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52636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二、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

2、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4.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三、考点简析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23.空间元素间的数量关系(1)角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二面角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2)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点线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点面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长;线面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面面距离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球面上两点距离球面上经过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的长度。四、思想方法1.用类比的思想去认识面的垂直与平行关系,注意垂直与平行间的联系。2.注意立体几何问题向平面几何问题的转化,即立几问题平面化。3.注意下面的转化关系:4.在直接证明有

4、困难时,可考虑间接证法,如同一法和反证法。5.求角与距离的关键是化归。即空间距离与角向平面距离与角化归,各种具体方法如下:(1)求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一般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或斜三角形。(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和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或利用三棱锥的底面与顶点的轮换性转化为三棱锥的高,即用体积法。3(3)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平移转化法。方法一是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选择“特殊点” ,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过空间任一点分别作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样就作出了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构造一个含 的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方法二是补形法:将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完整的几何体,

5、这样有利于找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4)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般先确定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斜足) ,然后在直线上取一点(除斜足外)作平面的垂线,再连接垂足和斜足(即得直接在平面内的射影) ,最后解由垂线、斜线、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5)求二面角,一般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所谓直接法求二面角,就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解。其中有棱二面角作平面角的方法通常有:根据定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垂面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无棱二面角先作出棱后同上进行。间接法主要是投影法:即在一个平面 上的图形面积为 S,它在另一个平面 上的投影面积为 S,

6、这两个平面的夹角为 ,则 S=Scos 。求角和距离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融合在运算中的推理过程,推理是运算的基础,运算只是推理过程的延续。如求二面角,只有根据推理过程找到二面角后,进行简单的运算,才能求出。因此,求角与距离的关键还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论证。【例题解析】例 1 如图 7-1,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G、H 、L、M、N 分别为A1D1,A 1B1,BC ,CD,DA,DE,CL 的中点。(1)求证:EFGF ;(2)求证:MN平面 EFGH;(3)若 AB=2,求 MN 到平面 EFGH 的距离。解 (1)如图 7-2,作 GQB

7、 1C1 于 Q,连接 FQ,则 GQ平面 A1B1C1D1,且 Q 为 B1C1 的中点。在正方形 A1B1C1D1 中,由 E、F、Q 分别为 A1D1、A 1B1、B 1C1 的中点可证明 EFFQ,由三垂线定理得EFGF 。(2)连 DG 和 EG。N 为 CL 的中点,由正方形的对称性,N 也为 DG 的中点。在DEG 中,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MNEG,又 EG 平面 EFGH,MN 平面 EFGH,MN平面 EFGH。(3)图 7-3 为图 7-2 的顶视图。连 NH 和 NE。设 N 到平面 EFGH 的距离为 h,V ENGH=VNHEG4 AA1SNHG = hSHEG332

8、 =h EHHG6又EH= = ,HG=22162 =h 1h= 63例 2 如图 7-4,已知ABC 中, ACB=90,CDAB,且 AD=1,BD=2 ,ACD 绕 CD 旋转至ACD ,使点 A与点 B 之间的距离 AB= 。3(1)求证:BA平面 ACD;(2)求二面角 ACDB 的大小;(3)求异面直线 AC 与 B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 (1)CDAB,CDAD,CDDB ,CD平面 ABD,CDBA 。又在ADB 中,AD=1,DB=2 ,A B= ,3BAD=90,即 BAAD ,BA平面 ACD。(2)CDDB,CD AD ,BDA是二面角 ACDB 的平面角。又 Rt

9、ABD 中,AD=1 ,BD=2,5ADB=60,即 二面角 ACDB 为 60。(3)过 A作 AEBD,在平面 ABD 中作 DEA E 于 E,连 CE,则CAE 为 AC 与 BD 所成角。CD平面 ABD,DEA E ,AECE。EAAB,ADB=60,DAE=60 ,又 AD=1 , DEA=90,AE= 21又在 RtACB 中,AC= =ABD3AC=AC= 3RtCEA 中, cosCAE= = = ,CAE3216即异面直线 AC 与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例 3 已知三棱锥 PABC 中,PA 平面 ABC,PA=3,AC=4,PB=PC=BC 。(1)求三棱锥 PA

