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一招 文档编号:170481617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PAGE / NUMPAGES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立题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为新时代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现代远程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完成,为信息环境下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和提高人的信息素质和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陈至立部长在报告中强调:“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_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

2、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样的整合,必将会引起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等向信息化方向迅速演变和发展;也必将加速实现基础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和“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探究学_模式。同时xxxx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质量和效益。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推动改革,如何加快现代化是现代

3、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现代远程的试点过程中,试点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技术模式、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信息化方面都进行了开拓与创新。为了推动中小学改革,部调整和改革了基础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基本思想如下:课程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_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_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_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_必备的基础

4、知识和技能;课程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管理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新的理念,充分利用课程改革的机会,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发展现代意义重大。基于以上原因,我校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进行尝试研究,改革传统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城乡资源的发展,为区域内教师开展教学课程的整合研究提供可操作的规程。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整合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

5、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_、合作学_、体验学_、探究学_等;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题的界定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

6、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_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7、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四要素信息技术、学生、教师、教材的动态运作,形成新的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和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创设既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_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_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_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多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

8、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_、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_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四、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并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把信息技术的目的任务与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方法和策略;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五、研究内容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思想、理念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将带来传统教学策略和理念的革新。信息化

9、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被削弱,学_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正在革新传统的理念,研究性学_、探究性学_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理念,为此我们邀请专家作信息技术与创新讲座,使教师认清信息技术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学_使我们的教师具备这样一种素质:解放思想,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学_计算机和网络的新技术,能将它有效地用于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创造能力。通过学_使我们的教师具备这样一种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手段改革的问题,而且是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是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基础。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关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一定理论的指导,教学模式就没有了灵魂。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五个要素。影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现代的思想、学、教学理论等。“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是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吸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

11、学生的学_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_、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_内容的选择和学_过程的组织,帮助与指导等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思想。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提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根据这些信息形成学_需要,选择学_内容和学_方法制定并执行学_计划,最后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中,并评价是否实现了问题解决的目标。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_者,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能否运用教学技能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_,对于学生的学_效果具有决定意义。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主要表

12、现在: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指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学_内容,指导学生制定并执行学_计划,指导学生评价是否实现了问题解决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组织讨论、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各个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控制、调节自己的学_过程,适应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指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内化其思维过程,并鼓励相互评价。关于实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学资源均衡发展”的教学软件资源建设和需求研究;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通过自身建立的教学资源库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就学_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形成初步的教案,再将大家的教

13、案进行比较交流,集众家智慧形成课堂教案。在课堂实践后从中发现具体对象的课堂反映得出详细的教学反思,从而形成教学资源上传于学校,为教师二次备课的参考。关于实现“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均衡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研究;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于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任务制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标准,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评,学生可以评,学生之间也可以评。我们通过设计每堂课的评价表来掌握和了解学生每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掌握,你对同座这节课的掌握情况有什么了解等等。我门不再拘于成

14、绩的评价,而是渗透到情感评价,学_方法的评价,额偶们要求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跟重要的是方法,我们要的最总结果不是成绩,而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学科特点,并基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整合。例如: 1、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时,应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的观察,应理解数据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应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检测、处理,实现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在此基础上进行发现学_、问题解决学_。 案例:初中物理“透镜成像”。在教授“透镜成像”时,教师下载一个光学实验演示软件,让学生自主在电脑上操作,自己摆放静物、透镜的位置,通过调整静

15、物与透镜的位置,使学生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自己的论点,把自己的观点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的形式告诉老师,老师也通过相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与点评。总结:所谓发现式学_模式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或价值的线索,让其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得出有意义或有价值的结论。信息技术主要运用于虚拟、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作为学_的工具。2、数学是一门有关数、数量关系及其计算的学科。在整合时,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数量、图形、函数及其相关定理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整理、处理的能力。案例:利用几何画板探索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的

16、规律例如利用著名的数学几何模拟软件“几何画板”,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形状、平分线、中垂线等进行动态模拟演示,可以定义各种参数、也可以随机动态改变,非常灵活、方便,教师利用该软件可以演示、创设几何学_的良好情境,方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与发现,并在此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杭州二中的数学教师在利用几何画板探索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的规律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步骤:(1)创设学_情境A、利用几何画板画出ABC,在ABC中的BC边上取一动点P,设BP=x,并以P点为始点作内矩形。并设P点在BC上作动画运动,使矩形面积随之而发生大小变化。B、测出矩形面积的值y,并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面积值y在坐标系中显示,并观察x变化时,面积y的变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