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77858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河子大学园林建筑与名园赏析课程论文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院系:文学艺术学院班级:中文系 08 汉文 2 班指导老师:付宗驰姓名:张龙学号:2008040967联系电话:15009934120 2009.5.10园林艺术之旅裴公湖摘要:甘肃省成县裴公湖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园林以东西两湖为主,有廊亭水榭之景。湖区风光时移景换,无时不美,莲叶田田,香飘数里。本文描述了裴公湖整个园林建筑的别致风光,并从裴公湖的今昔对比,艺术价值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窥中国园林之一角,期许中国园林之长久发展。关键字:中国园林,裴公湖,艺术价值,未来。裴公湖,俗称“莲花池” ,在甘肃省成县县城西南。据成县新

2、志载,裴公湖始建于唐光启年间,时任成州刺史为山西稷县人裴守贞,故名。明万历年间成县知县黄泳,先后组织民力增补修葺,扩大池塘,增建景观,使园林面积扩大,布局别具一格。一九七八年,县政府又拨款修缮,并列裴公湖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而望,牌坊古意古趣,上有“裴公湖”之匾额。两尊石狮威威立于牌坊两侧,似在镇守之一方净土,又似在迎送八方观客游者。入门正前方是喷泉雕塑,莲花座上,汉白玉塑成的女子衣带飘飘,体态婀娜,亭亭玉立,宛若莲中仙姑。塑像居于环形喷泉正中,如果此时喷泉开启,水雾间便可见仙姑微微含笑,楚楚动人。观之畅人心脾,精神为之一振。裴公湖属于古代园林与现代园林的一个有机结合体,虽距唐代已有千年之

3、久,但仍可见唐代园林建筑的简洁之风。建造的仿古式图书馆、书画院与湖光水榭自成一体。裴公湖呈蝴蝶形状,占地 27 亩,湖区 23 亩,相对称的东西两湖如蝴蝶的一对翅膀。东湖种红莲,西湖植白莲,湖中心狭窄部建亭,名曰“湖山飞阁” ,旧称“湖山堂” ,今称连桥亭,一语双关,既是桥上亭又是莲上亭,为矗脊攒顶之八角亭,其尖顶凌曾,飞檐高翘,藻井绚丽,流丹溢彩。连桥亭南北两侧连有廊桥,与湖岸相接处各有一坊,前曰“云锦” ,后曰“霞漪” 。雕梁画柱,描金涂朱,朱栏剔透,水轩玲珑,游廊接亭之南北,俯瞰之恰似蝴蝶之身。仿古长廊悬湖而建,位于东湖边侧,长廊连贯好似给蝴蝶之翼添上了一条古意横生的丝带。廊身通透,使湖

4、面与近旁草木似隔非隔,廊低临水面,人行其上,一池莲叶田田在下。廊的立面由柱分划为一个个开间,廊下设半栏,即美人靠,上安挂落。倚栏而望,湖波荡漾,莲花风姿绰约,娇艳的白莲、红莲或含笑而立,或楚楚动人。从东到西穿廊而过,转折处有矗脊攒顶之六角亭,使两廊衔接处不至于突兀。长廊尽头有一亭,亭体量较小,屋顶是攒尖式,平面为圆形,每个面为单间双柱,亭柱间安美人靠,可暂作休憩,又可凭栏观景。廊上绘有牡丹等富贵花草,寓意吉祥安康。因长期的岁月侵蚀,色彩业已陈旧,有些地方已经剥落,但反增一种历史厚重感,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观尽了历史的变迁。湖边典雅壮丽的图书馆和同谷书画院那古色古香的临湖水榭又为园中增色不少。

5、每至夏秋之交,满池碧莲,香飘数里,植于湖岸的垂柳随风拂波,柳意达情,湖中游鱼摆尾戏水。垂钓者、赏莲者或凭栏而立,或信步游于岸堤,燕翔楼前,飞鸟驻足,歌声婉转悠扬,清风习习而来,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舒畅啊!湖中莲叶深处有芦苇丛生,野鸭也来此安家,每日在湖中嬉戏、觅食,待乳鸭长成又是一番景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与静在湖中相生,这画面灵动而又生机勃勃。等到冬日飘雪时,虽莲叶枯败,残枝萧索,但皑皑白雪飘然入湖,亭上、廊檐皆为白雪覆盖,湖冰玉砌,岸树银装,好不壮阔。裴公湖的外围,砌有砖墙,墙檐起伏跌宕,琉璃瓦依势而落,墙上有小格漏窗,虽然一堵墙将湖光水榭与外界相隔,但路人站在墙外仍可穿格而望,但见湖中

6、莲叶碧绿,红莲白莲粉嫩可亲,也许观者会不忍离去,痴痴地看着思索着。湖东北角上方山丘名曰“紫金山” ,为南宋抗金名将吴麟、吴挺父子驻节之成州故城所在。山上最高处有三重檐八角楼一座,始建于宋代,名曰“八景楼” ,又称“奎星楼” 。登楼俯瞰,裴公湖景色尽收眼底。北宋时秦凤路转运使游师雄曾登楼观景,作诗曰:“行尽秦川路,谁知此一州。半湖无尽藏,八景最高楼。”称赞的极是。湖西北隅后山平台柏荫浓郁处是烈士陵园,为纪念红军长征时在此地牺牲的战士而建,纪念碑壮严肃目, “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虽已暗淡,但回想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又是何等的壮烈,何等的伟大。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永

