学话题常以专业、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数据阐述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距离感,从而使科技知识传播效率低,很难达到科学知识普及的目标科普作品创作不同于一般科技著作创作,它要求撰写者必须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插图,将科技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表述,以适合具有普通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和理解[15]农科专家”在安排选题过程中不是过多关注科技话题的专业知识,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生活处处皆学问,在生活的细节中解读农业科学知识[16]农科专家”选题范围涉及生活相关的科技知识内容,包括饮食、健康、营养、环境等多个话题农科专家”主要关注人们身边的农业领域知识,因其贴近百姓生活吸引到大量受众,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用户黏性,增加了被朋友圈转载的概率,提升了关注度和影响力2)新颖性农科专家”选题的主旨是让农业科学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应用更多的农业科学知识,将“科学”转化为“科普”,让科学不再高高在上,以生动、趣味的视角进行科学知识传播选题不是直接呈现高精尖的农业科技成果,而是独辟角度从历史、健康、文化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科学技术。
同时,“农科专家”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官方科普平台,确保每一期发布的选题均为原创文章,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提升了受众对文章的期待[17]2017年8月“农科专家”公众号发布文章《为什么说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物?》牛奶是人们常见的食物,文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牛奶的营养价值推送这篇文章之后,很多用户在文章底部留言“今天涨知识了”2017年6月文章《紫心甘薯会更有营养吗?》以科学的角度阐述为什么紫薯呈现紫色,营养价值与普通甘薯有哪些不同类似的选题很多,这些具有独特视角的选题一方面激发受众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科技知识传播轻松的风格,具有更强的阅读性与趣味性3)借势性受众对于社会热点事件较为关注,为吸引受众注意,“农科专家”在选题时格外关注社会热门事件,深挖事件背后的科学相关话题[18],引导受众在关注热门事件的同时,关注事件背后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因势利导,从科学角度解读事件本身,以期获得更高的浏览量和转发量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仅2017年“农科专家”发布的文章中,就有10篇是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内容撰写的,涉及农科院60年院庆、十九大召开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颁发等事件,反响热烈,转载率较高(表2)。
2.3.2表达特色农科专家”成立以来,经过长期摸索形成了科学与情感并重的表达方式,兼顾科学的专业性和内容的亲切性相结合的风格,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科学为本,言之有据科学知识传播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传播信息的正确性、严谨性、数据的准确性是基本原则农科专家”发布的每一篇文章的成文都经历采访专家、完成初稿、反复修改等过程,通过专家对知识的严格把关与审查才能正式发布,坚决杜绝为博取受众眼球而对科学知识断章取义,随意解读,不能违背科学知识传播的初衷[19]2)故事化讲述,可读性强在科学传播中,如果仅从专业角度出发难免晦涩难懂,缺乏趣味性,使读者望而却步使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则使传播内容更具亲和力,让受众乐于接受,同时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如2018年1月发布的文章《拓宽果品外延,看一只苹果的72变》以一只苹果举例,形象生动的表达了科学家拓展果品外延的观点3)篇幅较短,碎片化阅读移动端互联网新闻浏览的碎片化趋势大大加强,导致阅读时间零碎化[20],人们往往利用起床后、睡前、排队过程中和在交通工具上的零散时间进行新媒体文章的阅读,“农科专家”的文章约1000~1500字,阅读时间约3~5min,在短时间内使受众获得信息,符合碎片化阅读特征,避免冗长的文章占用受众过多时间。
2.3.3标题特色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吸引力的文章标题能够吸引读者阅读文章,增加文章的点击量,促进文章的转载和分享,增加其影响力1)关键词法标题在清晰明确表达内容的同时,如果出其不意,含有与人们的认知有落差的关键词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如2017年9月发布的文章《你以为鹿茸只是用来补肾的?鹿茸的再生蕴藏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从药用以外的角度讲述了鹿茸的医疗价值除此之外,标题中含有与读者利益相关的关键词,受众会更有动力点击文章进行阅读如2017年5月发布的文章《夏天到了,爱美的女人要懂得吃豆腐》吸引更多女性读者的关注2)数字悬念法在标题中直接使用数字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数字的运用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量化受众在看到数字的瞬间迅速与自己内心的数据进行对比,产生反差引发好奇心从而阅读文章农科专家”曾发布一篇文章,讲的是鹿茸伤口迅速愈合的原因当看到这样的文章题目《直径10厘米的伤口,1分钟止血,6天痊愈,谁是幕后推手?》,读者很容易产生好奇心,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如此神奇的效果?文章讲述了鹿茸的特殊构造,鹿茸干细胞不但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力,而且还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
对很多人来说,干细胞比较陌生,甚至有读者会觉得有些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文章题目拟定为《鹿茸干细胞的作用》等,则很难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从而失去点击量标题中使用数字,表达内容具体且直接,有效驱使受众继续阅读3)判定词凸显法判定词都带着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含义,因此,当文章的标题中出现这样的判定词时,便直接表达了文章的结论,可以给读者最直观的感受,具有冲击力,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受众有意愿阅读标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农科专家”曾发布文章《精准施药,手性识别,那些与你息息相关的农药科技前沿,你不可不知!》,文章以如何少量使用农药为讨论点,在文章中详细解说了手性识别的知识,其中包括高效低毒的关键控制点在哪儿等这些知识确实是生僻冷门,是读者平时接触不到的,文章标题中“不可不看”4个字明确而肯定的告诉读者,这些知识是值得一读的如果将文章标题改为《关于使用农药的研究》等平铺直叙的表达,恐怕吸引力就少了一大半农科专家”还发布过一篇题为《排放高?这锅新品种水稻不背!》的文章,文章研究的是在水稻复种指数持续下降、稻田面积难以增加、收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