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50678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全集调查NO.1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鲁语上【注释】栋:栋梁。【译文】没有比国家更重要的了,而要成为国家栋梁,没有比具有崇高德行更重要的了。【评介】国语是一部分别记载西周末年及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的历史著作。春秋时代,鲁大夫声伯出使晋国。晋大夫卻(xchu)是声伯的连襟,他出于私情的考虑,建议晋厉公赐给声伯一块土地,声伯知道后拒绝了,并说了理由。他认为国家重于一切,有德之人不会将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这种人才配称作国家的栋梁。NO.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七十三章【注释】(1)天网:上天撒布的罗网,喻指国家的法律。(2)恢恢:宽阔广大的样子。【译文】国

2、家法律是恢宏广大的,看起来宽疏,但是对犯法者的惩罚是不会遗漏的。【评介】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庄学派的创始人。这两句话,肯定了国法的至高权威,告诫人们,务必遵守国法,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NO.3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左传僖公十四年【注释】作:发作,这里是发生的意思。【译文】没有信用就会发生灾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评介】左传是记载我国春秋时代历史的史书,相传作者是左丘明。春秋时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有些大臣主张不卖,而庆郑则主张不能乘人之危。他说:虽然秦晋之间有矛盾冲突,但毕竟是邻国。上一年晋国曾发生饥荒,派人到秦国去购买粮食,秦国不仅卖了粮食,还用船帮着把粮食运到晋

3、国来。现在我们如果不给粮食,就是丢掉信用,背弃邻国。以后晋国发生了患难,又会有谁来周济我们?这说明讲究信用的重要性。NO.4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注释】招:招惹,导致。【译文】骄傲自满导致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评介】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这两句是大禹的话。骄傲自满的人学不到新知识,交不上好朋友,必然受到损失;而谦虚的人才干日益增长,又受到别人的尊重,处处受益。NO.5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恶(w):厌恶、憎恶。【译文】对国家有利的,就爱它;对国家有害的,就憎恶它。【评介】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晏子言行的一部史书。晏子为齐景公的国

4、相,以节俭力行而名显诸侯。他提出以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来决定自己的爱憎,对后人是很有启发的。NO.6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七法【注释】(1)和民:使民众和谐一致。(2)一众:统管民众。(3)变俗易教:移风易俗。(4)化:德化,政治教化。【译文】要使民众和谐一致,不懂得法律是不行的;要移风易俗,搞好社会风气,不懂得政治教化是不行的。【评价】管子一书传为管仲所作。管仲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力主以法治国,但并不放弃德化,而是二者相互为用,这对我们颇有启发作用。NO.7 信,国之宝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译文】信用,是国家最宝贵的东西。【评介】春秋时,晋文公率军包围

5、了原国,本来以为很快可以攻下,所以他命令部队只带三天的粮食。三天后原国还未投降,晋文公就下令撤军。有密报说原国已准备投降了,晋军将领也劝晋文公再等一等。可晋文公却认为国家不能失掉信用,否则丢失的会更多,于是按原计划撤军了,而此时原国也投降了。NO.8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大雅烝民【注释】(1)令:美好。(2)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译文】保持良好的仪态和容貌,态度谦和。【评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作品 305 首。据说这两句诗赞扬周宣王的贤臣仲山甫的道德修养高,待人态度好,谦虚谨慎。NO.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注释以:因。译文与天下同乐,与天下

6、同忧。评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所著,记述了孟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及思想。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当齐宣王向他请教治国之方时,他便向齐宣王讲了只有与天下同忧同乐,才能得民心的道理。后来,孟子这一思想发展成为中国人认同的理想人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自许,实在是深受孟子这一思想的启发的。NO.10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注释程式、仪表:都是准则、规范的意思。译文法律,是国家的内在规范,是一切事情的外在形象。评介这话指明,法律是人们一切言行的规范。NO.11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昭公八年 注释征:证据。译文君子的话,

7、诚实而又有证据。评介据说,春秋时晋国有一块石头说起话来,晋平公忙向臣下打听原因。师旷说:石头本来是不会说话的,不过,现在您的宫殿高大奢侈,百姓财力用尽,怨言四起,有人就假借石头会说话来发牢骚。大臣叔向认为师旷反映了民情民意,他的话合乎事理,是君子之言。NO.12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 译文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有道德礼节。评介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知礼。如果人不知礼,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NO.13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译文(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已经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英灵永不泯灭,他们刚毅的魂魄是鬼中之雄!评介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政

8、治家、爱国诗人。他对祖国忠心耿耿,但因受到了小人的攻击诽谤,遭到楚王的疏远,并被流放。他不忍心看到祖国的沦亡,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国殇热情讴歌了坚贞不屈的爱国英雄群像,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祭歌,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就是化用了此诗的句意而成的。NO.14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译文徇私舞弊之风盛行,国家的法律就会被破坏。评介法律不容私情,执法必须秉公办事。 NO.15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译文失去信用,就不能立身立国。评介齐庄公和晋平公曾于鲁襄公二十一年签订了盟约。次年晋国大夫栾盈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齐国,齐庄公竟然收留

