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0494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习目标】1. 知道文化发展的实质;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知道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2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3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勇于创新的热情。【重点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 (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 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创新的

2、必要性(1)实质 (2)必然要求忆一忆: 文化是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怎样理解?)(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怎样理解?)温馨提示:阅读 料或是举出一个身边的文化事例,分析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 创新的重要性2. 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为什么?)归纳总结: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

3、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 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2. 主体3. 要求试一试:你能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吗?【预习自测】1. 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2. 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2【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源泉是人民群众。2. 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3.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4. 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合作探究】 (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活动一 春节在国人的心

4、目中分量恐怕是所有节日都无法企及的,正如俗话所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过春节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化,但是隐藏其中的深层民族和集体记忆、个体情感是无法抹杀的。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 ,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 。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请你为 2016 年办精彩春晚出谋划策,你将怎样使春晚走出困境? 活动二 近年来,很多省市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确实有重要的作用,但今天更重

5、要的是创新而不是继承”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当堂检测】 (相信自己,力争全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限时 5 分钟完成。 )1. 雷 风 侠 ”是 一 个 既 有 雷 锋 形 象 特 征 , 又 有 雷 锋 精 神 内 核 的 动 漫 形 象 , 是 作 者 为 传 播 正 能 量 , 借 鉴 经 典动 漫 形 象 元 素 进 行 的 创 新 设 计 , 赢 得 了 青 少 年 的 喜 爱 。“雷 风 侠 ”动 漫 形 象 创 作 的 成 功 ,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是 ( ) 文 化 创 新 的 主 体 要 有

6、 文 化 自 觉 和 担 当 体 制 机 制 创 新 是 繁 荣 文 化 的 必 由 之 路 文 化 创 新 要 广 泛 地 引 进 和 吸 收 外 国 文 化 文 化 创 新 要 着 眼 于 人 民 群 众 的 文 化 需 求A. B. C. D. 2.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3 “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

7、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 ”对上述观点正确理解的是艺术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进行文艺创新 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A B C D 4. 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 ,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A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

8、践的发展52014 年 10 月 14 日,身为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博导谢飞指出,电影要吸引农民观众,就必须到农村深入生活,这样的电影拍出来才经得起时间推敲。这告诉我们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知识体系构建】 (具体要求:5 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尽的源泉 不竭的动力文化创新的 巨大的作用 深刻的意义源泉和作用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4【课后拓展案】1. 2015 年 8 月 9 日,是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两周年纪念日,两年来,该活动为广大新闻工作

9、者提供了大量素材。新闻工作者走基层的必要性在于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和活水 走基层是获得新闻信息的唯一途径走基层可以确保新闻作品的真实可靠 走基层才能使新闻工作更符合群众需求A B C D2. 我国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深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的“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为了绕月探月工程的顺利开展,我国科学家对月球岩石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主量与微量元素等 10 多项研究,经过研究形成一批科研成果,采集到了很多第一手信息,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这对于指导绕月探月工程具有极高的价值。对此理解

10、正确的是A,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济具有重大影响4.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含的道理是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C. 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D. 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5. 从神秘、瑰丽的云南红土高原走出来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云南映像迄今完成 1400 多场公演,海内外票房过亿元。这部舞台剧凝结着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多年的心血,是她长期深入云南山村采风、甄选、排演的艺术结晶。这启示我们A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改

11、造民族文化C勤学苦练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博采众长 【我的反思】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 2. 3. 4. 【合作探究】活动一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央视春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突破“老一套”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央视春晚的创新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

12、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央视春晚的节目设置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利益,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在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同时,要大胆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活动二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利于传统文化与当代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才能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因此,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有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有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因此,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与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要不断地创新,又要大胆继承并发扬光大其精华部分。【 当 堂 检 测 】后拓展】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