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050040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社会的急遽变革,家庭结构的迅速改变,学习负担的超负荷和就业压力日益严峻,都是中学生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受到各方的日益重视,但显然,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在完整的生活中提高,而不是靠单一的心理课程来支撑。 语文教学是在中学占据教学资源最多的主导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实践的 改善,无疑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课文和教师语言本身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也是学生与教师和作者沟通和建立共情的媒介。本人的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如果有效地通过语言艺术本身或各种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进入原作者的情感意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

2、思想、感情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并很好地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和文化品格,建立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的基础。 以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为例,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讲演词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和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体验作者的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感受到熏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课程设计,支持课程实现建立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延伸目标。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也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渗透积极的人生观,为学生建立自己人生观念提供建构主义者倡导的“支架” 。比如俭以养德一文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

3、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教师应从把握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层次入手深挖教材,深入浅出地讲清文章所要阐明的道理,然后让学生分析不同行为模式的是与非,美与丑,因势利导进行育人,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可以提高思想觉悟,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架设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体悟语言本身韵律之美的同时,深刻体验古人的心境和看待世事的价值取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于谦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折射出诗人的胸怀、情感和境界。教

4、师需要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先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再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同学交往中的认同取向和行为实践。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教学的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本身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成为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日常实践。在这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融为了一体。 寓心理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作者:董文杰 文章来源:语文网中网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07-2-3 【字体:小 大】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够坚持这样做对学生健

5、康成长与终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一. 教学中应坚持三个原则1.相信学生的原则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能力,老师就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细心勘探,发现深处的宝藏,把它们开发、挖掘出来。有了老师的信任孩子们定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相信学生,就是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比如,我教低年级学习生字时,我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或与同桌一起讨论怎样记住它们。结果,学生想出了许多很好的记字方法。如:碧-王白坐在石头上;溅-浅滩里面有贝壳等等。有了相信学生的思想,就会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

6、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的2. 人人平等的原则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全班学生完全平等,没有好生 、 差生之说,因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2尊重个性的原则尊重个性,在教学中主要是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一个知识的掌握,可以有多种学习方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

7、中实行三个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提倡争论,生与生、生与师之间都可以进行辩论,只有在这样的民主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自主学习 才有实现的可能。二. 教学中注重心理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 ,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之于 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一)锻炼坚定的意志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8、。例如,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描写牛顿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一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二)培养活跃的思维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小马过河中的辩证思维, 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三)陶冶积极的情感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

9、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 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 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炼意志等等。我在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我先指导学生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

10、伤心惭愧,继而讨论公鸡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三、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前,教师要弄懂一切不懂。课上,教师要懂装不懂,知装不知,把问题、困惑摆在学生面前,激他们出学法,出思路,出智慧。教师要为学让时空,把尽量多的时间、 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让舞台,把尽量多的表现机会留给学生。教学的活和课堂的活,是要使课堂上呈现出教师、教材、教法、教境(教学氛围)四位一体,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说,兴趣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情感的活跃-把学

11、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思维的活跃-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以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层次开拓;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 要我学 教我会为 我要学 我会学 。2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知识要靠一定的练习转化为能力。练什么,怎么练呢?既要讲究练的质量,又要讲究练的策略:精练、巧练、活练,以一当十的练。不搞题海战术,不搞重复练习,不靠家长帮练。通过练习,训练思维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还需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实际。在训练过程中,要启发思维。

12、在学习这头大象又高又大 的句子时,我提出几条线索让学生用 又又说词语。一是你喜欢什么人,做什么样的人?学生可积极了,说:又勤劳又善良又有学问又谦虚等。二是说出一些水果的颜色味道或形状等,学生纷纷说: 苹果又圆又红 梨又香又甜等,接着我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用 又又 来说某种事物的两种情况。学生思考的面更广了,他们纷纷说出:我们教室又干净又明亮。小红写的字又端正又清楚。等等。3处理好学与评的关系学生学的情况,经常要得到来自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呢?一是体现三重 :重人,不是重分;重潜能,显现出来的是学生的今天,隐藏的是学生的明天,要坚信明天会更好;重动态,看学生的发展,在发展中看学生。二是体现三性 :全面性、差异性和策略性。比如策略性,学生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变扬长避短为扬长促短;变留长弃短为扬长容短。三是实行评价金三角 :方向:比昨天、定今天、促明天。方式:师评、自评、他评。方法:知识、态度、能力(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