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51462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阐述你对孟子民本观点的看法。教学重难点: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思想家荀子也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把“ 以民为本” 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整体感知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汤放桀,武王伐纣” 是什么行为? 3、孟子离娄上 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4、在“君权谁授” 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5、“善政”与“善教

2、 ”有什么区别? 明确:1、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4、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三、重点揣摩 1、孟子“民贵君轻” 和“ 诛一夫 ”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 2、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 3、孟子万章上 选章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4、结合

3、“善政”与“ 善教”谈谈你对现代社会中“法治”与“ 德治”的理解。 四、探究创新: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 改用现代的口号,那就是 人民万岁! 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有必要提出的是,“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民”作为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贵的,重于国君的,但“民”当

4、中的每一个个体,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呢?孟子这里没有说,也就很难说了。不过,就我们的了解来看,个体的小民是不可能与国君的重要性相抗衡的,不仅不能抗衡,而且还不知道要轻了多少倍哩。 或许,孟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有所局限。其实,又何止是孟子有所局限,就是进化到两千多年后的民主时代,我们不也仍然在花大力气清除封建主义思想的严重影响和桎梏吗?五、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它的萌生可追溯到“五帝”与夏禹传说期,它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成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孔孟儒家创立仁学,标志民本思想成熟阶段的到来。汉代以后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传

5、统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了对人的关注,重视民众作用和地位,治国之要在于富民、利民。传统民本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伦理道德支撑与深层的精神定位和文化根基。 第一、“民本思想” 在当时,是作为一种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提高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稳定人民生活,发展生产,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这种思想无疑是进步的。 第二、在“民本思想” 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学者是为此做出贡献的。例如孔子、孟子、荀子、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对“民本思想”有继承有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中国传统政治“民本思想”它是中华民族认识史上的宝贵成果。 第四、我们

6、认为今天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传统的“民本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划时代的发展。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在于“民贵君轻”、“ 民为邦德” 、“ 天下为公”、“厚德载物”、“富之教之”等思想的真理性和人民性是相通的,因而也就发生了历史传承的关系.师:谁能知道现在人们口中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人们在买食物、家具等物品时所用。生(齐声回答):环保 师:对,有时这个词也可以用另外的词来代替。比如我们在买食品时,要问:是不是什么色食品? 生:绿色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

7、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这是为什么呢?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这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教师板书:颂歌、悲歌)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用心写出的这首歌。 (师生齐读,约十分钟) 师: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 生(齐声回答):红柳树。 师:为什么说它是离太阳最近的树呢? 生:因其生长在“平均海拔 5000 米的高原”,离太阳最近 师:那么这种树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生: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师:很好!请坐!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 生:微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生:是叙述。 生:是描写。 师:叙述是记叙人物的行为、经历或事情的经过;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 生:属于描写。 师:很正确。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是红柳树,那么作者要歌颂什么呢? 生:歌颂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师:它顽强的生命力什么地方体现了? 生:它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 5000 米,冰峰林立,雪原廖寂。 生:还有,对着高原和酷寒微笑 。 生:还有,“不可思议” 这个词。 师:很好。微笑 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不可思

9、议”则是从侧面写出它顽强的生命力。还有哪些地方说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生: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的如同钢筋混凝土。 生: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生: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生:这些都是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文章是不是还歌颂了它的别的精神? 师:问得好!红柳还有哪些精神? 生: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 生:当人们用它烧饭时,它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 ,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师:这“熊熊的热量” 来自哪里呢?文中有没有暗示? 生:来自太阳的光和热 师:是的,红柳是高原上的精灵,具有顽强的生

10、命力和傲然不屈的精神,并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尤其是它的强大根系所具有的内在力量,这就是作者为红柳写的颂歌,然而在歌颂的同时,作者就已预示了其结局,哪句话暗示了其结局? 生: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师:很正确,看书很认真,细心。曾以为 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认为可悲的是什么? 生:红柳树惨痛的悲剧。 师:能固住泥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 (同学讨论 2 分钟) 生: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 生:而且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师

11、: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生:司务长连说了四个对不对 。 生:司务长和我算帐的对话 生:人们宁愿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挖掘红柳强大的根系。 生:为了挖掘红柳,人们使用的技术越来越高,最后采用火药。 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把人们挖掘红柳时的技术这么详细的介绍出来? 生:人们挖掘红柳的技术越先进,力气越大,悲剧效果越强。 师:可爱的精灵,惨痛的悲剧,而更可悲的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这一深刻的思想,文章并没有明白的说出来,而是蕴涵在平平常常的叙事之中,谁能找出本文平静的叙述的例子? 生:文章开头那个 30 年前的故事。 生:人们挖掘红柳的过程。 生:人们使用

12、炸药的过程。 师:很好。本文一个写作特色就是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于平静的叙述、细致的 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 (同学讨论 2 分钟) 生: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 生:而且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生:司务长连说了四个对不对 。 生:司务长和我算帐的对话 生:人们宁愿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挖掘红柳强大的根系。 生:为了挖掘红柳,人们使用的技术越来越高,最后采用火药。 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把人们挖掘红柳时的技术这么详细的介绍出来? 生:人们挖掘红柳的技术越先进,力气越大,悲剧效果越强。 师:可

13、爱的精灵,惨痛的悲剧,而更可悲的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这一深刻的思想,文章并没有明白的说出来,而是蕴涵在平平常常的叙事之中,谁能找出本文平静的叙述的例子? 生:文章开头那个 30 年前的故事。 生:人们挖掘红柳的过程。 生:人们使用炸药的过程。 师:很好。本文一个写作特色就是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于平静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之中。 下面同学们开始讨论,C 组的同学讨论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5 个,B 组的同学找出文中的描写 5 句,A 组的同学负责评价,但前提是你们必须都找出来。时间为 5 分钟。 (学生热烈讨论 5 分钟) 生:本文的描写有:1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 5000 米,2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3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4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5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 生:文中的比喻句有:1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2 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3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4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5好似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