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70481316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第一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 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材解读1、地位与作用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 先“上、下” -再“前、后” -最后是“左、右”。 先以“自我为中

2、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 -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 区分方位。所以教材的编排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 。2.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让学生体验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课标要求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操作 ,使学生认“上、下” 、“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 、“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五、单元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上、下

3、”、“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相对性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六、学情分析一般学生在 6 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 、“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 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对一些一时不理解的学生, 可以允许他们逐步理解七、教学建议 一 元教学内容比 新, 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老 行有益的探索,同 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1.

4、 注意根据学生 空 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 左、右的相 性只要求学生通 活 初步感知,不要求 行抽象的判断, 而 位置只要求学生能 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 来描述。)3要注意 系学生的生活 。( 合教材, 解 )八、 安排1、上、下前、后 .一 2、左、右.一 3、位置.一 九、 研究1如何把握左右的相 性的教学要求?2在 中如何判断左右的相 性?第二 元教材分析本 元学 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 称“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 的 位加法解 的 ,即“用数学”。一、 教材解 1、地位和作用口算

5、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2、 编排体系及特点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 、“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 20 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6、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例 1 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 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具有了“ 10 以内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在“做一做”的练习中,也通过“摆一摆” 、“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

7、方法。在综合练习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数学的作用。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 2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 ,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 13-8 和 13-5 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 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

8、做一做”的练习中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另外,综合练习中,还突出了练习形式的灵活、 多变和富有童趣; 以及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例 1 中渗透集合思想;练习二中的第 4 题、第 5 题,练习三中的第 3 题、第 9 题等渗透函数思想; 练习五中的第 7 题初步呈现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内容。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 “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到根据

9、情景提出问题再计算。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出现了扩大开放性、增加信息量、给学生更大思维空间的综合情景图“美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根据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鹿、河里游的鱼为素材,独立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练习中,有关“用数学”的内容,一般都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二、 课标要求1、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性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单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单训练的时间和

10、频度有所减少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五、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六、学情分析口算20 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 合理的 达到一定的熟 程度, 切 以后学 打好基 。 学会 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 , 理解运算的意 ,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 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此, 算和 用要 合 排。七、教学建 1、重 引 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 数学知 ;2、引 学生 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 ,学 知 ;3、 理好算法多 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 算 的效果;5、引 学生把所学知 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 的数学 。八、 安排1、十几减 9 3 课时2、十几减几 .4 课时3、 合 用 .2 课时整理和复 . 3 课时九、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做 算 的正确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