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别有洞天的山西隰县小西天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92KB
约7页
文档ID:17049166
别有洞天的山西隰县小西天_第1页
1/7

别有洞天的山西隰县小西天杨兵 李琨小西天原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 ,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整个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地尽其用,浑然一体,特别是大雄殿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贴金敷彩,金碧辉煌,精巧玲珑,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 ,仅大雄殿宝殿的彩塑精晶就占全省明清彩塑作品的 4%以上,而这些佳作仅塑于面积只有 169.6 平方米的小殿堂内,堪称佛教彩塑艺术之瑰宝加之寺院所藏传世罕见的官版《明永乐北藏》 ,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1996 年小西天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小西天以其幽静的地理环境、精湛的悬塑艺术和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祈福迎详之胜地一、小西天创始人及创建年代据康熙《隰州志》二十四卷李呈祥撰写的《千佛庵碑记》小西天工程“始自己巳年,递自甲申” ,另据清光绪《山西通志》中“千佛庵,以崇祯已巳年释道亮所建” , 己巳年为 1629 年(明崇祯二年) 。

部分文献称小西天创始人一日释道亮,一日东明禅师,据康熙二十五年碑载“比丘隆鉴为东明公三世嫡孙也” ,别据李呈样碑中记载: “道亮复谋与其徒兴秀、徒孙隆鉴 ”即东明与道亮实际上为一人,或许东明是法名,道亮是法号或别名,只是在各个时代的碑文中的称谓不同,使人混淆不清,产生误解据《千佛庵碑记》记述,在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火场寺僧东明,游至隰县,见县城西北的土山形似凤凰,山上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适宜建造寺庙,于是产生了在此山修建千佛庵的强烈愿望,期盼未来寺院佛像之盛此后,东明禅师四处化缘,募集资金,于崇祯初年正式动工兴建,前后历时 15 年,于明崇祯十七年主建筑大雄宝殿及两侧的文殊、普贤两殿、韦驮殿、钟楼二楼、东西廊房、凭栏护壁及山下的趋善桥等初步建成,形成了以大雄宝殿、无量殿为中心的建筑群据《千佛庵碑记》谓: “燕僧道亮住锡此山,更名凤凰,取其似也乃渐铲险就夷,……始自己巳,递至甲申, ”己巳为 1629 年,甲申为 1644 年另有大雄宝殿明间脊檩下方题记板上现有: “时崇祯十七岁次七月壬申贰拾七日壬子午时上梁大吉,奉直大夫庚辰特用钦授隰州知州浙西戈用忠,将仕 吏目郭从善”墨书题记。

二、小西天宗派传承与寺僧从历史记载看,小西天是典型的佛教禅宗寺院小西天在不同时期,又分为禅宗的两个派别“曹洞宗”和“临济宗” 《重修廊庑碑记》下题有“曹洞正宗菩萨戒比丘隆鉴”等,说明小西天创始人东明应是曹洞宗僧人另据’ 《西方圣境灯油碑记》又有“传临济正宗第二十六世龙池净土觉天禅师”的记述,说明清雍正年间的住持觉天禅师属于临济宗据此明未至清雍正初年,小西天应属曹洞宗,之后则属于临济宗小西天历来由住持管理,新中国成立后,由文管所管理自创建至今,有资料可考的住持已达十数代新中国成立后小西天建立了佛教协会1963 年,成立山西佛教协会隰县小西天佛教分会,居士王凯当选为会长,小西天住持演善为副会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立了隰县佛教协会,小西天住持性堂任会长  小西天历代住持:东明(明崇祯二年——康熙初年 ),兴秀(康熙初年——康熙二十五年 )隆鉴、隆钟(康熙二十五年 ——康熙四十五年)傅灵、法霖(康熙四十五年 ——康熙五十七年)觉天(雍正三年——雍正十三年 )普宁、周渊(雍正十三年 ——乾隆十七年)周体(乾隆十八年——乾隆三十七年 )沙惺(乾隆三十七年—— 年代不祥)乾隆后期—嘉庆年间僧人及住持不祥心纯(咸丰元年——光绪二十六年 )显学(民国 3 年——民国 23 年)定泰(民国 23 年——年代不祥 )禅定、演善(年代不祥)性堂(1959 年——2002 年 )释常金(2004 年—— )小西天名僧传:东明禅师,号道亮,河北省人,出生于明万历年间,幼年从师落发于五台山,虔修三十年,参学西方,晚年游至隰县,创建千佛庵,享年 80 岁。

