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0691002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9年汽车行业分析及展望内容摘要: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遭遇近年来少有的严峻考验。特重大自然灾害、宏观经济不断减速、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等,都对国内汽车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尽管如此,汽车行业仍保持了一定增长,但增幅比前几年明显放慢,且大大低于年初的预计;出口超高增长势头不再,全年增速预计跌落一半;行业效益增长下滑,靠销量助推利润高增长难度加大。2009年汽车行业总体增速还将有所下降,优胜劣汰加快,企业重组兼并增多,汽车流通领域面临新调整。一、2008年国内汽车行业增长明显放缓1、产销增速由快转慢,同比增幅急剧回落2008年1-11月,全国汽车总销量862.98万辆,同比增长8.5

2、2%,增幅自2005年7月以来首次低于10%,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幅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前11月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8.87%和7.65%,增幅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13.95和16.47个百分点,降幅非常明显。2008年以来,国内车市除1月、3月、6月增长外,其他月份均出现环比下降,同比来看,8月份开始出现近3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下降,9月份尽管奥运结束后市场存在补量因素,但销售同比仍为下降,11月份汽车市场进一步低迷,当月销量同比降幅达到14.56%。2008年只剩12月一个月的时间,预计车市短期内仍将难改低迷走势,汽车销售增幅还将进一步下滑,全年销售约在950万

3、辆左右,同比增长约8%。2、出口超高增长势头不再,全年增速预计跌落一半由于基数较小,近几年我国汽车出口一直呈现超常规增长态势,2005年首次超过进口,2006年同比增长翻倍,2007年同比增长高达78.95%。但2008年,这一超高增长的势头明显受到了阻力,1-10月整车出口60.88万辆,同比增长29.83%,出口金额83.78亿美元,同比增长52.92%,尽管增速仍较快,但与前几年比已大为下降。从2008年3月开始,我国汽车出口增速持续走低,8月汽车出口57531台,同比下降5.34%,环比下降18%,成为近几年来首次负增长的月度,10月份,汽车出口共5.13万辆,同比下降6.85%,已连

4、续三个月单月同比下降。目前临近年末,国际经济形势仍趋于恶化,短期内未现好转迹象,因此,预计12月份中国整车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增幅还会有所降低,全年出口量预计最多保持30%的增速,总出口量在70万辆左右,增幅比2007年至少减少一半以上。从原因看,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扩散、世界性金融危机蔓延等使得整体出口环境恶化,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进口政策的调整导致局部市场陡然转冷,加之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成本,出口汽车的价格优势有所下降等,都是影响2008年中国汽车出口增幅显著放缓的重要原因。3、行业效益增长下滑,销量助推利润高增长难度加大近年来汽车价格不断下跌,但依靠快速增长的销售增量,汽车

5、行业效益持续保持高位增长。2006年、2007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分别为752亿元和126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4%和57%。2008年,受钢铁等原材料订购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市场销售增幅明显放缓的双重挤压,汽车行业利润增速明显下降,亏损企业亏损增多。1-5月,汽车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36.6%,较2007年全年增速降低了20个百分点,且低于2006年44%的增速。1-8月,利润增幅回落再次加快,同比增长28%,增速较1-5月进一步下降近9个百分点。前8个月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18%,而去年同期则是同比下降27%,说明亏损企业形势明显恶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

6、)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2008年1-10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运行增速趋缓,各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增幅与前9个月相比继续呈回落走势,企业盈利水平下滑明显。在2008年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受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影响,预计汽车行业产销形势难以出现好转,而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虽然下半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难以抵御汽车市场变冷对行业盈利的冲击,加之激烈的价格竞争趋势依然不改,因此,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效益指标增幅还将有所回落。2008年全年汽车行业利润增长速度预计将回落至20%左右,全行业利润预计为1500亿元左右。 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效益指标变化趋势 单位:亿

7、元,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值同比累计值同比累计值同比2006年1-2月1837.7236.6880.59143.8417.85-40.52006年1-3月3205.4336.68152.7287.3625.21-20.482006年1-4月4508.6133.92228.2689.9926.71-38.432006年1-5月5702.6132.98283.9570.8346.19-3.212006年1-6月7000.9931.83358.1558.4952.950.362006年1-7月8098.0630.19405.5650.2862.171.032006年1-8月9258.