10、BC 的体积 V;(2)作出点 A 到平面 PBC 的垂线段 AE,并求 AE 的长;(3)求二面角 APCB 的大小。解 (1)PA平面 ABC,PB=PC,由射影定理得,AB=AC=4。PA平面 ABC,PAAC。在 Rt PAC 中,可求出 PC=5。则 PB=BC=5。取 BC 中点 D,连 AD。在等腰ABC 中,求出底边上的高 AD= 。239V= 5 3= 。31239456(2)连 PD,则 PDBC,又 ADBC,BC平面 PAD。又 BC 平面 PBC,平面 PAD平面 PBC。作 AEPD 于 E,则 AE平面 PBC,AE 为点 A 到平面 PBC 的垂线段。在 Rt

11、PAD 中,由 PAAD=AEPD, 2352PD得 3 =AE ,2935求出 AE= 。1(3)作 AFPC 于 F,连 EF,由三垂线定理逆定理,得 EFPC ,AFE 为二面角 APCB 的平面角。在 Rt PAC 中,由 PAAC=PCAF,即 34=5AF,求出 AF= ,512sinAFE= = = ,FE51324则AFE=arcsin 。4例 4 如图 7-7,已知三棱柱 A1B1C1ABC 的底面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侧棱 A1A 与 AB,AC 均成 45角,且 A1EB 1B 于 E,A 1FCC 1 于 F。(1)求证:平面 A1EF平面 B1BCC1;(2)求点

12、 A 到平面 B1BCC1 的距离;(3)当 AA1 多长时,点 A1 到平面 ABC 与平面 B1BCC1 的距离相等?解 (1)已知 A1EB 1B 于 E,A 1FC 1C 于 F,且B 1BC 1C, B 1BA 1F。又 A1EA 1F=A1,B 1B平面 A1EF。平面 A1EF平面 B1BCC1。(2)因为A 1B1B=A 1AB=A 1AC=A 1C1C=45,A1B1=A1C1,A 1EB1=A 1FC1=90,A 1B1=2,RtA 1B1E RtA 1C1F, A1E=A1F= ,27B 1EC 1F, EF=B 1C1=2,A 1E2+A1F2=EF2,A 1EF 为等

13、腰直角三角形,取 EF 的中点 N,连 A1N,则 A1NEF,A 1N平面 B1BCC1,A 1N 为点 A1 到平面 B1BCC1 的距离。又有 A1N= EF=1,2所以点 A1 到平面 B1BCC1 的距离为 1。(3)如图 7-8,设 BC、B 1C1 的中点分别为 D、D 1,连 AD,DD 1 和 A1D1,则 NDD 1。DD 1BB 1 AA1,A,A 1,D ,D 1 四点共面,ADA 1D1,A 1ADD1 为平行四边形。B 1C1A 1D1,A 1N平面 BCC1B1,B 1C1D 1D,又 B1C1A 1N,B 1C1平面 ADD1A1,BC平面 ADD1A1,平面

14、A1ADD1平面 ABC。作 A1M平面 ABC 于 M,则点 M 在 AD 上。若 A1M=A1N,又A 1AD=A 1D1D,A 1MA=A 1ND1=90,则有 RtA 1MARt A 1ND1,于是 A1A=A1D1= 。3即当 A1A= 时,点 A1 到平面 ABC 和平面 B1BCC1 的距离相等。例 5 如图 7-9,已知:PD平面 ABCD,ADDC,ADBC,PDDCBC=11 。2(1)求 PB 与平面 PDC 所成角的大小;(2)求二面角 DPBC 的正切值;(3)若 AD= BC,求证平面 PAB平面 PBC。8解 (1)由 PD平面 ABCD,BC 平面 ABCD,得

15、 PDBC 。由 ADDC,ADBC,得 BCDC。又 PDDC=D,则 BC平面 PDC。所以BPC 为直线 PB 与平面 PDC 所成的角。令 PD=1,则 DC=1,BC= ,可求出 PC= 。22由 BC平面 PDC,PC 平面 PDC,得 BCPC。在 Rt PBC 中,由 PC=BC 得BPC=45,即直线 PB 与平面 PDC 所成的角为 45。(2)法一:如图 7-10,取 PC 中点 E,连 DE, 则 DEPC。由 BC平面 PDC,BC 平面 PBC,得平面 PDC 平面 PBC。则 DE平面 PBC。作 EFPB 于 F,连 DF,由三垂线定理,得 DFPB。则DFE 为二面角 DPBC 的平面角。在 Rt PDC 中,求得 DE= 。2在 Rt PFE 中,求得 EF= 。1在 Rt DEF 中,tan DFE= = 。EFD即二面角 DPBC 的正切值为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