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4孝文字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0909720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24孝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当代24孝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当代24孝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当代24孝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当代24孝文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24孝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24孝文字(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晓:15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一个4岁的男孩还没有锅台高,就学习煮饭、侍候母亲。锅台高,够不着,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胳膊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上小学时,他每天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读初一时,长年卧床的母亲病情不断加重,一度大小便失禁,他每天要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留给母亲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把每位好心人的帮助记入自己的恩人簿。一到周末,就忙着洗衣服、做家务、照顾母亲,还要抽时间到洗车行打工、捡垃圾废品去卖,以贴补家用。他用自己多年的行动实践着“百

2、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就是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张晓。2007年,17岁的张晓当选全国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0年,从甘肃省平凉医专毕业后,张晓考到甘肃省平凉市崆峒镇卫生院,成为一名医士。如今,倔强的少年已成长为结实的青年,现在,已经参加工作的张晓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为母亲洗脸梳头,做好早上和中午的饭,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后,又急匆匆地回来做晚饭。母亲由于常年卧病在家,性格比较内向,他总会想办法逗母亲开心。乌兰其其格:孝儿媳精心服侍4个婆婆和1个公公在蒙语里,“乌兰”是“红色”、“其其格”是花的意思。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这位朴实、善良的蒙古族妇女平凡之中孕育着大爱的力量,她一人承担起悉心照料、服

3、侍5位老人的重任。十几年来,她没有丝毫怨言,真情奉献,为这个家庭营造了无尽的温馨。 乌兰其其格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感动了草原,内蒙古各族人民都为她感到骄傲。 乌兰其其格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全家9口人,其中5位老人、2个孩子。除了公公、婆婆,还有公公的生母、养母,以及婆婆的母亲。丈夫牧仁是巴音温都嘎查的嘎查长,一年到头为嘎查里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有时几天也难见其面。公公、婆婆的腿脚也不方便,10多年来,照顾老人的重担全压在乌兰其其格一个人身上。洗衣、做饭、喂牲畜、田间劳作、给老人擦洗身子、扶老人下地走路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几年来,她没有唠叨和怨言,真情奉献,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

4、和温馨。 赵云亮:为父捐肝 将谎言进行到底 都说谎言意味着欺骗,但有时谎言却是如此的温暖美丽、让人感动。 老父赵贵金罹患晚期肝癌,需要肝脏移植才能挽救生命。赵云亮乌鸦反哺、义无反顾地舍身捐出自己60%的肝脏救父。 2007年9月,在北京武警总医院,正当壮年的赵云亮为了能让患肝癌而又倔强的父亲顺利接受肝移植手术,和家人以及医护人员一起,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为挽救父亲的生命,他瞒着父亲、母亲和妻子,毅然捐出了自己的大半个肝脏。其大孝之举备受人们广泛赞誉。韩瑜:苦跪7天求父同意捐肾救父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 一个山区小学老师,“80后”女孩韩瑜,不仅善待了属于自己的每一个86400秒

5、,还把握了唯一一次延续幸福的机会,成功地将每一个86400秒复制了一份交给自己的父亲。她得以复制时间的力量叫做孝心。当年,整整七天,她每天一早就向父亲跪下,直到跪得双膝红肿,以求得父亲的同意,而父亲则以泪掩面,毫不松口。 韩瑜是个爱笑的姑娘。跟韩瑜在一起,她那爽朗的笑声会让人觉得她还是个孩子。然而,当你真正走近韩瑜,了解她的事迹,感受周围人对她的评价之后,你又会感到她有着与23岁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在父亲面前笑,是因为我不想让他为我担心;在学生面前笑,是因为我不想让孩子们学习情绪受影响。”韩瑜说。她那灿烂的笑容和瘦小的外表背后,是一颗孝顺、感恩、坚强的心。 “韩瑜从小懂事,很多事情都不用大人

6、费心。”谈到自己女儿时,父亲韩远德颇为自豪。这位曾经因患尿毒症而险些丢了性命的汉子,在经历了换肾手术之后,外表上已基本看不出是个病人。 2004年,17岁少女韩瑜为父捐肾的义举震撼了八桂大地。2007年,韩瑜还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她的故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传诵。 孝无声,爱无休。韩瑜捐出的不仅仅是肾,而是感恩的热诚,更是恪守人伦的孝道。她用无私的孝心舞出人间的善与美,绽放出了生命的奇迹。杨怀保:一天6个馒头背四口之家上大学 1985年农历12月的一个寒夜里,杨怀保出生于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的寨子坡村。这是一个最贫苦的农民家庭,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最普通、最贫困的中国家庭,成长起一个令人感动和敬

7、佩的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关爱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当代青年楷模。 这个来自陕西农村的男孩,因父母体弱多病,12岁便操持家务,10多年来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带着家人上大学,用瘦弱的肩膀挑起照顾全家的重担。曾经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开支,高中3年,杨怀保每天早上买好一天的馒头,早上吃一个馒头,喝一碗稀饭,中午就在学校餐厅盛一碗免费的汤,吃3个馒头,晚饭再吃两个馒头,喝碗稀饭。“在那段时间里,我总是全校最后一个去食堂的。”他说,他不敢让同学看到自己的清苦。在课余时间,杨怀保还要帮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2003年夏天,杨怀保考上了湘潭大学,成为村

8、里的第一个大学本科生。高考后的暑假,杨怀保在西安一建筑工地上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每天25元报酬。大学里,自己勤工俭学之余还为30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他的故事,给困境中的人们更多的正能量! 研究生阶段,他发起创办了以“敬老助老、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为主旨的“中国孝基金”,帮助了众多寒门学子、贫困老人、灾区人民等困难群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如今的杨怀保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在全国开展的“空巢关爱工程”、“孝行奖励计划”、“中华孝心榜”等公益活动中,人们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谭之平:土家族女8年间8条路呵护双亲80后的她,有着与同