9、了他。齐国正卿晏平仲(晏婴)谏劝齐庄公不要这样对晋国失信,其中说到“失信不立”这句话。庄公不听,后来终因失信被他的大臣杀了。NO.16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形势解注释肃:恭敬。译文接待客人时衣帽不整齐,客人的态度也就不恭敬。在行动上如果不讲礼节,政令就不可能施行。评介仪表和礼节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待人接物态度的大问题。 NO.17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离骚注释(1)余身:我自己。(2)惮殃:害怕灾祸。(3)皇舆:君王乘坐的车子,引申为国家。(4)败绩:战车翻覆,引申为战败。这里指国家败亡。译文难道我是担心自己遭到灾殃吗?我是担心国家败亡。评介离骚是我国文学

10、史上最杰出的爱国主义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品。这两句比较直接地表达了此诗的爱国主题。屈原的爱国总是与忠君糅合在一起的,这是时代的局限,古代的其他爱国志士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要吸取其爱国思想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NO.18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明法解注释(1)举事:办重大的事情。事,指国家大事。(2)数:道理。译文凡是要举办重大事情,政令必须先行。办事之前。一定要首先明确赏罚的尺度。评介没有奖赏就不能激励人,没有处罚就不能威慑人。光有赏罚还不行,必须做到赏罚分明。这是为政的经验之谈。NO.19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左传隐公元年注释(1)中:内心。(2)质:人质。译

11、文讲信用不是发自内心,即使有人质也是没有用的。评介郑武公和郑庄公先后担任了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却又宠信号公(虢国的国君),郑庄公因而埋怨周平王,周平王却否认这事,于是周与郑交换了人质:周的王子狐到郑当人质,郑国公子忽到周的京都成周的人质。周平王死后,周桓王继位,想把政权交给虢公掌管。于是郑国进行报复,派兵抢了周的麦子、稻子,于是郑国与周结下仇恨。对这件事,左传的作者引“君子”的话来评价。这话对于我们今天为人处事仍很有启发作用。NO.20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译文君子一举一动都在想着礼和义。评介这句话认为礼和义是行为的准则,必须贯穿于人的全部活动之中,行动之前,就要想到是否合乎

12、礼义。NO.21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注释】苟:如果【译文】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富贵【评介】礼记是秦汉之际的儒家学者根据孔孟等前辈有关政制、道德、法律等主张编成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儒家所主张的道德品行,孔子认为,在儒家道德品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利于国家而不考虑个人的富贵。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显然就是对孔子这一思想的阐发。NO.22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法法【注释】禁:在此是指法禁,禁令。【译文】国家有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国家要禁止的一定要杜绝,国家颁布的法令一定要实行。【评介】法治的要求是:有法必依,执

13、法必严违法必究。信实、坚定是执法的关键。NO.23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注释】结:关键。【译文】诚信,是治理天下的关键。【评价】管仲将诚信视作治理国家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说是切身的体会。NO.24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译文】靠礼制来治理国家已经很久了,可以说是与天地同在。君主圣明,臣子恭顺,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和蔼,妻子温顺,婆婆慈善,媳妇顺从,这些都是礼的重要内涵。【评价】齐景公时,权臣陈家的势力越来越大。齐景公和晏子商量对策,晏子就说了这些话。上下有别,长幼有序,这不能简单地认

14、定是封建的等级制度。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秩序,便会变成一团糟。制度和礼节是治理国家、调剂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NO.25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治安策【注释】(1)耳:语气词。此二句后来一般写作“国而忘家,公而忘私”。(2)苟:苟且。【译文】为了国家而忘掉自己的家,为了公众利益而忘掉私利,遇到好处不随便追求,遇到祸害不随便躲开。【评价】这是汉文帝时代大臣贾谊给皇帝奏章中的话。汉文帝时代,国家的统一遭到分裂势力的威胁,贾谊提醒汉文帝关注形势的危急,并表明了自己在这一局势下的态度和立场。NO.26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注释】诛:惩罚。【译文】惩罚不放过地位高的人

15、,奖赏不遗漏地位低下的人。【评价】齐景公问晏子,古时的圣君的德行怎样,晏子在答话中说了这两句。赏罚的最高权力毕竟掌握在国君的手中,赏罚要一视同仁,这是施政执法的基本原则。NO.27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第六十三章 【注释】(1)轻诺:轻易许诺。(2)多易: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译文】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评介】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NO.28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九章【注释】(1)遗:留下。(2)咎:灾祸。【译文】富贵而又骄满,等于自找灾祸。【评介】老子认为,一个人的地位变了,更应该戒骄戒躁,才能常胜不败。NO.29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九章【注释】(1)遗:留下。(2)咎:灾祸。【译文】富贵而又骄满,等于自找灾祸。【评介】老子认为,一个人的地位变了,更应该戒骄戒躁,才能常胜不败。NO.30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个人恩怨放在后头。【评价】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将近三千年的历史,内分“本纪”、“书”、“表”、“世家”、“列传”等五部分。作者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官职本在名将廉颇之下,因为在几次外交活动中挫败了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