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80804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的特点和常见用法;2、加强文言实词的积累。二、考纲解读:考纲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常见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指考试大纲规定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指的是语境义。)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大块,偶尔也涉及通假字,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范例解码(12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伯父墓表 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

2、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

3、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

4、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 ,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三、教学过程1古今异义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 “河” ,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 “书” ,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 ,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2)词义缩小。如“金” ,古

5、代泛指金属, “金2就砺则利” ,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 “始播百谷” ,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 “其臭如兰” “乳臭” ,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3)词义转移。如“去” ,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 “走” ,古指跑, “走马看花” , “弃甲曳兵而走” ;今指行走。 “劝”古指鼓励, “劝学” “劝农” ;今指规劝, “劝他不要吸烟” 。“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 “穷则独善其身” ;今指贫穷。 “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 ;今指女子的配偶。 “牺牲” ,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流血牺牲” 。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 ,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卑鄙无耻” 。“爪牙” ,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 ;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 、 “指示” 、 “地方” 、 “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 、 “社稷” 、 “左右” 、 “足下”等。温馨提示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

7、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_ 今义: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 今义:_(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 今义: _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义:_今义:_(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_今义:_(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今义:(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_今义:_(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_今义:_2.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

8、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 ,于是, “早”就是本字, “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 、 “后”的意思。3“莫” ,在“至莫夜月明”句里, “莫”是古字, “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系向牛头充炭直(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5)或师焉,或不焉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赢粮而景从 (8)风吹草低见牛羊(9)张良出,要项伯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9、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 一词多义: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 教学大纲中列出的 120 个文言实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那么一词多义是如何形成的呢?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如“立” ,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义是“站立” ,如“提刀而立” 。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 ,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 。又引申为“竖立” ,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 。又引申为“建立” “设立” ,如“立宗庙于薛” , “各当时而立法” 。又引申为“存在”

10、,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 ,如贾谊过秦论:“子婴立。 ”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 ,如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 ”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 “马上” ,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实战演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就(1)金就砺则利( )(2)连辟公府不就( )(3)一蹴而就(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5)若无罪而就死地( )(6)乃谢客就车( )2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秦贪,负其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

1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 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如:“他有个兄弟在北京读书” , “兄弟”指“弟弟” ;“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得了” , “好歹”指“歹” ,多指生命危险;“他可惹下是非了” , “是非”指“非” ,多指口舌麻烦。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出现更多,课本中就有不少实例。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 “园”是种树的地方, “圃”是种

12、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国”是诸侯的封地, “家”是大夫的封地,此处只有“国”的意义。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如孔雀4东南飞:“昼夜勤作息” ,只有“作”的意义。 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只有“异”的意思实战演练: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否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其日牛马嘶(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蟪蛄不知春秋(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13、灵也(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2、加强文言实词的积累。一、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例说(部分)(一) 、字形推断法例:“振长策而驭宇内。 ”(贾谊过秦论)析:“策” ,从“竹” ,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 。、通过分析形旁来推测词义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 “旨”与美味有关;“隹(zhu) ”与鸟雀有关;“能”与熊罴有关;“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关有;“纟”与丝织品有关;“攴(p) ”与敲击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 “月”关肉, “页”关首, “自”关鼻, “目”关眼。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例:“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析:“带” ,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二) 、引申推断法 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