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50719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公共课程》中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课程重点中级第一章 一、重点掌握1、如何理解政治的概念?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开展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 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1)政治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 、是具有阶段性的社会关系,以国家政权为核心而展开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2、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什么?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

2、史上的作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着差别。 (3)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4)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4、国家有哪些职能? 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大类。国家的对内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1) 、政治职能。 (2) 、经济职能。 (3) 、社会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第一,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第二,根据本国的利益调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事务。 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关系: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密切相关,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

3、级的体现。 5、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措施有哪些? 1) 、从中国自身的走向而言,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2) 、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方,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 、推动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 (4) 应该看到,和谐世界目前更多体现为人类社会的美好理念。 二、一般掌握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

4、关系?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起什么样的作用?答: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 2、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3、阶段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上,要注意防止和反对两种片面倾向:一是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否认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另一种是抹杀阶级矛盾,否认阶级斗争;认为在阶级社会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也能发展。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

5、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还有自己的特性: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具有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使用制度具有哪些特征?答:“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

6、多党派参政。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1、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2、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间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3、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4、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6、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世界的时候主题?

7、答: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3、和平与发展的核心 问题是南北问题。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重点掌握 1、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历史地位:党的第十五大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科学论断提示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

8、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总的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2、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答:第一,始终代表中

9、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 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 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10、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 答、1、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要在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并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实现人的发展。2、是指人在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3、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为什么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答:

11、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置的完善;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二、一般掌握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2、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4、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5、一代伟人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2、 “三个代

12、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1、科学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2、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的经验;3、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局势;4、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5、科学分析党的现状。 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答: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

13、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编经济基础知识 第三章经济概述 一、重点掌握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答:1、资源配置的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企业产权商品化。4、宏观控制间接化。5、市场体系完善化。6、交易关系平等化。7、市场管理法制化。 8、经济生活国际化。 2、商品经济如何转变为市场经济? 答:1、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 发展的产物。2、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市场存在,而市场的发展又反过来 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3、当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扩展到全社会范围内,从 而市场在全社会经济中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14、,商品经济也就成为市场经济。 3、货币的本质和一般职能是什么。 答:1、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一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 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4、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 律就会发生作用。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正说明价格量虽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为价值所决定。 2、基本作用:1)价值规律

15、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促 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3)价值规律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 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一般掌握 1、商品经济是如何产生的。 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商品经济的产生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生产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品归不同 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如何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答: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是这样的一种物品,它能够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 需要。2、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3

16、、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没有价值的物 品仍然有使用价值,不过这种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作为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如何理解纸币的流通规律。答:纸币是价值符号,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倾向流通规 律为基础的,是代表金属倾向招待流通手段的职能。当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 中所需要的金属倾向量时,纸币的流通就反映倾向流通的规律。一旦纸币发行 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由于纸 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相对的 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指的价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不管是通货膨胀 还通货紧缩,都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严惩不平衡的结果,都是社会经济生活 中的非良性货币现象,只不过前者表现为需求,供给不足;后者表现为供给过 大,需求不足。 4、什么是货币的流通规律。 答: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取决于三个因 素:1、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的流通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