7、远纪念他们!游览完裴公湖之大概,下面,笔者将三个方面入手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是裴公湖的今昔对比;二是裴公湖的园林艺术价值;三是展望裴公湖的未来。(一)今昔对比这张图片摄于一九七八年,东西两湖莲叶碧绿,红白莲花隐隐可见,南侧是图书馆和一尊塑像,北侧是书画院及其临湖水榭,湖中部是莲桥亭和南北廊桥;东侧通廊还未修建,但从中可见民居简朴,园林布局的简洁。园林,始终要有人的参与和维护。裴公湖的北侧不远处有一水泉,是供给两湖的水源,而且长期流活水,很少枯竭,民国十八年大旱,曾干枯。解放前又因无专管机构,加之县卫生院建在莲池旁边,废水排于池中,莲花濒于绝灭。建国以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县政府对裴公湖进行

8、了扩建,上图即是裴公湖东侧扩建后东西通廊的实景。并进行了排淤清塘,培植新莲,促进了莲池的恢复和发展。从这简单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园林不只是园林,它其实是社会的一种反映。大气的皇家园林多是在清朝鼎盛时期修建,是霸气,是宏伟江山的书写;江南水乡情趣淡雅,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多是文人政客或显达或失意之时的心灵栖息地,与自然暂得安宁,避开纷扰,达到天人合一。园林,是体现人与自然合作的一种形式。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裴公湖自裴公起开始了与自然的合作,这合作一直继续着,至今已传数代,已达千年。(二)裴公湖的艺术和价值裴公湖自比不得那些名气甚大的园林,但论其价值,还是有的。它是唐代始建的,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9、。观赏价值也是不低,是民众常爱游览之处。从艺术角度来看,裴公湖是闹市区中的一片宁静。园外是人声鼎沸,车流不息;但进园来却是微风轻拂,莲香袭人,打消了许多的繁杂和纷扰,这样的宁静很难得。它本身也蕴含了一定的园林美。亭楼水榭,长廊依湖,八景楼和裴公湖属借景中的互借,对于八景楼来说,俯借了裴公湖;对裴公湖来说,仰借了八景楼。站在亭中观鱼赏莲,抬头望去又不至于空白,苏东坡有诗“赖有高楼以近观,一时收拾与闲人。 ”笔者化用于此处则是“恰有高楼可近观,不知画里与画外。 ”意境是园林的又一核心,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还可借助嗅觉和听觉。裴公湖夏秋蛙声一片,莲花飘香,风随柳浪,从“声

10、”入景,从“味”入景,又是一番特别的感受。夏去秋来,莲花谢了,留下满塘莲叶,不正有李商隐诗“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意境吗?当夜深人静,清风徐来,明月当空,又是一派清静幽寂的情境。在这样的境中休息片刻,怎能不诗意萌动,挥笔画就一幅莲花图呢。裴公湖旁有县人民医院,正待康复的病人在此散步疗养是大有裨益的。园林为人们提供了景观,给了人们美的享受。我一直反对园林的贵族化,也认为中国园林的出路在民间。所以一定要让民众广泛的接触园林,而不只是文人骚客的专有,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园林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整个民族的审美水平。(三)展望未来裴公湖的近况令人担忧,东西两湖已有多年未能进行清淤疏塘,加之补给水源渐

11、少,池泥淤积严重。2008 年夏天,笔者到此散步,已能闻到淤泥的恶臭,莲花多半枯死,游人又不注意环保,园区已是伤痕累累。急希望有关部门重新规划,清淤注水,早日再现裴公湖之盛景。就裴公湖的发展来看,扩建已经不现实,只有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西湖之侧可修建仿古长廊,通过隔景、借景等手法来布置园内建筑。栽竹子,安置奇石,增加池中游鱼数量和种类,增加莲花品种,改变莲花以红、白为主的局面,增加可观赏性。还应注意的是,新修建筑要尽量减少现代建筑的涌入,不要改变裴公湖的整体风格。当裴公湖再现莲叶田田,古意古趣的时候,倘若给裴公瞧见,我相信他定会微微一笑,流连忘返。畅想一下,当夏日微风袭来,池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12、鲜艳夺目,泛小舟游于莲叶间,水中游鱼摆尾戏水,上下吐珠,是何等的闲适,何等的畅达啊!心中不禁吟咏出那古老的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结束语:中国园林似乎一直在进行这样的尝试摆脱世俗,寻找一片安宁。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现在中国各地的古典园林中都或多或少的加入了现代的元素,但要将现代的风格融入古代,还需慎重。几千年的艺术传统需要创新,也需要发扬和继承。中国园林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意趣和情趣,带给人类心灵的享受和慰藉。不要让先辈们苦心经营的园林艺术走向死胡同,失去它永恒的光辉。园林的美没有偏见,没有界限。中国园林从来不是固步自封的,它一直在进步,从民间走向皇家,再从皇家走向民间;从国内走向国外,从中国走向世界。园林建筑,园林艺术,是一曲悠扬和绝响的乐章,它的路永无止境。参考书籍:成县裴公湖简介古建园林赏析黄震宇 唐鸣镝编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年备注:感谢指导老师付宗驰 , 文中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张龙2009.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