8、6530.2464.1548.0867.38-5.482006年1-9月10580.8530.74529.1847.5272.55-8.732006年1-10月11724.2230.18593.3746.676.76-9.892006年1-11月13129.5230.66668.8844.0978.23-12.362006年1-12月14651.3229.46752.1744.4488.13-8.82007年1-2月2507.2733.32138.5970.4320.053.62007年1-5月7528.8529.76456.1061.5733.89-28.652007年1-8月12441.0

9、732.75759.5464.1751.61-27.22007年1-11月17483.7331.471102.7264.0770.19-14.122008年1-2月3218.3128.29179.1229.7826.6121.132008年1-5月9604.8828.82633.3336.1842.5317.232008年1-8月15517.3825.97993.0327.9559.6317.84二、汽车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调整趋势2008年汽车行业增长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需求放缓、特大自然灾害等。但从影响程度来看,由于出口只占我国汽车整体销量非常小的比例,因此

10、次贷危机对我国汽车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年初南方的冰冻灾害和5月份四川的震灾,从事后月度的销售数据看,影响主要在局部市场,冻灾甚至部分促进了当地的销售,因此对全国的影响同样比较有限。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经历的几次周期性波动及其规律特征,并结合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中影响汽车总需求波动的主要周期性因素发现,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快速下滑,主要是受到行业周期性调整因素向下作用的结果。1.宏观经济减速影响汽车市场快速收缩经验表明,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是中国汽车市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改革开放到1996年,我国汽车市场经历过四次比较典型的周期性波动,呈现出较强的规律特征,这些特征包括:(1

11、)国内汽车市场增长率波动与宏观经济增长率波动呈同期、同向、同步变化的特点,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75;(2)汽车市场增长波动幅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相对于GDP的上升或下降,汽车产销扩张或收缩系数更明显。即在GDP环比上升时,汽车产量增速成倍上升;而在GDP环比下降时,汽车产量增速成倍下降,汽车市场增幅呈大涨大落之势,计算显示,1978-1996年,上述放大系数基本在8左右;(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汽车市场增长率波动表现为增长型波动,即在波动周期波谷,市场仍呈正增长。由于1996年以前我国汽车市场主要以客货商用车发展为主,轿车市场还停留在少量的公务车和出租车市场阶段,因此,市场周期

12、波动所体现出的规律性特征,已不能完全适用于1996年后以轿车发展为主导的汽车市场。2000年前后,国内轿车、客车、载货车的比例达到1:1:1,此后轿车市场发展进入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客货商用车发展进入从属地位。通过对2000年后新的市场格局下汽车市场增幅变动与宏观经济增长率变动关系的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进一步有所提高,由0.75上升到8,二者波动方向和同步性仍一致,但汽车市场增幅变动相对于经济增幅变动的放大系数由原来的8下降到5,表明汽车市场增幅大涨大落有所缓和,另外,增长型波动特征仍不变。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大幅放缓,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相对应,具

13、有非常强的周期性特征。2002-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从9.1%逐年加快,2007年达到最高的11.9%,带动国内汽车市场同期平均以超过GDP增速一倍的速度高速增长。而2008年宏观经济掉头向下,前3季度经济增长9.9%,全年预计进一步下滑至9.5%,比2007年下降约2.3个百分点,按此计算,汽车市场销量增长将下滑10-13个百分点,与全年汽车市场增幅下滑的幅度很接近。2.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汽车消费信心在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占比大、权重高,因此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车消费欲望的强弱。计算显示,1997-2004年间美国汽车产量(折合成年率)与本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系

14、数为0.5829,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当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升时,往往预示着汽车总需求将进入上升周期,汽车产销增长加快,反之则预示汽车总需求将减缓,产销增长会减慢。我国已进入轿车时代,且汽车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在稳步提高,因此作为欧美成熟市场重要的周期性指标之一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越来越影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周期波动。2008年,受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和股市大幅下跌的影响,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较2007年大幅下滑,持续低迷,第三季度指数为93.8,比上季度和2007年同期分别回落0.3和3.2个百分点,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作为重要的周期性指标之一,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深度下滑,一方面直接

15、导致2008年汽车市场增长的显著放缓,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汽车市场出现周期性下调趋势。3.油价高企,能源约束作用增强欧美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能源约束对导致汽车市场周期性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持续的油价上涨往往最终导致行业周期性的大调整。世界汽车业有史以来的两次衰退,主导因素都是石油危机。以美国为例,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5倍,最高近34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1974、1975年连续两年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9%、9%。1979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2倍,最高近37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1979-1981年连续三年低迷,同比分别下降12%、30%、0.01%。经测算,1973年10月-2004年6月间,美国汽车销售与原油价格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2。就中国而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高,能源约束下的油价上涨对汽车市场总需求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强。由于价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前两年国际油价高涨期间较为平稳,但20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明显加大,上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