9、龄女孩完全不同的人生阅历 疯娘自杀前的叮嘱,让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她,将大学梦深埋心底; 从初中生到农民、农家“主妇”、打工妹,再到省城开店,辗转做过超市店主、中专生、餐厅老板,直到带着患严重风湿的父亲与病重的继母上湖北职校 8年间,她在人生八种不同崎岖山路跋涉前行,从不气馁。 苦难是一把钥匙,在人生的变故面前,这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80后大学生却乐观豁达,孝亲感恩,用自己一颗历经苦难的爱心去温暖他人。在她的带动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5000多名学生加入义工社,深入孝感福利院和社区、街道,帮老人和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 她就是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罗桑扎西:残疾儿子40余年照料病重双亲 在宁木特草原

10、上,罗桑扎西的故事是一个神话。 四十几年来,他悉心照料瘫痪的父亲、病重的母亲,把8个弟妹抚养成人。更难以想象的是,罗桑扎西因在山洪中解救一名小女孩曾落下腿伤,自己也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但他始终勇敢地迎接困难,坚强地面对生活,用爱心和毅力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1967年夏天,罗桑扎西的父亲外出时不慎坠马,摔成严重骨折,因为没钱医治,造成下肢终身瘫痪。母亲在父亲残疾后,精神打击很大,加之操劳过度,不久患上了心脏病和肝病,使本已陷入困境的家庭雪上加霜。 17岁的长子罗桑扎西咬着牙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起早贪黑地在生产队干活、放牧、挣工分,有了空闲时间就去帮别人家干重活,要点炒面、酥油来贴补家庭,让

11、父母安心养病,让弟妹吃饱肚子。 罗桑扎西是好儿子,也是好兄长。他不仅抚养弟妹们长大,还教育弟妹们学文化、学知识,勇于自强自立。在他的培养和鼓励下,两个弟弟都完成中学学业。现在弟妹们个个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如今,已年近花甲的罗桑扎西依然每天劳动,精心伺候着80多岁的老母亲,默默地续写着一个普通牧民不平凡的孝老人生。 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007年被评为青海省十大孝亲敬老模范。 张建霞:80后好儿媳捐献2/3肝脏救公爹她是80后好儿媳,河北省行唐县龙州镇西关村村民。她捐献2/3肝脏,救助公爹,孝举感动了十里八乡,2009年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大孝儿媳的

12、事迹传遍神州大地。 2007年4月的一天,张建霞的公公被医院确诊为早期肝癌。为给公公治病,张建霞和丈夫领着公公去了北京301医院,医生告诉他们,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要等待有配型合适的肝源。 就在一家人因肝源问题一筹莫展时,平时连说话都柔声细语的建霞却勇敢地瞒着家人做了化验,在确定能为公公做肝移植时,她平静而坚决地对丈夫和婆婆说:“用我的,我是 O 型血”。张建霞的决定公公、婆婆坚决反对,但是在建霞的坚持下,为公公捐献肝脏的手术方案定了下来。在医生的努力下,肝移植手术取得了成功。 从事旅馆经营的张建霞不仅讲孝顺,而且重信义。几年间她拾到十几部手机、5万多元现金,还有一块价值2000余元

13、的手表,全部归还失主。手术后不久一次到北京301医院复查时,她在医院捡到一个皮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及1万多元现金。她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在原地站了近40分钟才等到失主,完璧归赵。 “尽管公公已不在了,但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至少让公公在亲人身边多留了几年。”张建霞说。 不久前,记者在河北省行唐县民政局见到了张建霞。她被特招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两年了。 公公接受肝移植手术三年后,身体出现慢性排斥反应,肝脏内胆管自动消失,引发全身器官衰竭而亡。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婆婆变得非常憔悴,张建霞每天耐心地侍奉婆婆、安慰婆婆。怕婆婆一个人烦得慌,她就和儿子晚上一起和婆婆睡。每逢换季过节,张建霞先给婆婆买新衣服

14、。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心情变得开朗乐观。“现在婆婆每晚爱和老太太们跳健身舞,像变了一个人,过去五十多岁像六十多岁的,现在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张建霞说。 工作生活之余,张建霞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县里有一个盲人青年,从小被父母遗弃,养母靠捡破烂把他养大。他想去学门手艺养活养母,可是又没有钱。张建霞听说后,马上给他送去了刚发的工资。附近有一对老人夫妇,中年丧子,唯一的女儿也常年不在身边,倍感孤独,张建霞双休日就带着儿子去他们家玩儿,儿子高兴地说:“我又多了个姥姥、姥爷,真幸福。” 热心公益、关爱他人,已成为张建霞生活的常态。她说:“我希望

15、用我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用我的爱去温暖更多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王冬梅:不识字养女悉心照料四代人她是养女,可20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高龄养祖母;灾难一次次向她袭来,她没有退缩、没有逃避,顽强面对,含辛茹苦地养家糊口、拉扯儿女。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甘肃省两当县金洞乡太阳村村民王冬梅。 两岁的时候,王冬梅被收养,与养父、养母、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老人陆续生病没人照顾,王冬梅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 王冬梅每天早早起床,烧火做饭、喂猪拾柴,然后下地劳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冬梅听从父母的安排招了女婿。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了这个贫困的家。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爷爷就去世了,奶奶的病情也日益加重。2004年,王冬梅的养父也突然发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