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085551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修订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 “又” 。 暴:同“ 曝” ,晒干。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 性” , 天赋,资质。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 授” ,教授。 )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 “否” 。 )二、重点实词用法(一)绝1、而绝江河。 (横渡)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二)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三)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 (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四)假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凭借,利用)(五)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传统)3、师道之不复。 (风尚,传统)(六)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文的著作)(七)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 (八)复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再)(九)贻1、 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三、重点虚词用法(一)之1、代词。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郯子之徒。 (代词,这)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2、助词。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 )彼童子之师。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 )古之学者必有师。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

4、“的”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而1、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则群聚而笑之。3、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连词,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三)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34、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四)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却)(五)以1、作师说以贻之。 ( 师说) 表示目的关系, 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 、来、 用来、以致 等。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同上,表目的

6、。(六)所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放在动词“谓”前面,与“谓”构成“所”字结构,“所谓”翻译成“所说的老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 (与“以”一起,表示的原因)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与“以”一起,表示“用来的” )(七)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四、典型的文言特殊句式(一) 判断句(判断句的标志有:也;者也。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二) 被动句1、不拘于时。(三) 省略句

7、1、鞣以(之)为轮。2、吾从(之)而师之。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省略句)省略谓语。翻译:千里马跳一次, (每跳一次)不能达到十步之远。其中“每跳一次”是被省略的部分,在句子中做谓语。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省略句)省略宾语。翻译:现在他们的智慧反而不能比得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真的很奇怪啊?其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被省略的,在句子中做宾语。(四) 主谓倒装初中文本中有(五) 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六) 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七) 状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2、学于余。 (状语后置句)

8、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状语后置句)4五、判断文言文语句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学习 名词作动词 或者 以为师 意动 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从师学习 名词作动词4、或师焉,或不焉 师,从师学习 名词作动词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 3、群聚而笑之。 群,成群地 名词作状语(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 3、小学而大遗,吾

9、未见其明也 小,小的方面 形容词作名词 大,大的方面 形容词作名词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圣人 愚,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5、积善成德 (善行,形容词作名词)(四)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形容词做意动用法。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 4、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把看作粪土,以 为粪土。 )5、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6、位卑则足羞(感到耻辱)六、翻译浅易的文言文语句(直译)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达到千里之外。2、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

10、和智慧就得到提升。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跳出十步;劣马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5、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地下水, (是因为)用心专一。6、 是 故 无 贵 无 贱 , 无 长 无 少 , 道 之 所 存 , 师 之 所 存 也 。5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的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7、

11、 彼 童 子 之 师 , 授 之 书 而 习 其 句 读 者 , 非 吾 所 谓 传 其 道 解 其 惑 者 也 。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8、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 君 子 不 齿 , 今 其 智 乃 反 不 能 及 , 其 可 怪 也 欤 !巫 师 、 医 生 、 乐 师 以 及 各 种 工 匠 , 士 大 夫 之 族 是 不 屑 一 顾 的 , 现 在 士 大 夫 们 的 认 识 反 而 赶不 上 他 们 , 这 不 是 很 奇 怪 吗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

12、难的人。1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1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以道为师,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出生比我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也可能比我早,我也跟从他、以他为师。七、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 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