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0624596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2009届高三最新试卷分类精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华师一附中2009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信息卷(二)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蔡元培比冯友兰“老实”? 读欧洲大学史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大学作为学术新思想的发源地,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近800年的历史里,它经历了多次的蜕变和重生,直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模式。四卷本的欧洲大学史立体地再现了这一过程。一本北大前工作人员的著作中提到,冯友兰认为,应该把北大的历史往前推,一直推到一千多年以前的书院。如此一算,北大的历史比最古老的欧洲大学还要长得多。只是我们猜想,以如此方法计算,欧洲人是否要重提柏拉图学园,然后中国人再拿太

2、学等机构来比附。冯友兰先生的出发点,从情感上可以理解,然而从事实认定和判断来说,却无法让人苟同。姑且不论中国的书院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有着极大的区别,即便是欧洲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之间,从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授和学生的来源等各个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不同。盲目和牵强的比附,恰似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运用“精神胜利法”在“我祖上比你阔多啦”的弱者心态中寻求自我安慰。北大校长蔡元培曾清楚地说过,中国近代大学主要是模仿西方,受传统书院影响不大。台湾学者许倬云也持这一观点。在我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说法比冯友兰先生“老实”得多。但是,冯友兰的倡议牵涉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太学、书院,为什么最终没有发展出现代的

3、大学?而这一问题,又可在欧洲大学史中寻找到一些端倪。按照学者格伦德曼的观点,“概括地说,刺激大学出现和成长的根本原因是对学术和科学的兴趣,是学习和了解世界的需求,是探索知识的欲望。”当然也有人宣称,人们刻苦学习的动机是“追逐权力和追求名望以满足虚荣心 ”。尽管大学诞生之初并未把自己的目标确定在为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培养专门人才方面,但是,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确实在长时间里从大学吸收了大量的人才。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不约而同地对大学表现出相应的热情和支持。在林林总总的欧洲大学中,很少有整齐划一,听命于一个权力机构,充当其驯服工具的时候。在古代中国,太学和书院一直处于皇权统治的宗法专制之下。因此,

4、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在教学内容方面,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最主要的四个学院是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哲学、算术、几何、建筑、音乐等都是传授内容。而在中国,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的大儒们在书院所传授的多为儒家经典,通过讲授对于儒家经典的诠释和注解阐发有限的“新知”。许多儒家经典之外的知识被视为“奇技淫巧”,很少得到重视,更不必说公开传播。对中国文化颇有感情的李约瑟,提出过“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尽管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但是,这种现象的产

5、生,很难说与只注重“修齐治平”,轻视其他知识和自然科学的传统思维无关。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内,中国的大学史写作和研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一样,处于不折不扣的初级阶段。很多大学校史馆或者少数研究者的大学史著作,仅仅只是原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类,根本谈不上研究。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欧洲大学史为之树立了一个典范。(选自2009年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6下列有关欧洲大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学术新思想的发源地,欧洲大学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B近800年的历史里,欧洲大学经历了多次的蜕变和重生,直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模式。C欧洲大学诞生以来确实为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培

6、养了大量的人才并从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那里得到了相应的支持。D在教学内容方面,欧洲大学的最主要的四个学院是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7对画线句子“蔡元培先生的说法比冯友兰先生老实得多”中“老实”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朴实 B理智C客观D可爱8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中国的太学、书院,最终没有发展出现代的大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的太学、书院老是运用“精神胜利法”在“我祖上比你阔多啦”的弱者心态中寻求自我安慰。B缺乏对学术和科学的兴趣,学习和了解世界的需求不足,“探索知识的欲望”不强,人们刻苦学习的动机是“追逐权力和追求名望以满足虚荣心 ”。C在古代中国,太学和书院一直处于皇权

7、统治的宗法专制之下,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动力不足。D中国的大儒们在书院所传授的多为儒家经典,阐发有限的“新知”, 许多儒家经典之外的知识很少得到重视。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书院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有着极大的区别,中国近代大学主要是模仿西方,没有传统书院的影响。B哲学、算术、几何、建筑、音乐等都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传授内容,而中国的大儒们则对以上内容一窍不通。C中国若不注重 “修齐治平”,不轻视其他知识和自然科学,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就不可能产生在欧洲了。D中国的一些研究者的大学史著作,仅仅只是原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类,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与欧洲大学史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二

8、(12分)6D(欧洲中世纪大学)7C8A(答非所问)9D湖北省襄樊、黄冈、宜昌、孝感、荆州五市2009年高三年级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西文化的

9、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知识相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自

10、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粱淑溟为代表的“传统派”便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而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

11、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除“反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

12、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6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心。.B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7下列对“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

13、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多数人认可的国学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变的红线。.B.“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说明他们赞同儒学对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塑造作用。.C我们今天学习国学应当以儒学为主正是基于这句话而得出的结论。.D章太炎的国学观对儒学传统是反对的,不认同儒学传统是国学的内核,故而不以孔门学说为主。.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于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B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立而存在的。.

14、C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D.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C“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国学”前途

15、堪忧。.D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学二、(12分,每小题3分)6A(仅指古代“国学”,外延扩大)7D(章太炎的国学观不强调以孔门学说为主,并不代表他对儒学传统的反对。)8C(依据第三段内容判断“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A项,两个口号提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学”一词出现于周代。B项,“反传统派”是寻求与“西学”的融合。D项,说“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不全面,不符合原文意思。)9A (B项“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不对。C项,“前途堪忧”不对,社会越是功利,推崇国学的现实意义越是重大。D项,“不符合潮流”过于绝对,还有部分可取之处。)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三聚氰胺是一种以尿素为原料生产的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白色单斜棱晶体,没有显著异味。目前主要用于木柴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粘合剂、纺织、皮革、电器、医药、阻燃剂等生产过程中。由于国内尿素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