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端砚的鉴定与欣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85552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端砚的鉴定与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白端砚的鉴定与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端砚的鉴定与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端砚的鉴定与欣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端砚的鉴定与欣赏白端砚石色洁白如雪,莹润如玉,在以紫色为主调的端砚家族中,别具一格,卓然不群,令收藏家们梦寐以求。但因为它产自肇庆端州自古著名的风景区七星岩,历代禁采岩石,故琢制极少,传世极稀。又因为全国各地出产的白石砚台很多,相似相近者实难以区分鉴别,故也增添了几分神秘难寻的感觉。按端州琢砚老艺人的传说,以古端州七星岩白端石琢制砚台始于宋代。但在砚著中首见白端之名,并述及白端作朱砚之用,是明代万历时期文房四宝学家屠隆,其在考磐余事中述:“朱砚:或用白端亦可。 ”之后明末及清代砚学家多有记述。如清乾隆时陈龄的端石拟:“七星岩:产石名白端,色白如雪,作朱砚最佳。”朱砚,是专门用于研磨朱砂等颜料

2、彩墨的砚台,多取白石为之,以朱红等彩色易显也。白端不但洁白如雪,且质地细腻滑嫩,不但是琢制朱砚的上乘石材,还是清代岭南妇女的化妆品材料。清嘉道年间江藩的端研记:“白端石:肇庆府七星岩石也 其最白者碎以为粉,妇女用以敷面,名旱粉。”旱粉也称干粉, “端州干粉”与“ 惠州眉笔” ,及妇女画眉的颜料“始兴石墨”,为清代岭南著名的妇女化妆用品。此外,白端石还雕作观音菩萨、水丞笔掭等仙佛造像及文房用品等。白端石是肇庆七星岩独有的特产,其中又以七岩排列榜首的玉屏岩所产称冠,玉屏岩就是以岩中白石如玉故名。至今玉屏岩山上山下尚存古人采凿白端的遗址,如山上玉皇殿北侧的叮咚井和双珠迳,山下登马鞍亭石径西侧大如厅堂

3、的岩洞等处。而又以叮咚井的白端最为上乘,驰名清代的端州干粉即以此白端所制,所琢白端砚台也较同岩他处最显白润,更比景区内他岩远胜一筹。只是叮咚井仅为宽约一米多,长数米,深约十米的狭坑,古人采石有限,所琢砚台难得一见,当视为珍中之珍。严格的精品白端石特征是:细润如玉、莹白如雪,纤尘不染,绝无杂质。普通的白端石则包括:同为肇庆七星岩所产,但质理粗些,色不甚白者,以及石中夹杂黑红等色石纹的白锦石,如陈龄端石拟所言:“七星岩:有花纹者为白锦石。”及江藩 端研记所载:“ 白端石: 其质理粗者为柱础,海幢寺佛塔、将军署前石狮皆其石也。”然而,精粗两种白端石古砚,价格则前者是后者的五至十倍。从目前所能见到的白

4、端古砚的形制、工艺、风格与墨锈包浆等分析,均为明清之物。如四足如意池白端砚,长公分,宽公分,高近公分,在白端石砚中属形体砚大。墨池的如意形,砚侧的线刻纹饰,以及四足厚重的形制,是较典型的尚存元代遗风的明早期风格,其上限可达明初,甚至元末明初。其时战乱不断,七星岩禁伐岩石的律令松弛,以至出现较大量采凿白端石的可乘之机。这与端砚艺人的白端砚始于宋(应是南宋末)的传说相差不远,也与明代砚籍记述基本吻合。首见白端之名的屠隆考磐余事虽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但万历已亥年即万历中期,在七星岩中心游览区石室岩最当眼的地方,由总督两广军门戴凤歧题,副使李开芳书的“岩石勿伐,泽梁无禁” ,以高米,宽米的大字面积镌刻岩

5、壁之上,重整律禁,以警后人。屠隆述及白端,绝不是当时才出现,而是之前已经存在。万历后不久,进入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烽火动荡年代,律禁又现松弛,以致引发了更大量更大规模的采凿白端的行为。此时期的屈大均于广东新语中记述,当时肇庆有逾千居民以采琢白端为生。故在遗传的白端古砚与白端器物中,多为此时及清中前期之物,如白端团鸭砚与方圆两小砚等。于七星岩采凿白端的遗址,如玉屏岩叮咚井双珠迳等处,也多是此时期的遗迹。近年发现古玩摊档上,有以广西白石琢砚以充白端,其间不难鉴别。广西白石虽亦洁白,但粗燥不润,较易看到斑晶,有微透明的感觉。而白端细腻如粉团,不透而润泽,肉眼一般看不到斑晶。两者的价差,亦如天壤之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