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090262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阅读专题(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中考阅读专题复习(仅供内部使用)主编:刘淑贵编委:初三语文组 房清梅 徐春凤 荣素梅 巩望朔 高洋 崔黎薛艳丽 潘爱华 范文英 王淑云 曹慧2013 年 3 月 10 日2.目录1.观沧海 第 1 页2.次北固山下 第 4 页3. 钱塘湖春行 第 5 页4. 天净沙.秋思 第 7 页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 8 页6. 夜雨寄北. 第 8 页7.泊 秦 淮 . 第 9 页8.浣 溪 沙 . 第 10 页9.使至塞上. 第 11 页10. 望岳. 第 12 页11. 春望. 第 14 页12. 渔家傲.秋思 .第 15 页13 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 17 页14. 破阵子.为陈

2、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第 18 页15. 饮酒. 第 20 页16. 行路难. 第 21 页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 22 页18. 己亥杂诗. 第 24 页19. 赤壁. 第 25 页20. 过零丁洋. 第 25 页21. 山坡羊.潼关怀古. 第 27 页2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 28 页23. 早春. 第 29 页24. 无题. 第 29 页25. 相见欢. 第 30 页26. 登飞来峰.第 31 页27. 观刈麦.第 31 页28.关雎. 第 32 页29.蒹葭. 第 33 页30.雁门太守行第 33 页31.游山西村第 34 页3盘点中考考点及常见题型:1.识记作家、朝代、

3、代表作。 (记文常)2.理解词义和句意。 (解词句) 3.划分朗读节奏。 (划节奏)4.欣赏词语和句子。 (赏语言)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知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悟情感)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明写法)常见题型:填空、选择、简答。附录四 课内古代诗词阅读篇目1、望岳 2、钱塘湖春行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使至塞上 5、赤壁 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8、天净沙秋思9、次北固山下 10、春望 11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1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13 观沧海 14、无题 15、过零丁洋 16、饮酒(结庐在人境) 17、泊秦淮 18

4、、渔家傲 19、山坡羊潼关怀古 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2、夜雨寄北 23、 浣溪沙 24、游山西村 25、登飞来峰 26、雁门太守行 2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8、相见欢 2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0、关雎 31、蒹葭 32、观刈麦 3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阅读复习建议:要真正读懂诗词。首先要结合注释读懂诗词语句字面的意思,进而读懂深层的含义,尤其是富有哲理性的名句,要读出言外之意;其次,要把握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分析诗歌的意象,便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

5、诗歌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并做简要的赏析。诗歌阅读复习:(一) 观沧海 乐府诗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句意:向东登上碣石山,远眺那苍茫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句意:海水是那样的起伏动荡,山道是那样的高耸直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句意:(山岛上)树木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句意:秋风飒飒吹来,林木簌簌作响,海上波涛万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句意: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句意:星汉的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句意:真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

6、抒发我的壮志吧。词语注释:竦峙:高高地耸立。峙,挺立; 星汉,银河。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诗歌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写作手法:借景抒情。问题设计: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2.诗中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景物?分别从那两个方面来写的?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之一是动静结合,试作具体分析。5.这首诗通过登山揽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诗人想象的诗句并进行赏析。7.从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二) 次

7、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句意: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句意:奔涌的江潮,使两岸顿时开阔,晚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意:夜将尽未尽,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句意: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词语注解: 次,停泊 客路,旅途 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文化知识:文中的“归雁”在古诗文中代指

8、什么?参考: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佳句赏读: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会高悬。 “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描摹了春潮涌动,江水慢慢,好风相送,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景象。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仅写出时序的交替,而且饱蕴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5“日”与“春”乃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生” ,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 “入” ,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

9、的一年。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令人鼓舞。问题设计:1.写出诗中颔联的大意并进行赏析。2.“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为什么?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5.谈谈尾联在诗中的作用。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先写“客路” ,后写“行舟” ,其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D 尾联紧承

10、颈联,表明诗人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早日相会。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 诗的颈联写景致的遗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思乡之情。D 在唐朝诗人中,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诗人,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青史留名。(三)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句意: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湖水才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

11、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芬芳的野花四处开放,渐渐要迷住行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老也走不够,老也看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里的白沙地。词语注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刚刚。 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够。6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欣赏早春西湖美景无比喜悦和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写作特色:本诗不是着眼于某一点来描写景物,而是从整体上描绘湖上春意,在行进途中展示蓬勃的春意;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12、选取典型事物,运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描绘,如:“渐欲” “才能” 。佳句赏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炼字角度:“争” “啄”运用拟人手法,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几处”不是处处, “谁家”不是家家, “早” “新”都准确表明早春的特点。这两句诗,通过对莺燕的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准确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同时运用对偶,使句式工整,琅琅上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炼词的角度:“乱花”写出了花的繁多, “浅草”写出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 “才能”描绘了春的变化,突出了早春生机勃勃的特点。这两句诗生动形象

13、的描绘了西湖早春野花渐次开放,春草初生柔嫩妩媚,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问题设计:1.本诗以“行”为线索,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色依次是:春水初平、 、 、 、 。2.本诗的颔联中两个动词用的好,请谈谈好在哪里。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4.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5.本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的景象?(写出四个即可)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7.本诗的尾联有什么作用?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品一品其妙处。9.诗中“最爱”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7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 、 “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