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些看法2.0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50557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些看法2.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些看法2.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些看法2.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些看法2.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些看法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些看法2.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几点看法摘要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治理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进行综合治理,既要有长期持久的措施,又要采取应急措施。 一、物价持续上涨,特征明显,危害明显 从 2010 年初到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在走高。当前价格上涨是全面轮番的上涨,可以说价格上涨的特征主要还是结构性上涨的因素在推动,但是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传导的价格上涨压力在加大。同时,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自 2009 年 11 月份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 11. 1%、10%、

2、6. 7%、5. 5%、4. 3%、4. 2%。可见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一) 物价上涨最显著特征-食品价格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国际上通常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 年我国食品价格上涨 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4.0 个百分点。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今年 1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 5.1%,创 1997 年以来月度新高。2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8.7%。 (二) 生产资料价格大涨 从当前情况看,推动

3、2010 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一些基本因素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仍保持增长。 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在惯性作用下,今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2008 年,奥运场馆、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较重,新农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加上去年企业利润明显增加对投资扩张的推动等,投资增速也不会有大的回落。初步预计,国内钢材消费量将增加到 4.9 亿吨左右,钢材表观消费量将增长 10%以上。有关专家预测,今年电力、钢铁、建材、化工 4 个主要行业耗煤需求增量合计为 2.25 亿吨左右,煤炭需求保持旺盛态势。石化类化工产品以及纯碱、烧碱等无机化工产品的表观消费量也将

4、继续较快增长。 今年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企业成本的上升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 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推进,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的逐步进行,企业成本会不断增加。粗略测算,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价款、安全费用提取、以及两津一贴 等已使煤炭生产成本每吨增加 70-80 元。特别是有色金属、铁矿石等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更会直接推动企业成本增加。2007 年,由于海运费大幅上涨,年底铁矿石进口到岸价比年初上涨 63%;国内铁精粉价格也累计上涨 1.09 倍。预计 2008 年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趋势仍将继续。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仍处在较低水平,随着国际原油价

5、格的高位运行,价格上涨压力将继续增加。另外,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比上年同期增长 22%,对企业成本增加也形成支撑。 (三) 劳动成本上涨压力增大 目前,下游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大,企业利润增长出现减慢的趋势,企业破产兼并开始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过剩生产能力会得到消化;工资偏低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 ,工资上涨的压力开始显现。因此,一旦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得到压缩,工资增加,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就会顺畅传导到下游产品,带来物价全面上涨。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从微观机制到宏观调控能力,中国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中国目前的物价上涨属于温和的、结构性的,物价上

6、涨尚在可承受范围内,但价格调控中的问题值得关注,应密切关注物价运行的态势,控制物价调整的力度和时机。 (四) 其他公共服务类调整性涨价 各地调整服务价格的意愿很强。从 2004 年 6 月开始,各地上调公共服务价格的措施有所增加,带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许多城市继续出台提高水价、煤气价格、电价的措施。调整资源性价格是通过价格杠杆解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的根本举措,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但如果政策性调价措施出台较多,新涨价因素增大,将使物价回落面临不小的阻力。 (五) 国际大环境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变动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石油价格变动可通过三个主要途径影响物价变化,并对经济产生影响。其

7、一,石油价格直接推动中国物价上涨,这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其二,生产环节成本随之提高,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物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7 年以来的物价上升过快,主要是食品因数导致,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次食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情况类似。1988 年物价上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不仅食品价格持续居高不下,而且长期比较稳定的日用工业品价格也竟相提价,搭车 涨价、相互攀比涨价等现象突出,推动了物价全面上涨。物价涨势之猛,调价面之宽都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远远超过了城乡居民在思想上和经济上的承受能力。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

8、抢购风潮,引起了社会的严重不安。物价上涨的态势如此发展下去,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都是难以承受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探究物价上涨的原因,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粮价市场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原因是粮价上涨,而粮价上涨又与国际能源短缺有关,由于国际能源短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7 月 11 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 75 美元,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

9、工乙醇产业,“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其次,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此外一些资源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

10、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第三,供求结构失衡。以猪肉价格上涨为例,由于 2006 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2006 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同时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第四,国内投资过热。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推动型特征依然十分明显,而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又主要是靠信贷扩张的支持。2003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6.7% ,信贷规模增长 21. 4% , 2004 年前5 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4. 8% ,这种投资的高增长速度,虽然推动了经济

11、的快速增长,但由于这种高速度是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础之上,从而引起经济环境的趋紧,直接导致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大了下游商品价格的上涨压力。第五,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另外,在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标价的状况下,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第六,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

12、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增多,市场资金非常充裕。2007 年 11 月末 M2 同比增长18. 45% ,增幅比上年末高 1. 51 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 2. 45 个百分点;M1 同比增长 21. 67% ,增幅比上年末高 4. 19 个百分点。此外, 11 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高达 12. 43 万亿元,显示市场资金很宽松。最后,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7 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 18.5%;另外,有调查显示, 2007 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2111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

13、际增长 13. 3% ,增速比 2006 年同期提高 1. 4 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 19. 3%和 17. 3% ,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三、综合治理,从根本上稳定价格水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清认为,2008 年如果是真紧缩 的话,仅仅能物价的快速增长,而如果假紧缩 (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话,物价增长可能会达到两位数。 (一) 加快

14、宏观控制,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由于供求不平衡,市场流通的货币多,适销对路的商品少持币待购的人多,必须引起抬价抢购,造成市场物价上涨。为此,一是根据稀缺程度和社会选择对资源的使用进行调控,如加大税收力度、履行环保义务、垄断行业利润上缴国家、严格管理资源行业等等,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二是放开私人资本进入垄断产业的限制,形成竞争机制。垄断不打破,国有企业上缴红利的实质意义便有待商榷,因为垄断部门完全可以向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转嫁成本(包括资源税和环境税) 。 三是要将过高的政府储蓄率降下来,减少财政对竞争性行业的转移支付;加强政府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建

15、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四是推进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现在中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也就是当地投资越多、税收就越多。但发达国家普遍是以所得税、财产税、物业税等直接税种为主体,也就是说,不是哪个地方烟囱 越多政府越有钱,而是老百姓越富政府税收收入才能越多。 五是通过抑制并扭转房价暴涨来控制通胀预期。房价暴涨必将产生强烈的货币贬值信号。如果通胀预期失控, 硬着陆 或许就不可避免。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征收物业税,对抑制当前暴涨的房价应能产生较好的作用。 (二) 进一步改善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职能,重视农业、加强农业的问题 我们认为,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职能,有两件事迫切需要解决,一是要把重大政

16、策的协调,如发展与改革的协调;发展与稳定的协调;微观搞活与宏观管住的协调;地区政策的协调;等等,摆在政府工作更重要的位置上。二是我国要加强经济立法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法律的盲点,许多经济领域的行为缺乏法律规范,造成各级政府的一些短期行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价格改革首先也是从农产品价格着手,这对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近几年农业问题又突出起来,2007 年的食品价格上涨,猪肉短缺表面上猪蓝耳病等疫情发端,此后猪肉、食用油、牛奶等价格上涨,其实与工业化加快,耕地减少,农民务农劳动力减少有关。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但是还需要强有力的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引导农民把资源(土地、资金、劳力)投向粮食等种植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应该有个长期稳定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应当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强,任何时候也不应当放松。 价格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近几年来物价的持续上扬,已经对整个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