东明禅师一生笃学不懈,阅历广泛,胸有抱负,志如铁坚,历时 15 年完成了千佛庵的主体工程,他一生无意为己树碑立传,给后人留下许多难解之惑显学禅师,俗名马荣,河北清河县人,出生于 1851 年,中年落发于北京岫云寺,50多岁云游至小西天,见寺院破落荒凉,无人经理,面对倾圮不堪的景象,他当即产生重整寺宇,再妆金身之意,历时 20 年,先后共耗资 1300 余金,对小西天进行了修复,终使寺内佛像庄严殊胜,庙宇焕然一新,约在 1934 年夏圆寂,显学被视为近代振兴小西天的功臣,是小西天第一位写有传记的和尚性堂禅师,俗名秦过迷,长治大辛庄人,出生于 1922 年,1938 年出家,后到洪洞广胜寺受戒,1959 年任小西天主持曾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隰县佛教协会会长,连续七次当选为隰协政协委员性堂禅师自归依佛门,以普渡众生为本,以苦行为度,潜心静修,受到佛教信众的尊敬和赞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对串连的红卫兵和造反派热情接待和好言相劝,终使这座明代明代建筑的艺术瑰宝免遭洗劫和破坏,并对失落的 25 卷经书从外寺进行了补抄1987 年,一伙犯罪分子将小西天无量殿的文物盗走,他及时向公安局报案,当天就将犯罪分子抓获,失盗文物被追回。

每年夏季,他都组织弟子会同文管所工作人员,把寺内保存的珍贵明版藏经细致翻晾,使这套价值连城的稀有善本经书,不受虫蛀潮浸,得到完好保存多年来,他为临汾佛教和社会慈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三、小西天建筑布局及主要殿堂小西天以布局新颖,精巧玲珑,格调别致而著称寺院三面环山,两侧土崖峭立,庵前临河,古树清流环绕整个寺院占地面积仅有 1100 多平方米,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建有大小不等、高低错落、南北对称的建筑 20 处,并以洞为门,把上院、下院、前院三个建筑群分隔和连通寺院三分之二的殿堂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叠曲折,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浑然一体它的特点可以用小、巧、精、奇四个字来概括清人宋 写道: “兹山之高,不过数百步耳,兹山之大,止设数十榻耳 ”小西天的景象一切都在小中体现,足见它“小”的不俗; “因此布景,种种清秀” ,足见它巧的灵活;寺院布置巧妙,殿堂构造缜密,雕刻精细,出神入化,足见它精的细致, “左仰古寨,千仞绝壁,右带两坡,峰恋叠翠” ,足见它奇的拨萃小西天因地形限制,又为取其西方极乐世界之寓意,把主要建筑摆在东西中轴线上,将寺院依山势自然分成三个院落下院 沿西天湖而行,越过通天桥,踏 146 级台阶至第一道山门,洞门原有篆额“千佛”二字,民国年间,改用山西书法家柴继羔的隶书“小西天” ,意为步人西天极乐世界。

穿越 10 多米长的土洞,攀踏 82 级台阶,第二道山门迎面而立,额题当代书法家李殿清“道人西天”四字,暗示游人西天已近在眉睫穿门数步,折向朝南便进入第三道山门,平步·从容而进,就到了下院下院是一个四方院落,也是寺庙的主体主要建筑有无量殿,坐西面东而筑,因供奉无量寿佛,取佛法无量之意,又因殿内无梁柱支撑,亦称“无梁殿” ,建成于明崇祯初年殿的后部供奉着顺治七年(1650)工部侍 李呈样敬奉的五尊铜铸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佛像还存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碑一通无量殿是小西天寺院的法堂,也是僧人诵经、讲法、皈戒的禅堂与无量殿相对的是韦陀殿,殿内供奉着清顺治五年(1648)用整根楠木精雕细刻的韦驮佛像,像体威武逼真、工艺精湛、形象生动在韦陀殿背后两侧各有一门,一日“疑无路” ,一日“别有天” ,都可到前院无量殿东北方,有半云轩,旧时为客堂,现成为藏经舍,舍内珍藏着一部保存完整的明永乐版大藏经(史称明永乐北藏),共 7000 余卷上院 从下院通往上院的道路,巧妙地建在无量殿右侧墙角一洞内,门小仅容身,梯路窄小,盘旋而上,出通道便是上院文殊殿,自文殊殿内可登临上院上院是全寺建筑的精华,有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

