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84787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质量检测(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二题号 一21 22 23总分得分第卷 (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当今世界,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 多个民族,6 000 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告诉我们()既要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不同文明虽有优劣之分,但应加强交流A BC D2中医正受到愈来愈多外国人的喜爱,爱中医、学中医的外

2、国人越来越多。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B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各自的特点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相同的发展规律D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3(2013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 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表明( )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

3、必然趋势A BC D4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 “中国文化月” “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在你看完“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软实力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学习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52012 年 8 月 9 日,德语动画版易经首次在德国 NRW 电视台播出,引发广泛关注。许多观众来信交流观感,表达对易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有观众要求预订该片的全套 DVD。动画版易经在德国电视台的播出

4、()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消除了中德文化之间的差异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 BC D2012 年最火歌曲韩国神曲江南 style在短短两个月内借助网民“病毒式”传播荣登英美多国流行乐排行榜首。 专家认为原因在于, 江南 Style的音乐风格跟欧美流行音乐风格相一致;其 MV 的视觉效果又非常国际化,极易被外国观众接受;而效果特殊的“骑马舞”本身简单易模仿。据此回答 67 题。6 江南 Style的成功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文化发展与创新必须坚持流行与传统、主流与多元的结合文化的差异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A BC

5、 D7 江南 Style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主要是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必须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必须坚持文化的创新性,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必须研究和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A BC D8(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民间艺术元素

6、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继承文化具有多样性A BC D9提到春节,许多青少年学生首先想到的传统习俗是放鞭炮、吃年夜饭、收压岁钱,而守岁、祭祀等传统习俗却只有极少数青少年知道。这说明( )传统习俗在传播落后文化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青少年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青少年应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A BC D102012 年 11 月 1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会后,中央要求组建宣讲团,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心灵、进头脑。这是因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本身价值,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优秀文化可塑造人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传承文化中具有

7、独特作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A BC D112012 年 6 月 23 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带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评估考察专家组一行到合浦县考察并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座谈会。国家重视申遗是为了()重塑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增加中国的文化遗产数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文化遗产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A BC D12遭遇史上最强的雾霾天气,2013 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明显较往年少了许多。不少人认为,春节图个吉利快乐气氛,少放点烟花爆竹并不影响辞旧迎新,反而可以让我们过个更清新的新年。这种态度和做法

8、()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不利于强化传统文化这一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符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革故鼎新的原则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社会生活变迁紧密而正确地结合起来A BC D132012 年为双闰年,长达 384 天的农历龙年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十三立春(2012 年 2 月 4 日)和腊月二十四再次立春(2013 年 2 月 4 日) ,民间素有“两头春,宜嫁娶”的说法,选择在今年结婚的新人特别多,从而带旺了各地的婚庆市场。由此可见()A传统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传统文化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持久不变C传统习俗约定俗成,世代相传,影响

9、持久D传统文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4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不同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B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做物件加以传承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D启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152012 年是德国“中国文化年” ,中国全年在德国各地举办音乐、电影、对话、论坛等超过 500 场活动。目前,德国不少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存有偏见。这说明加强中德文化交流

10、()是促进两国文化趋同,消除误解的举措是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增进理解的体现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文化与政治交融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发展两国政治关系A BC D16 “微电影”大潜能,依托新科技支撑的微博等新兴媒体,大批“短小精悍”的“微电影”走入公众视野。 “文化中国”系列之一,中国古典动画微电影白蛇传说 ,用古典的中国绘画与音乐将白蛇传的故事表现出来,很好地展示了中国古典美。 “微电影”大潜能,意味着(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C D17 “一谢共产党,做人

11、把您想,过去当牛又做马,如今翻身把家当党的恩情数不尽,件件铭记在胸膛,万众一心跟党走,共建和谐奔小康!”四川古稀老人代金辉饱含深情创作的诗歌感恩颂十谢共产党写出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这说明( )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劳动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A BC D18.漫画姚明与“老夫子” 将两大角色跨越时空走到了一起,也给双方的爱好者提供了一次了解对方的难得机会。漫画构思凸显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发展的寓意民族与世界的结合文化与经济的融合A BC D19岭南民居由于历史悠久,与外界沟通频繁,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

12、艺术,有潮汕式民居、家常民居、侨乡碉楼民居等。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这里的民居形成小天井、大进深的形式,便于通风散热。岭南民居丰富多彩的现象是岭南文化多样性的缩影。这说明(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和发展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 BC D20一首梁祝历经 50 多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同时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13、A BC D答题栏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 3 小题,共 40 分)21(12 分) 材料一2012 年,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该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让观众感受食物 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 式、 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其中的每一种食材、每一种制作工艺,都在展示着 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 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该片摄制组在一年多的 时间里,踏遍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山山水水,从繁华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到边远的大山深处的村落,拍下了一道道

14、美味佳肴,更记录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经过电视 和网络播放, 对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据淘宝数据显示,自 5 月 14 日该纪录片开播后 5 天,有 2005 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 729 余万件。在此带动下,食品相关类目支付宝成交额达 2 195 万元,环比增长 16.71%。材料二中华饮食历来重视山珍野味的加工,自古就有 “药食同性”的饮食文化传统,人们通过食补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食用野生 动物起源于人 类生产力低下、茹毛 饮血的年代,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仍被食用。2012 年 11 月,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报道了江西省资溪县一些人滥捕、 滥杀、 销售和食用野生 动物的新闻,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食用野生动物会破坏人 类体内平衡,甚至 导致各种疑 难病症的发生,2003 年人类SARS 病毒被证实来自野生动物就是例证。(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文化生活中的道理?(4 分)(2)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4 分)(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 分)22(12 分) 材料一2012 年 10 月,央 视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 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的社会调查。从 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