大雄宝殿是上院的主建筑,也是小西天的主体建筑,总面积 169.6 平方米坐西向东,踞于下院无量殿殿尾土崖之上,位置前后相错,上下呼应大殿平面用木柱 36 根,皆为直柱造,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 “药师”、 “弥陀 ”、 “释迦” 、 “毗卢”和“弥勒”等诸佛端坐莲台,各饰锦衣,神态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殿前檐柱上有一副木刻对联,为赵朴初所题,联曰: “东土西方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旬庄严” ,殿前檐明间廊下高悬着清顺治十三年(1656)隰州知州祖泽阔题写的 “大雄宝殿”木匾一块匾上部绘有儒、释、道三教主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 、 “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墙上塑着须弥山上三十三层“ 利天” 、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大梁上八大金刚威武雄壮,粱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 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菩萨,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迭迭,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在大雄宝殿左右配有文殊殿和普贤殿,文殊殿坐北向南,建于无量殿左梢间之上,殿前插廊,单檐悬山顶,存有文殊佛像 1 尊。

此殿也是连接上下两院的必经之路普贤殿从南向北,建于无量殿右梢间之上,殿前插廊,单檐悬山顶,存有普贤佛像 1 尊,与文殊殿遥相呼应前院 步出“别有天”或“疑无路” ,便进入前院,放眼望去,远山近水,柳暗花明,半城之景尽收眼底前院建筑是由地藏殿,钟、鼓二楼,孤桐峰顶上的摩云阁,观音阁,奎星阁上下左右紧密组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的小建筑群,即摩云阁建筑群建筑群总占地 328 平方米,每个组成部分好似微缩景观,是一组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设计独特的建筑群小西天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价值小西天以明代的彩色悬塑艺术而闻名,尤其是大雄宝殿的彩塑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 ,也是明清时代中国佛塑的精晶和杰出代表作殿内仙宫佛国,金碧辉煌、彩塑满市、光彩夺目、色泽艳丽整个殿内的墙壁、梁柱、顶棚上,都悬塑着佛教弟子和故事中的飞禽走兽,造型优美,惟妙惟肖尤其是护法、韦陀、金刚、善财、龙女、乐伎、飞天、大鹏、白鹏、孔雀等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是不可多得的精晶乐伎们轻歌曼舞,飞天们安详飘动,神鸟们快乐翔游,俨然太平盛世,天上人间这些彩塑艺术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多而不乱、繁而为杂,高者达 3 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

在三十三重天内,数千尊大小悬塑佛像神采飞扬,俨若真人,喜怒哀乐,各尽其妙,或动或静,扣人心弦全堂彩塑是我国少见的彩塑艺术群塑,特别是在悬塑的制作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为珍贵的是殿内梁架上的彩绘—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宫廷规制的龙凤和玺,这种彩绘艺术属皇家彩绘,造价昂贵,在此偏远山区发现,实为罕见小西天彩塑在立意、题材、构图、技法上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内容丰富、艺术精湛,表现了古代艺匠对佛教的深刻感悟力和对艺术的非凡表现力它以建筑物内部的壁、梁、柱、檩等为依托,塑造各种人物、场景和数不胜数的装饰物,并在各种人物和场景之间以巧妙的过渡反映相互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又以倾斜、俯瞰、跳跃、飞翔等各种姿态彼此协调,造成一种凌空蹈虚、俯视下界的空间感和真实感这一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和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涵容了无限的内容,大大拓展了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尽、微妙严净的哲理和浪漫意韵在山西现存明清彩塑作品有 23000 多尊,小西天的彩塑就多达 1000 多尊,而这些彩塑又塑于面积仅 169.6 平方米的小殿堂内古建筑专家昊锐在《文物》杂志撰文: “小西天依山叠造,构思巧妙。

特别是大雄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